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空二号的全功率测试,从第一次点火开始,已经持续了六个多月。
期间,姜蕴宁的团队共进行了十余次不同工况下的点火实验,每次持续数百秒,用以验证发动机在极限推力下的稳定性与热负荷承受能力。
每一次点火前,都要经过上百项系统自检、模拟推演与安全复核;测试结束之后,还要拆检关键部件、校准传感器、比对上千条数据。
因为一次全功率测试往往意味着设备高负载运行,试验台、阀门、传感器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或损伤,发现问题之后需要检修、校准、重新装配,这些都费时间。
所以,一次完整的试验周期,少则一周,多则十天。
当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们回过头时,半年已经悄然过去。
按理论标准,只要连续三轮测试曲线完全吻合,系统波动控制在误差容限以内,就意味着全功率测试通过。
但现实比公式复杂得多——破空二号,至今依然没能达到那个标准。
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反应,前一个刚解决,下一个又随之而来。
每一轮点火之后,团队都要分析上千条传感器曲线,光是数据筛选、对比与建模,就要花掉几天时间。
姜蕴宁重新回到项目以来,已经陆续解决了不少关键节点的问题——但要彻底通过全功率验证,还需要更深的耐心与判断。
时间在这样的日夜反复中悄然流逝,等她再一次抬头看日历时,新的一个月已经过去。
科技部的会议室内。
徐良诚坐在长桌首位,目光沉稳,正听着国家行星防御观测联合组的最新汇报。
“截至目前,”观测组的负责人孙继勇语气克制却掩不住的兴奋,“‘Y-0103’已按照既定偏转轨迹运行,实测偏离角度与预测误差控制在0.02度以内。按目前的参数推算,接下来的五个月内,它将彻底脱离与地球的潜在相交轨道。”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也就是说,地球安全了。”
会议室里全是喜悦。
徐良诚笑着微微点头,低声道:“很好,继续监测,直到过了这个时间窗口。”
孙继勇立刻应声:“是。”
会议结束之后,徐良诚回到办公室。
坐在办公桌前,他揉了揉略显紧绷的额头。
近期各类科技项目接连有进展、也伴随挑战,他需要从宏观上统筹、调度各部门资源,确保每项任务按国家战略推进。
桌上摆放着各项汇报材料和进度表,今天的“Y-0103”小行星偏转任务已经初步见到成效,但接下来的五个月监测和国际沟通依然需要他的决策和指示。
窗外午后的阳光柔和而温暖。
徐良诚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桌上的汇报材料上,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指示和协调工作。阶段性胜利让他稍微松了口气,但作为宏观统筹者,他肩上的任务远未结束。
又过了两个月,今天又有国家级重点项目进行汇报。
这次是关于破空二号的进度汇报。
而破空二号的项目负责人姜蕴宁亲自来了。
徐良诚微微一愣。
姜蕴宁平日里只有在项目研究顺利完成之后,才会出现在科技部开会。
虽然她并未言明原因,但徐良诚大概能猜到她的心思——在科研任务繁重时,她尤其讨厌浪费任何时间。
因此,平日里,她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抽身前来科技部。
站在台上的姜蕴宁,目光扫过台下认真聆听的各位与会人员,语气平稳而自信。
虽然这是一次国家级项目汇报会议,但她讲解的内容严格控制在非保密范围内,既让与会人员清楚掌握进度,又避免涉及敏感技术细节。
台下的人认真听着,偶尔低声交换意见。
姜蕴宁的讲解清晰明了,让徐良诚对破空二号的整体进展有了完整认知。
然而,越听着汇报,他心里越觉得有些奇怪:破空二号虽然已经跨过了全功率测试这座“高山”,但项目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后续工作依然繁杂,尤其是当破空二号正式应用于“逐光计划”,需要与推进舱或飞行器整体系统结合,验证整机推力控制、姿态控制、燃料管理和传感器反馈是否匹配。
她的工作节奏几乎无缝衔接,从破空二号的研发兼顾“盘古锤一号”撞击器推进系统破空一号的改造测试,到数据分析,再到即将展开的深空探测器的系统集成,每一步都紧密衔接,丝毫不松懈。
姜蕴宁不是铁人,胜似铁人。
正因为如此,她亲自出现在科技部汇报现场,才显得格外特别——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高强度、持续推进的科研状态,本就少有人能做到。
姜蕴宁扫视一圈台下的与会人员,语气沉稳而坚定,“全功率测试只是验证发动机在极限推力下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而接下来的收尾工作主要包括发动机寿命评估、系统长期可靠性验证和冗余与容错验证。”
她在幻灯片上切换到一张寿命曲线图,“通过多轮点火、极限环境仿真以及冗余系统测试,我们可以预测破空二号在实际飞行任务中的可靠使用寿命,同时确保各项参数在长期运行中保持稳定。”
她轻轻停顿,目光落在以徐良诚为首的科技部高层身上,“完成这一步之后,破空二号就可以正式投入‘逐光计划’,与推进舱及飞行器整体系统结合,进行整机联调和飞行验证。”
台下有人记录,有人低声讨论。
徐良诚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理解汇报内容。
会议结束后,姜蕴宁缓步走进徐良诚的办公室。
“徐部长,您好。”
她礼貌而沉稳地开口,目光清澈。
两人平时见面极少,即便徐良诚一直对她的工作表示支持,但私下里双方并不熟悉。这一刻的交流,更多是正式场合下的职业礼仪,而非轻松的私下谈话。
“你这次怎么亲自来了?”徐良诚问,眉头微微扬起。
姜蕴宁微微一笑,沉吟片刻,淡淡回答:“正好回来看望一位爷爷,顺便做一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