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唱片奖颁奖典礼那晚的辉煌,如同一场绚烂的烟火,在夜空中极致绽放后,留下的并非沉寂,而是更加汹涌的声浪和更加刺眼的光芒。
“年度最佳新人”的桂冠,加上那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溯光》现场,如同给卡布叻男团的火箭加注了最强劲的燃料,将他们彻底推向了流量的顶峰。
一夜之间,天地翻覆。
那间曾经承载了他们所有挣扎、汗水和泪水的廉价公寓,彻底成为了历史。公司(或者说,系统背后运作的力量)为他们安排了一处安保严密的高档公寓,虽然依旧不算奢华,但至少空间宽敞,设施齐全,有了专业的隔音排练室。
然而,这间新公寓,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个短暂停留的驿站,甚至是一个奢华的牢笼。
行程表,被密密麻麻的通告塞满,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天不亮就被助理和造型师团队从床上挖起来,化妆,做造型,然后像被设定好程序的精密零件一样,投入高速运转的流水线。
上午,是某国际顶级时尚杂志的封面拍摄。闪光灯咔嚓作响,摄影师用带着口音的中文不断喊着“完美!”“太棒了!”。他们穿着当季最新款的时装,在聚光灯下变换着姿势,脸上是训练有素的、恰到好处的表情。周浅对这种需要展现“时尚感”的工作适应得最快,眼神冷峻,姿态利落。周可可则乐在其中,对着镜头做出各种活泼的表情。周星星依旧有些怯场,但在周深的低声鼓励和团队引导下,也能勉强完成。卡布和周深则相对沉稳,努力配合着拍摄主题。
下午,是某个国民级综艺节目的录制。他们不再是需要小心翼翼的新人,而是作为当红炸子鸡被节目组奉为上宾。游戏环节,他们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镜头最多。主持人不断 cue 他们,抛出各种或有趣或刁钻的问题。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展现团魂,制造笑点,又不能过度抢镜引起其他嘉宾粉丝的不满。一场录制下来,精神上的疲惫远胜身体。
傍晚,是某个高端化妆品代言的签约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巨大的背景板上印着他们精修过的团体照,台下是长枪短炮的媒体。他们穿着赞助商提供的西装,笑容得体,回答着千篇一律关于“成功感言”、“未来规划”的问题。周深作为代表发言,言辞谨慎,滴水不漏。
晚上,或许是一场大型晚会的彩排和演出。他们站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台下是挥舞着灯牌、尖叫着他们名字的粉丝。音乐响起,他们熟练地表演着《大鱼》或《溯光》,每一个走位,每一个表情,都经过了千百次的打磨,精准无误。掌声和欢呼如同潮水,但他们站在舞台中央,有时却感觉那声音遥远得像是隔着一层玻璃。
出入有身材高大的保镖手拉手组成人墙开道,所到之处,是粉丝们几乎要掀翻屋顶的尖叫和无数伸过来渴望触碰的手。私生饭的问题开始出现,他们不得不频繁更换车辆和路线。网络上,关于他们的每一个细微举动都能迅速爬上热搜,被无数人解读、放大、甚至曲解。
他们站在了喧嚣的巅峰,被无数光环和聚光灯包围。财富、名声、追捧,如同潮水般涌来。表面上,他们拥有了一切。
但在这极致的繁华之下,是另一种形态的窒息。
周深常常在赶往下一个通告的保姆车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霓虹,感到一阵恍惚。这就是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成功吗?为什么在拥有了这么多之后,内心却时常感到一种巨大的空洞和疲惫?他甚至开始怀念那个充满泡面味的、狭小的出租屋,怀念那些虽然艰苦、但目标纯粹、只为了一首歌而拼尽全力的夜晚。
周浅变得越来越沉默,他用冰冷的距离感来应对这过度曝光的世界。周可可最初的兴奋渐渐被透支,有时在镜头前强颜欢笑后,会陷入长久的放空。周星星对无处不在的镜头和目光感到更加不适,常常需要戴着耳机缩在角落才能获得片刻安宁。连最沉稳的卡布,眉宇间也时常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倦色。
他们站在了山顶,却发现山顶的风光并非想象中的自由与安宁,而是更加凛冽的寒风和更加陡峭的悬崖。系统的提示音偶尔会响起,发布一些新的、关于维持热度、提升商业价值的支线任务,冰冷而机械。
成功的滋味,如同裹着糖衣的药片,初尝甜美,细品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苦涩。在这喧嚣之巅,卡布叻男团的光环耀眼夺目,但他们脚下的影子,也正被拉得越来越长。新的迷茫,在无人看见的角落,悄然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