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的摇曳渐渐停歇,如同潮水缓缓退去,留下满滩的宁静。何粥粥靠在轮椅背上,脸颊还泛着方才欢愉留下的淡淡红晕,呼吸略显急促,显然是耗去了不少力气。
然而,她那双清澈的眼眸却亮得惊人,里面燃烧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创作火焰,疲惫也无法将之熄灭。她的兴致依旧高昂,仿佛刚才的秋千之旅为她注入了最后的灵感与能量。
“深深哥哥,”她微微侧过头,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帮我把画板和颜料拿出来,好吗?我想画画。”
周深没有丝毫劝阻的意思。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画笔对粥粥而言,是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灵魂的呼吸。
他快步走进屋,熟练地取出她专用的画板、一整套用了一大半的颜料,以及几支被她摩挲得光滑的画笔。即使体力已如风中残烛,她依然固执地要用色彩和线条,记录她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感的世界,尤其是那个,由周深为她点亮的世界。
院子里的石桌被清理出来,画板被稳稳地支在上面,调整到恰好适合她坐着作画的高度。调色盘放在她的膝头,上面挤上了星星点点的色彩,像打翻的调色盘,斑斓而充满生机。
周深则安静地坐在她旁边的石凳上,像一个最耐心的守护者,默默陪伴,不去打扰这份专注。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射着,给她单薄的侧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她拿起一支画笔,手指因虚弱而微微颤抖,落笔不再像从前那样流畅肯定,带着一种滞涩感。
但她画得极其认真,眉头微微蹙起,全部的精力都凝聚在笔尖。那一笔一划,仿佛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用尽全身力气,镌刻在时光的脉络里。
她先是用大号的画笔,蘸满浓郁的普兰和群青,铺陈开一片深邃静谧的夜空。接着,用细小的笔尖,蘸上钛白和淡淡的柠檬黄,一点点、一颗颗,耐心地点缀出漫天繁星,星光细碎而明亮,仿佛真在纸上闪烁。
然后,她换了一支中号的笔,开始勾勒人形。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背影,站在画面的左侧,肩膀宽阔,姿态沉稳,虽看不到面容,却仿佛能感受到他目光的温柔。
男孩的身边,是一个坐在秋千上的小女孩,秋千荡起的弧度恰到好处,小女孩的裙摆和发丝都向后飞扬,脸上是用亮黄色点出的、灿烂夺目的笑容,那笑容几乎要冲破画面的束缚。在画面的右下角,她还用温暖的赭石和肉色,画了两个相互搀扶的、小小的身影,笑容慈祥而满足——那是她的爸爸妈妈,是她生命中最初的港湾。
最后,她用那支最细的勾线笔,蘸上黑色的颜料,在画面的最下方,一笔一划,极其郑重地写下画的名字。字迹有些歪斜,带着孩童般的稚气,却充满了力量:《我的星星和我的童话》。
当最后一笔落下,她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长长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那气息中带着完成重大使命后的疲惫与释然。她放下画笔,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画作,眼神温柔得像是在看一个初生的婴儿。
然后,她双手拿起那幅画,转身递给周深,苍白的脸上飞起两抹淡淡的红晕,带着少女的羞涩,又饱含着殷切的期待:“深深哥哥,送给你。”
周深连忙伸出双手,如同承接圣物般,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张薄薄的画纸。画面上,颜料还未完全干透,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泽。
那浓烈到极致的情感,几乎要冲破纸面的束缚,向他奔涌而来。这不仅仅是由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图案,这是她此刻全部的世界,是她用生命最后积蓄的光和热,提炼出的爱与感恩,是她对这段相遇最深刻的诠释。
他看到画里那个被星辰环绕、如同守护神般的自己,也看到了秋千上那个快乐得如同童话里最幸福公主的她。星光、秋千、守护者与被守护者,还有默默支持的家人……所有元素和谐地共处,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宇宙。
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酸胀得厉害。周深的目光久久流连在画上,然后抬起,望向眼前这个将他视为整个星空的女孩。
他的声音不受控制地哽咽,带着显而易见的颤抖,每一个字都说得无比珍重:“画得真好……粥粥,这……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他捧着画的指尖微微用力,仿佛要通过这触感,将这一刻永远烙印在灵魂深处。
何粥粥听着他的话语,看着他眼中无法伪装的感动,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满足、极其安详的笑容。那笑容纯净无比,阳光照在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上,竟折射出一种奇异而圣洁的光晕,让她看起来不像凡尘中人。
她轻声说,语气平和而确信,像是在陈述一个宇宙真理:“因为有了深深哥哥,我的故事……才像一个真正的童话那么美。”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凉意的秋风吹过庭院,卷起地上几片金黄的槐树叶,打着旋儿飘向远方。风也轻轻拂动了周深手中那幅未干透的画,画纸发出细微的、哗啦啦的声响,在风中微微颤动着。
一瞬间,画面上那深蓝的夜空、闪烁的星辰、秋千上女孩飞扬的裙角和灿烂的笑容,仿佛都被注入了生命,活了过来,在秋日的阳光下,无声地讲述着那个关于星光与童话的、短暂而永恒的故事。风过后,画纸恢复平静,但那鲜活的印象,已深深烙刻在周深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