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电影带来的热闹氛围持续了好几天,但地里的活儿不等人。
进了七月,天更热了,日头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锄三遍地的任务还没完成,苞米叶子都有些打蔫了,抗旱保苗成了头等大事!
社员们起早贪黑地挑水浇地,肩膀都磨肿了……
狩猎小队进入了真正的淡季,除了必要的巡逻,很少再主动进山打猎。
采药小组则成了主力,妇女们每天都会上山,采集薇菜、猴腿菜、黄花菜,运气好还能找到不少木耳。
晒干的山货由李向阳负责,大部分走供销社渠道,小部分精细品他也能通过自己的门路给屯子里换回些紧俏物资。
各生产队来学习养蜂技术的人,果然也陆续到了。
秀山屯一下子又热闹起来!
白河公社非常支持这种交流,特意拨下来一批砖瓦木料,让秀山屯在屯口搭了几间简易的招待房。
大队部也开会决定,趁此机会,给陈卫东把那个破院子好好修一修,既是改善他的居住条件,也是为了秀山屯的门面。
大大方方的批给他一些物料,又组织社员过来帮工。
说干就干!
全屯的劳力,只要得空的,都过来帮忙,这是屯子里的政治任务!
和泥的、打坯的、砌墙的、上梁的,干得热火朝天。
赵铁柱仍旧是主力,王振军在院里指挥调度,周文韬负责记录材料消耗,李向阳负责对外联络协调急需的物资。
陈卫东更是忙里忙外。
新院子就着原来的地基扩大,规划了三间正房,两间东厢房,还带一个小仓房。
李春梅主动带着妇女队的人过来帮忙烧水做饭,她还特意叫上了沈清如和沈玉茹姐妹俩。
屯子里有些长舌妇看见沈家姐妹,难免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些怪话……
李春梅听见了,立刻板起脸,当着众人的面维护她们姐妹,“清如和玉茹是队里安排来帮忙的!人家识文断字,心又细,正好帮着记记账、看看物料!”
“谁要是有意见,也去识那么多字来!”
“咱们采药组处理药材的精细活儿,还全靠人家沈老师和苏老师呢!”
“没有他们,咱们屯子的那些药材能卖上好价钱?咱们能看上电影?”
“你们就是一天天闲的!要不要我组织一场妇女劳动大会战?!”
她如今是妇女队长又是采药组长,说话很有分量。
一番话夹枪带棒,又把沈家和屯里的利益绑在一起,顿时让那些说闲话的人闭了嘴,甚至反过来觉得沈家确实有用。
沈清如感激地看着李春梅,陈卫东也远远的投来赞赏的目光!
李春梅没有表露心里的酸涩,却对他笑了笑,继续忙碌起来。
一次搬东西时,陈卫东和她单独在临时搭的灶棚里遇上,陈卫东真诚地说,“春梅姐,谢谢你!总是让你……”
李春梅打断他,低着头摆弄着柴火,“说这些干啥……只要你……你们好,就行了!”
她的侧脸在灶火映照下显得格外柔美,只是带着一丝委屈和落寞。
陈卫东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愧疚,鬼使神差地,他上前一步,轻轻抱了她一下,“姐,你真好!”
李春梅的身体猛地一僵,手里的柴火掉在地上,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她没有推开陈卫东,也没有回应,只是任由他抱了一下,然后飞快地擦掉眼泪,声音发颤的说道,“快……快出去忙吧,让人看见不好……”
这个短暂的拥抱,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两人之间那层窗户纸,彼此的心意,仿佛都已明了!
陈卫东心情复杂地出去了,李春梅则靠着土墙,平复了许久的心跳,嘴里弯出一个好看的笑容……
在陈卫东的鼓励下,沈清如也小声地对新房子的布局提了些建议,比如窗户开大些亮堂,灶台怎么砌用起来更舒服……
她说着说着,脸就红了,仿佛这不是陈卫东的房子,而是他们未来的家。
仅仅五天时间,在大家的帮衬下,新房子的主体竟然就立起来了!
虽然内墙还没粉刷完,门窗也没安好,但已经初具规模。
陈卫东心里过意不去,正好狩猎队打了头大野猪,他干脆买了下来,做了几大锅猪肉炖粉条子,蒸了高粱米饭,招待所有帮工的社员,就当提前办了场乔迁宴。
热闹中,一个来自相邻公社叫黄丽华的女知青,特别显眼,惹人厌烦。
她是跟着学习队伍来的,整天打扮的花枝招展,还带着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
她一来屯子就了解到陈卫东年轻有为,深受公社领导的重用。
现在又看到这新盖的气派院子,心思就活泛了!
黄丽华总是故意找机会接近陈卫东,说话娇声娇气,还暗示自己家里有关系,可以帮他调回城之类的话。
陈卫东客气的应付着,但态度明确地拒绝了。
黄丽华觉得丢了面子,恼羞成怒,当场就拉下脸,说了几句难听话。
什么“不识抬举”、“土包子”、“跟牛鬼蛇神搅一起没前途”之类的话……
这话可犯了众怒!
不等陈卫东说话,周围的社员就不干了,纷纷不留情面地指责她。
“哪来的疯丫头!胡说八道什么!”
“就是!滚回你们屯去!我们这里不欢迎你!”
“卫东是我们秀山屯的人!哪轮得到你说三道四!”
……
黄丽华被众人怼得下不来台,气得一跺脚,东西也没拿,哭着就跑回了公社招待所了。
大家也没在意她,继续吃饭说笑起来。
只有陈卫东微微皱了皱眉,总觉得这女人心眼小,恐怕会记恨,临走时她那恶毒的眼神儿……说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