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办公室,祁同伟没顾上喝口水,径直走到办公桌后拿起红色专线话筒。
指尖刚触到冰凉的金属机身,他便快速拨出了孙振国的分机号,
抽人受阻的事不能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办法,而孙振国作为政阁纪委组织部长,手里握着人事调动的权限,是眼下最关键的突破口。
“嘟… 嘟… 嘟”,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通,孙振国略带沙哑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喂,哪位?”
“孙叔,是我,同伟。” 祁同伟的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急切,却又不失沉稳,
“想跟您说个事, 我去六室一处、二处要人,老郑、老陈两位处长拦着不让带,这事您看……”
接着祁同伟就简单的说了一下情况。
他话没说完,电话那头的孙振国便轻轻 “啧” 了一声,紧接着传来座椅挪动的声响,显然是坐直了身子:
“我就知道这俩老货会给你添麻烦。”
孙振国的声音里满是无奈,
“同伟啊,这事儿还真有点棘手。
老郑和老陈虽说只是正处级,级别不算高,但他俩是政阁纪委的‘老人’了,从科员一步步干到处长,快三十年了,资历比我都老。”
祁同伟握着话筒,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
他知道孙振国接下来要说什么,这类 “老资格” 的难缠之处,他早有预料。
果然,孙振国继续说道:
“他俩都五十多岁了,眼看要退休,对升迁早就没了念想。
你也知道,体制内最不好拿捏的就是这种人,
没了往上爬的欲望,就不怕得罪领导;
又靠着资历摆老资格,下面的人不敢管,上面的人又不好轻易动。
除非能把他俩调离现岗位,不然你想从一处、二处抽人,难啊!”
祁同伟微微点头,顺着孙振国的话往下说:
“孙叔,我明白您的难处。
体制内调动人,从来都不是简单事。
不管官大官小,哪怕是没职务的普通科员,那也是国家干部,编制、档案、职级待遇都卡得严严实实,
不像私营企业,老板一句话就能让员工挪位置。
要调动,必须得有合规的理由,还得走完整的流程,半点马虎不得。”
这话一出,电话那头的孙振国明显松了口气,连呼吸都轻快了几分。
他原本还担心祁同伟年轻气盛,不了解人事调动的复杂性,要是逼着他硬来,自己夹在中间会很难做 ,
毕竟祁同伟背后站着祁家,真要较真,他这个组织部长也得让三分。
现在看来,这年轻人倒是懂规矩、知分寸,不用自己多费口舌解释体制内的条条框框。
可没等孙振国开口接话,祁同伟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笃定:
“不过孙叔,我倒觉得,调动人这事儿,说棘手也棘手,说容易也容易,
关键是得找对路子!”
“哦?” 孙振国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几分,带着明显的好奇,
“同伟,你有想法了?
别跟叔卖关子,快说说,有什么法子能把这俩老货挪走?”
他的语气里满是期待,甚至带着点急切,
“这俩人仗着资历老,上班混日子不说,还总倚老卖老挑刺,下面的年轻干部早就有意见了,
不止一个人私下跟我反映,说他俩‘占着茅坑不拉屎’。
你要是能想办法让他俩滚出政阁纪委,我第一个双手赞成,在我权限范围内,绝对全力配合你!”
祁同伟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嘴角微微上扬,声音却依旧平稳:
“孙叔,您还记得月初政阁发的那份文件吗?就是要求所有部委选派干部下基层,支援地方建设的那个。”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紧接着传来翻找纸张的窸窣声,孙振国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
“你说的是《关于开展部委干部下基层帮扶工作的通知》?
好像是有这么个文件……”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了然,
“不过这都是每年例行的活动,说白了就是走个形式。
每个单位都是随便挑几个刚入职的年轻人去,挂职一年就回来。
对单位来说,完成了政阁的任务;
对年轻人来说,多了份基层履历,算是镀了层金,算得上是双赢、多赢的事。”
说到这里,孙振国突然反应过来,语气里满是疑惑:
“贤侄,你突然提这个干什么?难不成…… 你想让老郑、老陈去下基层?”
“孙叔,您还真猜对了。”
祁同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我就是想把他俩安排进下基层的名单里。”
接下来的十分钟里,祁同伟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跟孙振国讲了 ,
先以 “落实政阁文件精神” 为由,
在政阁纪委内部发起下基层干部推荐选拔活动,
强调 “要选派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骨干,真正为基层解决问题”;
再让组织部把老郑、老陈的名字列进推荐名单,
理由是 “二人深耕纪检工作三十年,熟悉案件查办、干部监督业务,能为基层纪委提供专业指导”;
最后由组织部按流程公示、报批,借着 “响应上级号召” 的名头,顺理成章地把他俩调离现岗位,派去偏远地区的基层......
祁同伟接着说了很多操作细节。
反正核心的意思就一个,那就是,老郑和老陈这俩老货,这次必须提出政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