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将至,京城纸墨价格突然飞涨。三皇子门下的“文墨堂”垄断了考场用纸供应,一刀普通宣纸竟卖到五两银子,寒门学子们聚在店铺外愁眉不展。消息传到听雨轩时,周深正在调试新改进的活字印刷模具。
“殿下,三皇子这招狠毒。”何粥粥递上刚收到的密报,“他不仅抬价,还限量供应,许多学子连备考的纸张都买不起了。”
周深抚摸着刚烧制好的陶制活字,系统界面突然闪烁:【检测到知识垄断危机,解锁“活字印刷术”进阶应用。任务:打破知识壁垒。奖励:速记术灌输】。
当夜,听雨轩密室灯火通明。周深根据系统提供的活字印刷技术,将常用的三千个汉字制成陶字模。福伯带着可靠的老太监连夜排版,何粥粥则负责校对。他们要赶在科举前印出千本《科考精要》——这是周深根据历年考题整理的应试宝典。
“殿下,这活字排版虽快,但墨汁容易晕染。”福伯举着试印的纸张,眉头紧锁。普通墨汁在廉价纸张上容易扩散,字迹模糊不清。
周深想起系统化学知识,当即调配了一种新型速干墨汁:“加入少量桐油和松烟,墨色更黑且不易晕染。”他又改进印刷手法,采用“轻压快揭”的技巧,使字迹清晰如刻。
第一本《科考精要》成品出来时,众人都惊呆了。字迹工整清晰,内容涵盖经义策论,甚至还有周深根据现代记忆法整理的“考点口诀”。何粥粥翻看时,发现最后一页印着一行小字:“知识非私产,当为天下人共享。”
科举前三日清晨,京城各大书院门口突然出现一批神秘书贩。他们以成本价售卖《科考精要》,每本仅收五十文钱。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书籍用纸虽粗糙,印刷质量却堪比官刻。
“这书内容比文墨堂的版本更详实!”国子监一名寒门学子惊呼道。消息迅速传开,学子们争相购买,三皇子垄断的纸墨市场顿时崩溃。
三皇子闻讯大怒,派人查封书贩,却发现对方早有准备——每本书都盖着“御赐听雨轩”的印鉴。原来周深早已请示皇帝,以“弘扬文教”之名获得官方许可。
科举当日,皇帝亲临考场巡视。三皇子突然发难:“父皇,七弟私印科考用书,恐有泄题之嫌!”
周深从容出列,呈上《科考精要》:“儿臣所印皆为公开典籍,每道题都标注出处。倒是三皇兄垄断纸墨,使寒门学子无纸备考,这才是真正阻碍人才选拔。”
皇帝翻阅书籍,见内容确实都是经典注释,点头道:“老七此举颇合朕意。科考本为选贤任能,岂容有人借机牟利?”
这时,考场外传来阵阵呼声。数百名寒门学子跪地谢恩,高呼“陛下圣明”。皇帝见状,下旨严查纸墨垄断案,三皇子党羽纷纷落马。
当夜,系统提示音响起:【成功打破知识垄断,奖励速记术灌输】。周深只觉脑海一阵清凉,昨日看过的书籍竟如刻在脑中般清晰。他随手拿起一本《礼记》,只翻看一遍便能倒背如流。
这项新能力很快派上用场。次日朝会上,当三皇子党羽引用古籍发难时,周深不仅准确指出其引文错误,还背诵出全文上下文,令满朝文武惊叹不已。
“七殿下何时有了这般学问?”老臣们窃窃私语。皇帝眼中也闪过诧异与欣赏,特准周深参与翰林院编修事宜。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三皇子在府中砸碎茶具,对幕僚怒吼:“周深必须死!”他们发现,周深的影响力已从商业延伸至文人士子阶层,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与此同时,系统发出新警告:【检测到多重杀机,启动紧急防御模式】。周深知道,下一场较量将更加凶险。但他抚摸着成堆的《科考精要》,看着窗外学子们欣喜的面容,心中更加坚定。
“知识才是最好的武器。”他对何粥粥说道,“我们要让更多人掌握这种武器。”
月光下,新一批活字正在烧制。周深在系统中查看着新解锁的“造纸术改良”图纸,知道这场破局之战才刚刚开始。而他那过目不忘的能力,将成为在这深宫中最锋利的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