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何粥粥按照琳达“无意中”透露的线索,找到了城南那家僻静的书店。推开挂着风铃的玻璃门,木质书架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
书店不大,但藏书丰富。何粥粥在书架间穿行,心跳莫名加快。当转过哲学区的转角时,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周浅坐在靠窗的角落,低头看着一本厚厚的精装书。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休闲裤,比平时少了几分凌厉,多了几分书卷气。
何粥粥屏住呼吸,正想悄悄退开,周浅却抬起了头。
四目相对的瞬间,风铃恰好响起。周浅眼中闪过惊讶,随即恢复平静:“这么巧。”
“周总。”何粥粥有些局促地走过去,“我来找几本书。”
周浅合上书,露出封面——《夜航船》。何粥粥注意到书页已经泛黄,显然被翻阅过很多次。
“您常来这里?”她在对面的椅子坐下。
“偶尔。”周浅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书袋上,“买了什么?”
何粥粥拿出刚买的诗集:“奶奶推荐的,说适合睡前读。”
周浅接过书翻了几页,嘴角有细微的弧度:“你奶奶很有品味。”
这是何粥粥第一次在工作场合之外与周浅交谈。没有文件,没有会议,只有书香和阳光。这种新奇的感觉让她既紧张又雀跃。
“要喝杯茶吗?”周浅突然问,“这里的伯爵茶不错。”
何粥粥惊讶地点头。看着她受宠若惊的样子,周浅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茶香氤氲中,两人各自看书,偶尔交流几句。何粥粥发现周浅对文学和哲学的见解十分独到,完全不像个只会看财报的商人。
“您似乎很喜欢诗?”她看着周浅手边那本诗集笔记。
周浅沉默片刻:“我母亲留下的。她说诗歌能让人在黑暗中看见星光。”
这是周浅第一次主动提及家人。何粥粥小心翼翼地问:“您母亲一定很温柔。”
“她是个诗人。”周浅的声音很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写诗。”
何粥粥的心揪紧了。她想起琳达说过,周浅的母亲早逝。此刻周浅眼中闪过的痛楚,让她想握住他的手,却又不敢唐突。
夕阳西斜时,周浅合上书:“该走了。”
两人并肩走出书店。晚风吹拂,何粥粥的发丝轻轻飘起。周浅下意识地想伸手帮她整理,又克制地收回手。
“周一见。”他为她拉开车门。
“周总,”何粥粥鼓起勇气,“下周六...您还会来吗?”
周浅深深看着她:“如果你想讨论诗歌,下午三点这里见。”
车子驶远后,周浅站在书店门口,目送它消失在街角。他手中还拿着何粥粥忘在桌上的书签,上面有她娟秀的字迹:“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也要向前。”
风铃再次响起,周浅转身走回书店。他对老板点头:“刚才那位女士如果下周来,请给她预留靠窗的位置。”
也许,有些相遇是偶然;但有些相遇,是心指引的方向。而这一次,他决定跟随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