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岸潜入南境,已逾旬月。“青莲营”百人,在李白带领下,如同谨慎的狸猫,穿行于丘陵、河谷与日渐险峻的山道之间。南岸的叛军势力虽不及北岸猖獗,但盘查哨卡依旧林立,更有不少溃兵、山匪混杂其间,环境复杂程度尤有过之。全仗李白那近乎预知的灵觉与“青莲营”日益精进的潜行、袭杀技巧,队伍方能一次次化险为夷。
然而,那无形无相、却愈发沉重的“心劫”压力,始终如影随形。幻听幻视虽被李白以强大剑心强行压制,但一种深沉的疲惫感,以及对前路未知的隐约迷茫,仍如同附骨之疽,悄然消耗着他的心力。他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常常在队伍休憩时,独自立于高处,眺望西方,眉头微锁,仿佛在与无形的敌人对峙。
这一日,队伍终于穿越了最后一片低矮的丘陵地带,眼前豁然开朗!
但见两道山脉于此地仿佛被天神巨斧劈开,浩荡长江从中奔涌而出,水势滔滔,气象万千。江北,是层峦叠嶂的荆山山脉,江南,则是云遮雾绕的广袤楚地。此地,便是由江淮平原进入荆楚腹地、乃至西去巴蜀的重要门户——荆门山!
时值深冬,天空却难得地高远澄澈。午后的阳光洒在江面上,泛起万点金鳞。江风猎猎,吹动着山巅的浮云,变幻莫测,时而如奔马,时而如层楼,时而消散无踪,将背后那片被称为“云梦泽”的、古楚国所在的苍茫大地,时而遮掩,时而显露。
站在荆门山临江的一处绝壁之上,李白极目远眺。但见楚地开阔,沃野千里,虽因战乱略显萧索,但那浑厚的底蕴、磅礴的地势,依旧扑面而来。与睢阳的惨烈、江淮的紧张、金陵的悲凉截然不同,此地的山川,带着一种亘古的、包容一切的苍茫气韵。
“……”
他原本因“心劫”压迫而略显滞涩的胸口,被这浩荡的江风一吹,竟陡然一松!那一直萦绕不去的、对睢阳陷落的愧疚,对离别战友的牵挂,对自身宿命的隐忧,在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景象面前,仿佛被骤然稀释、冲淡了。
个人之悲欢,家国之离乱,在这天地俯仰、历史长河的尺度下,固然惨痛,却似乎也只是这苍茫世间的一部分。浮云聚散,恰似世事无常;江水东流,如同时光永逝。
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感,取代了离别的伤感。
他下意识地伸手,轻抚背后的青莲剑。剑身传来一丝温凉的触感,与他体内运转不息的「太虚剑心」隐隐共鸣。剑心映照之下,他仿佛能感受到脚下荆门山亿万年的沉淀,能听到长江之水千年不变的吟唱,能触摸到那弥漫在楚地空气中的、来自屈子《离骚》的忧思与《九歌》的瑰丽。
“将军,此地地势险要,视野开阔,易守难攻,是否在此休整半日?” 队正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打断了李白的思绪。
李白收回远眺的目光,看向身旁这位一路忠诚护卫的队正,以及身后那些虽然面带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的“青莲营”士卒。他们信任他,追随他,将性命与前程都托付于他这“西行”之路。
自己又岂能一直沉湎于过去的阴影与未来的恐惧之中?
他深吸一口那带着江水与山林气息的清冷空气,脸上多日未见的、属于诗仙李白的某种神采,似乎重新焕发出来,虽内敛,却更为沉静坚定。
“好,就在此地休整。” 李白点头,随即又道,“传令下去,让弟兄们好好看看这荆门山水,这楚国风光。我们一路西行,并非只为逃难避祸,更是要记住这大好河山,为何而战!”
“是!” 队正精神一振,立刻转身传令。
士卒们分散开来,有的警戒,有的寻找水源,更多的则如同李白一样,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倚在岩石旁,望着那奔流的大江与无垠的楚地,低声交谈着,眼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李白走到一处平坦的巨石上,盘膝坐下,将青莲剑横于膝前。他没有刻意去对抗那“心劫”,而是尝试着放开身心,去拥抱这天地间的浩然之气。
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年少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求的是个人逍遥与不朽诗名;中年时供奉翰林,却因不愿摧眉折腰而纵酒狂歌,求的是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直至安史乱起,睢阳血战,他才真正将个人的命运与这天下苍生、文明存续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守护一城,到播撒火种,再到整合义军,直至如今背负使命西行……这条路,并非他最初所选,却一步步走得无比坚定。
“或许,这便是我的‘道’……” 他心中明悟渐生,“非是独善其身的仙道,亦非是快意恩仇的侠道,而是……以此身此剑,为这乱世,为这华夏,寻一条出路之道!”
念及此处,识海中那一直闪烁不定、带来警告的系统卷轴,光芒似乎稳定了一丝,虽未完全平息,但那尖锐的鸣响却缓和了不少。
他闭上双眼,不再去看那浮云苍茫,而是内视自身。「诗剑归真」的境界在心念通达之下,悄然运转,与周遭的山水之气、历史的沧桑之感缓缓交融。他并未刻意追求剑招威力上的突破,而是沉浸在一种与天地共鸣的玄妙状态中,洗练着因“心劫”而微染尘埃的道心。
不知过了多久,当天边泛起绚烂的晚霞,将江水、浮云和苍茫楚地都染上一层瑰丽的橘红色时,李白缓缓睁开双眼。
眸中,疲惫与迷茫尽去,只剩下如这荆门山水般,历经风雨后的沉静与开阔,以及一往无前的坚定。
他站起身,望向那霞光万丈的西方,那里是巴山蜀水,是此行的目的地。
离别的伤感,已被前路的责任取代。
个人的彷徨,终被天下的担当消融。
“召集队伍。” 李白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休整结束。前路尚远,我们……继续出发。”
“青莲营”迅速集结,百双目光再次汇聚于他们的领袖身上。他们能感觉到,将军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具体说不上来,但那眼神,比之前更加令人安心,仿佛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行的步伐。
落日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向东方。而他们,则毅然转身,迎着晚霞,走向那浮云之后、苍茫之外的……
蜀道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