盛宁元年元月十八日,岁在庚辰,节届新春。当此万物复苏、气象更新之良辰,皇都长安紫气东来,祥云环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齐聚,共贺秦王明家满与景秀郡主叶珊秋大婚之典。此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长安城内张灯结彩,鼓乐喧天,自皇城至秦王府邸,十里长街皆覆红绸,百姓夹道相庆,共沐皇家恩典,同襄盛事之欢。
秦王明家满乃当今女帝皇兄,年方二十七,自幼聪慧英武,精通经史,熟稔兵法。昔年平定叛乱,屡立奇功,封秦王,食邑三郡,朝野称颂其“贤能兼具,德才双馨”。
景秀郡主叶珊秋为滇西王叶无痕之孙女,年方二十三,出身将门却温婉贤淑,自幼饱读诗书,尤擅丹青,更以孝悌闻名乡里。滇西王一族世代忠良,辅佐皇室历经二朝,功勋卓着,与皇室情谊深厚。
此番联姻,非独儿女情长,更系家国安宁。盛宁女帝亲下旨意,赞二人“门当户对,才德相配,实乃天作之合”,朝野上下皆言此举将固皇室之基,增勋贵之谊,益于天下安定。
元月十八日寅时,秦王府内外已布置妥当。府门高悬“囍”字金灯,廊下挂满五彩宫灯,庭院中铺设红毡,自大门绵延至内堂。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皆按品级位列两侧,静待盛典开始。
卯时三刻,吉时已至。钦天监官员高声唱喏:“良辰到,起乐!”刹那间,钟鼓齐鸣,雅乐奏响,气势恢宏。
新郎秦王明家满身着大红蟒袍,腰系玉带,头戴紫金冠,面容俊朗,神采奕奕,自内堂缓步而出,立马就随后,迎亲队伍自滇西王府出发,一路锣鼓喧天,笙箫齐鸣。郡主叶珊秋身着凤冠霞帔,端坐于八抬大轿中,轿帘绣龙凤呈祥图案,精美绝伦。沿街百姓纷纷驻足观看,欢呼声此起彼伏,更有孩童追着花轿奔跑,场面热闹非凡。
辰时,花轿抵达秦王府。按照古礼,新郎跨火盆、过马鞍,以示驱邪纳福、平安顺遂。随后,秦王亲手掀开轿帘,扶郡主下轿,二人并肩步入内堂。
祭祖仪式上,二人身着礼服,跪拜于先祖牌位前,上香献酒,恭读祭文,祈求先祖庇佑,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午时,大婚仪式于正厅举行。圣上与太上皇亲临观礼,端坐于上首。赞礼官唱礼:“拜天地!”二人转身向天地行三叩首礼;“拜高堂!”二人向圣上、太上皇及双方长辈行大礼;“夫妻对拜!”秦王与郡主相对而立,深深一拜,从此结为连理,生死相依。
礼毕,圣上亲赐金印、玉如意,言:“愿你二人同心同德,互敬互爱,上孝长辈,下睦宗族,为国为民,不负朕望。”二人叩首谢恩,声言“谨遵圣谕”。
三午后,喜宴开席。秦王府内设百桌宴席,菜肴丰盛,皆为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圣上亲赐御酒,与百官同饮,共贺新人。
席间,歌舞助兴,乐声悠扬。舞姬身着华服,翩翩起舞,舞姿曼妙;乐师演奏雅乐,曲调明快,令人心旷神怡。百官纷纷向秦王与郡主敬酒,献上祝福之词。秦王与郡主亦逐桌回敬,笑意盈盈,接受众人的美好祝愿。
滇西王叶无痕举杯而言:“吾孙与秦王联姻,乃叶家之幸,亦为国家之福。愿二人此后相濡以沫,共担风雨,不负皇室厚爱,不负百姓期盼。”言毕,满座喝彩。
秦王起身回敬:“承蒙圣上,太上皇与各位厚爱,本王定当与郡主携手,恪守本分,为国效力,不辜负众望。”言辞恳切,掷地有声。
喜宴持续至傍晚,众人尽欢而散。
夜幕降临,秦王府内依旧灯火通明。洞房之中,红烛高燃,映照着满室喜庆。郡主卸下凤冠,换上便装,更显娇羞动人;秦王褪去朝服,一身常服,更添温润之气。
二人相对而坐,依循古礼饮合卺酒。酒过三巡,秦王执郡主之手,轻声道:“自初见至今,心仪已久,往后余生,定当护你周全。”郡主垂眸浅笑,颔首道:“愿与殿下同心同德,共赴岁月。”
窗外,月光皎洁,星光璀璨,仿佛为这对新人送上最温柔的祝福。
盛宁元年元月十八日,秦王与景秀郡主的大婚盛典,不仅是一段良缘的开端,更彰显了盛典与勋贵的同心同德,传递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长安城内,百姓久久传颂此事,言此日之喜,如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此后,秦王与景秀郡主夫妻和睦,勤于政务,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二人的婚姻,如同一颗坚实的纽带,将皇室与勋贵紧紧相连,为盛宁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日之盛景,终将载入史册,成为盛宁年间一段佳话,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