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晃晃悠悠,八月份一下子就见底了。
姜蕴宁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和他们度过了一个平静而安稳的暑假。
虽然这个家对她来说,想要完全融入还需要时间,但也带给她一种不同寻常的温暖。
尽管她的身体是一个15岁的女孩,但她的灵魂却已经近四十。她经历过的那些岁月,远比这个年纪的她更为丰富和深刻。那种跨越时间的心理错位,让她在面对亲情时有着更复杂的感受。
虽然曾经经历了很漫长的艰难岁月,但家人带来的温暖深深地滋养了她,让她找回了那份最初的纯真和宁静。这种天真和宁静不只是对外界的感知,更是一种内心的治愈与重生。
但是,她没有忘记,她最想做的事——
好好读书,报效祖国,成就自己。
这个暑假,给了她短暂的停歇,但她知道,自己重生的使命不仅仅是享受这份平凡的幸福。她需要走出这片安逸的保护伞,去追寻更远的目标。
新的征程已经悄然开启,未来的路,她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走下去。
***
苏市一中是苏市最顶尖的重点高中,师资雄厚,教学严谨,高考清北录取人数常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国五大学科竞赛成绩亮眼,保送生、竞赛奖项层出不穷。校园设施先进,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能够考入苏市一中,是所有苏市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耀。
姜蕴宁以苏市中考状元的身份顺利被苏市一中录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姜可心同样成功考入,虽然成绩略逊一筹,但也进了年级前一百,十分优秀。
至于姜煜,他也将在苏市一中就读,只不过他的入学方式略有不同——为了支持苏市一中的教育事业,姜爸爸慷慨解囊,为学校捐建了一整座崭新的图书馆。借助这份爱的支持,姜煜顺利成为苏市一中的高一新生。
对于姜煜来说,姜爸爸的要求并不高。毕竟,姜家已经有了姜辰这位出类拔萃、强到变态的继承人稳稳坐镇,姜煜作为小儿子,肩上的压力远不如哥哥那般沉重。
姜爸爸始终认为,作为长子的姜辰担起了姜家未来的重担,而姜煜,作为弟弟,只需远离纨绔恶习,身体健康,人品端正,就已经足够了。因此,姜煜的生活一直相对宽松。
然而,姜煜并没有完全放任自流,尽管他的兴趣不在学业上,也不执着于成绩,但他同样不愿意一辈子在家族的庇护下生活。他有自己的骄傲,渴望凭借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独特而自由的道路。
很小的时候,姜煜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他有着对音乐的独特热爱和敏锐的嗅觉。
姜爸爸和姜妈妈非常开明,考虑到姜煜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们为他提供了一个空间,支持他去追求他的梦想。
在家里,姜煜有一间专属于他的音乐房,大约有四十平左右。房间的四壁挂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吉他、贝斯、架子鼓、钢琴等等,还有他亲手挑选的各类小型音响设备。每一件乐器都诉说着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
为了让姜煜能尽情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又不打扰到家人的日常生活,姜爸爸和姜妈妈特意为这间音乐房做了专业的隔音处理。无论他在里面怎么弹奏、敲击,声音也不会外泄,家中依旧安静而温暖。
初一的时候,姜煜在学校组建了一个乐队,叫“无畏之声”。他们乐队每周末都会有一天来家里排练。
因为乐队的同学们高中并不都在同一所学校,所以姜煜特地约了乐队成员们,在开学前进行最后一次集体排练。
音乐房的隔音效果极好,门板后只传来一阵模糊的震动感,像远方海浪轻轻拍打岸边,波浪起伏间带着一种温柔的力量。
姜蕴宁站在门外,听不清旋律,只能隐约感受到那股跃动的激情,仿佛有什么炽热的情绪正从紧闭的门缝间悄悄流出,在静谧的走廊里微微荡漾开来。
姜蕴宁侧耳听了一会儿,才轻声问姜可心,“弟弟又在排练吗?”
姜可心点点头,小声回答:“嗯,小哥哥说,快开学了,大家各忙各的,到时候很难凑齐,所以想趁着这几天,多练练新歌,把排练时间都安排满了。”
姜蕴宁微微一笑,目光温柔。
她能感受到,姜煜虽然看似吊儿郎当,但在喜欢的事情上,却没有半点敷衍。
姜可心拉着姜蕴宁,声音中带着一丝轻快“小哥哥有他的事情,我们也有我们的事情。快开学了,我们该做点准备去。我已经和妈妈说,我们一起去逛街,中午不回来吃饭。”
姜蕴宁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抹笑意。姜可心的活力满满,让她感受到了一份轻松和愉快。
姜可心兴致勃勃地拉着姜蕴宁,一起前往苏市最大的一家商场,准备为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添置所需的学习用品和书包。
苏市的大商场一如既往地热闹,门口的玻璃旋转门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走进商场,姜蕴宁被一阵全新的视觉冲击所包围。现代的商场与她以前见过的商铺截然不同,带着一种独特的现代感,极简却又不失时尚感。
姜蕴宁曾经地下工作者的经历,早已在她骨子里刻下了敏锐与警觉的本能。即便如今换了身份、重活一世,那些习惯仍旧深深烙印在她的行为里。
她走在商场宽敞明亮的走廊里,表面上和姜可心有说有笑,实际上,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四周:人群的流动方向、出口的方位、保安的位置,甚至每一间店铺的人流量和布局,她都在心里一一标记下来。
耳朵也不曾闲着,远处传来的脚步声、交谈声,甚至婴儿车轮滚动的细微摩擦声,她都在无意识地辨别、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