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九月深秋,郧阳山区的清晨已然带着刺骨的寒意。黑虎坨山谷内外,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死寂。
张献忠将主力约两万余人收缩至黑虎坨山谷及周边山头,依托险要地势,设置了大量滚木礌石,企图负隅顽抗。他站在山谷中一处高地上,望着周围层峦叠嶂、看似固若金汤的防御,心中稍定,甚至盘算着如何利用地形重创官军,然后再寻机突围。
辰时刚过,山谷外传来了沉闷的战鼓声和隐约的号角。孙传庭亲率的中军主力,出现在了山谷入口外的平缓地带,旌旗招展,军容严整。
“来了!弟兄们,准备招呼官军!”张献忠声嘶力竭地吼道,流寇们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紧张地盯着谷口。
然而,官军并未像往常一样发动步兵冲锋。只见孙传庭中军阵型分开,推出了数十门沉重的火炮——这是来自京营的传统火炮,虽不及新军野战炮轻便迅捷,但威力同样不容小觑。
“轰!轰!轰!”
官军火炮开始轰鸣,实心弹丸呼啸着砸向流寇设立的前沿木栅和工事,引发一片混乱和伤亡。张献忠见状,反而松了一口气,官军还是老一套,凭借地利,他自信能扛住。
但他这口气还没松完,异变陡生!
就在官军正面炮击吸引了他全部注意力的时候,从他侧后方的山顶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截然不同、更加清脆猛烈的炮声!
“咻——轰!”
“咻——轰!”
那是来自李定国部新军炮兵阵地的射击!装备着“崇祯三式”野战炮的炮兵们,早已标定好了山谷内流寇密集区域的射击诸元。第一轮试射,炮弹就准确地落入了流寇的人群中,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怎么回事?后面怎么也有炮?!”张献忠骇然失色,他完全没料到官军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火炮运到他的侧后方制高点上。
还没等他做出反应,第二轮、第三轮齐射接踵而至!新军炮兵射速极快,实心弹、霰弹交替使用,精准地覆盖着山谷内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霰弹,对于无甲或轻甲的流寇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击,成片成片的流寇如同割麦子般倒下,惨叫声响彻山谷。
与此同时,埋伏在山腰密林中的新军火枪兵,也在军官的号令下,以严整的三排线列,向着下方陷入混乱的流寇阵地,开始了致命的齐射!
“砰——!!!”
“砰——!!!”
“砰——!!!”
铅弹如同疾风骤雨,连绵不绝。流寇们手中的弓箭、刀矛,在这超越时代的火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们试图向山顶反冲,但在燧发枪的持续射击和刺刀阵前,每一次冲锋都只留下更多的尸体。
“顶住!给老子顶住!”张献忠双眼赤红,挥舞着战刀,试图组织反击,但军心已溃,败局已定。他赖以成名的流寇战术,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精密的战术合围下,彻底失去了作用。
眼看山谷内死伤惨重,部众溃不成军,张献忠知道大势已去。在孙可望、艾能奇等少数心腹的死命保护下,他带着残存的数百名老营弟兄,试图从一处他认为隐秘的侧翼小路突围。
然而,他刚冲出山谷,早已等候多时的贺人龙部骑兵便如同旋风般杀到!与此同时,陈洪范部的步兵也堵住了其他去路。
最后的战斗短暂而残酷。张献忠的亲卫老营虽然悍勇,但在养精蓄锐、装备精良的官军面前,终究是强弩之末。艾能奇战死,孙可望受伤被俘。
张献忠本人,在乱军之中,被贺人龙麾下一名叫刘进的偏将一箭射中面门,当场毙命。这位肆虐数省、恶名昭彰的巨寇,最终以一种极其狼狈的方式,结束了他充满破坏性的一生。
战后清扫战场,确认张献忠首级。其残余部众,或死或降,少数逃入深山的,也难成气候。
孙传庭站在黑虎坨的高地上,看着山谷内尸横遍野的惨状,神色平静。他下令妥善安置降卒,甄别首恶,并将张献忠的首级装匣,连同报捷文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火速送往北京。
“八大王”张献忠的覆灭,标志着自天启末年以来,荼毒大明腹地的大规模流寇之乱,基本平定。帝国的内忧,至此消除了一大痼疾。朱由检在收到捷报后,终于可以真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他所构想的、那个以工业与科技为基石的新时代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