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码头,只剩下了核心人员。
“起吊!”
随着陆振邦一声令下,巨大的港口吊机开始运作。
一个个贴着特殊标记的集装箱,被稳稳地吊离甲板。
“慢点!都给老子慢点!”
“谁要是敢磕着碰着一点,老子扒了他的皮!”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急得跳脚,冲着对讲机大吼。
吊臂上的操作员满头大汗,精神高度集中,动作放得极慢极稳。
终于,第一个集装箱稳稳落地。
“开箱!”
工作人员立刻上前,打开了集装箱的厚重柜门。
嗡!
当集装箱内的景象暴露在众人眼前时,那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专家,眼睛瞬间就红了。
他们几乎是同时冲了过去,如同饿狼扑食。
“天呐!是德产dmG的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你们看这导轨!这光洁度!艺术品!这简直就是工业艺术品!”
“还有这个!瑞士斯达拉格的超精密机床!我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有救了!有救了啊!”
“这个机械臂是我的!谁也别跟我抢!我们课题组等了三年了!”
一个老教授直接扑到一台崭新的机械臂上,张开双臂护住,警惕地看着自己的同僚们。
“老张,你耍赖!这台明明是我们申请的!”
“放屁!你们那个项目用得着这么高精度的?杀鸡用牛刀!浪费!”
“你才浪费!你全家都浪费!这台必须归我们!”
十几位平日里德高望重,仙风道骨的国宝级专家。
此刻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撸着袖子,差点就要上演全武行。
高建峰看得哭笑不得,却也没有阻止。
他太理解这群老伙计的心情了。
为了这些设备,他们等了太久,盼了太久。
被西方世界封锁的那些年,他们受了多少气,走了多少弯路。
如今,二十台全世界最顶尖的高精尖机床。
还有一整条完整的5nm芯片生产线,就这么活生生地摆在眼前。
这种幸福感,简直要把人冲昏头。
整个港口的夜空下,回荡着老专家们中气十足的争吵声和爽朗的大笑声。
那笑声里,饱含着几十年的辛酸与委屈,以及此刻扬眉吐气的畅快。
几十辆重型大卡车早已等候多时。
在警车的鸣笛开道下,一支浩浩荡荡的特殊车队。
连夜封路,朝着郊区的国家级实验中心疾驰而去。
当车队抵达时,实验中心灯火通明。
数百名穿着白色科研服的研究人员,早已列队等候在广场上。
当他们看到从卡车上被小心翼翼卸下的设备时,所有人的眼中都迸发出了炽热的光。
“立刻进行无尘化保护!”
“所有零部件进行清点、归类、建档!”
“重组小组准备!A组负责机床主体,b组负责传动系统,c组负责数控系统!”
命令被一道道快速下达。
整个实验中心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高效地运转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设备意味着什么。
它们是打破技术壁垒的钥匙,是国家工业迈向巅峰的基石。
次日。
一架从欧洲飞来的航班降落在海州国际机场。
一位名叫卡洛的意大利籍工程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出贵宾通道。
让他意外的是,前来迎接他的,竟然是陆振邦本人。
“卡洛先生,欢迎来到华夏。”
陆老热情地伸出手。
卡洛受宠若惊,连忙握住:“陆先生,您太客气了,叫我卡洛就好。”
他能感受到对方身上那股浓厚的学者气息,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
从机场到实验中心,卡洛乘坐的是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红旗轿车,车窗是单向透光的。
他意识到,这次他参与的项目,保密级别极高。
当天下午,卡洛就换上了科研服,出现在实验中心的组装车间。
在他的专业指导下,第一批机床的重组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又过了一天。
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终于组装完毕,通电启动。
整个车间鸦雀无声。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庞然大物上。
“开始进行精度测试!”
随着指令下达,测试正式开始。
车间外的走廊上,陆振邦和高建峰两人来回踱步,脸上的表情比高考考场外的家长还要紧张。
“老陆,你别转了,我头都晕了。”高建峰忍不住说道。
“我能不转吗?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陆振邦搓着手,喃喃自语。
“几十年了啊,咱们被人家卡着脖子,当孙子一样求爷爷告奶奶,人家还爱答不理。”
“要是这次成了……咱们就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车间内。
一位经验最丰富的老专家,亲自坐上操作台。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眼神专注。
机床发出轻微的嗡鸣声,主轴高速旋转,刀具切向一块特种钢材。
火星四溅。
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金属零件,在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渐渐成型。
当最后一个工序完成,机床自动停止。
零件被取下,放入一台精密的激光测定仪器中。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盯着仪器屏幕上即将跳出的数据。
这台机床的精度,究竟能不能达到理论值?
能不能突破西方国家对华夏设置的最高技术封锁线?
几个老专家,拳头攥得死死的,指甲都陷进了肉里。
他们想起了当年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
用土办法打磨零件,磨秃了手指,熬瞎了眼睛的岁月。
也想起了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被西方同行轻蔑和嘲笑的眼神。
所有的期待,所有的不甘,所有的希望,都汇聚在这一刻。
“出来了!”
“数据出来了!”
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句。
整个车间,数百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激光测定仪器那块巨大的显示屏。
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放慢。
屏幕上的数字,经过短暂的加载和计算,终于定格。
一个鲜红的,刺眼的,却又无比动人的数字,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0.7微米!
死一般的寂静。
落针可闻。
下一秒。
“嗷——!”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0.7微米!我的天!是0.7微米啊!”
不知是谁带头,整个车间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数百名身穿白色科研服的研究员,此刻再也顾不上平日里的严谨和沉稳。
他们像孩子一样,疯狂地拥抱在一起,用力地拍打着对方的后背,激动地跳着,吼着。
有人笑得眼泪鼻涕横流,有人抱着身边的同事嚎啕大哭。
压抑了太久的情绪,在这一刻,彻底决堤!
那十几位亲自参与测试,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教授。
此刻一个个涨红了脸,激动得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