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历5962年十月初十,天高气爽。
大夏王朝的祭天大礼如期而至,天坛北侧的官道上,旌旗猎猎,甲胄生辉,一场彰显王朝威仪的盛典正缓缓拉开帷幕。
晨光初露时,官道已被清扫得一尘不染,两侧的青石砖缝里连半片落叶都寻不见。
最先打破寂静的,是一阵整齐划一的马蹄声,每一步都踏在同一节拍上,如同惊雷滚过大地,震得人心头发颤——这是龙神骑士军团的先导队伍。
这支常年隐匿在皇宫深处的神秘军团,今日首次在万民面前展露全貌。
八百名骑士身着玄铁重甲,甲片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龙纹,阳光洒在甲胄上,折射出冷冽的寒光。
他们胯下的战马,皆是特殊手段培育的,毛色油亮如缎,额间镶嵌着一枚赤金打造的龙形标识。
每个骑士的腰间都悬挂着一柄长柄战刀,刀柄上缠绕着黑色丝绦,刀柄末端的龙首吞口处,还坠着一枚小巧的铜铃,行走间却只闻马蹄声,不闻铃声,足见骑士们控马技艺之精湛。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实力——军团中每一人都已突破六境。
要知道,在大夏王朝,能达到三境便足以成为军中百夫长,五境可任千夫长,六境更是被誉为“陆地金刚”,寻常数十人近不得身。
八百名六境强者组成的军团,其战力足以横扫周边小国,也难怪它会成为大夏王朝最顶尖的战力之一。
此刻,他们列成整齐的方阵走在圣驾前方,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屏障,将所有潜在的危险隔绝在外。
圣驾紧随龙神骑士军团之后,那是一辆由六匹纯白骏马拉动的鎏金御辇。
御辇车身以紫檀木为骨,镶嵌着无数珍珠玛瑙,车顶覆盖着明黄色的锦缎,四周悬挂着用五彩丝线编织的流苏,微风拂过,流苏轻轻摇曳,尽显皇家气派。
御辇左侧,镇北王王战正乘驾着一匹通体雪白的雪驹。
这雪驹并非凡马,而是产自极北冰原的异种,日行千里而不疲,毛发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
镇北王身着玄色蟒袍,蟒袍上绣着玄黑的蟒蛇图案,腰间佩着一柄名为“裂风”的长剑。
他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按在剑柄上,目光扫过四周,每一个眼神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作为曾经镇守大夏北疆的异姓王,王战曾多次率军击退蛮族入侵,在军中威望极高,今日由他护卫圣驾左侧,无疑给在场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圣驾右侧,钦天监监正道衍则是另一番模样。
他身着青色道袍,道袍上绣着繁复的星象图案,手持一柄拂尘,脚踩一双云纹布鞋,看似仙风道骨,毫无杀伤力,实则暗藏玄机。
道衍不仅精通天文历法、占卜算卦,更是一位隐世的武道高手,其修为早已突破八境,一手“七星步”出神入化,可在瞬息之间移动到数十丈外。
钦天监作为负责观测天象、祭祀天地的机构,祭天大礼本就是其核心职责之一,此次由道衍亲自护航,既显对祭天仪式的重视,也暗藏着护卫圣驾的深意。
道衍此次专门从镇妖关回来,就是为了此次祭天大礼。
圣驾后方,气氛则多了几分肃杀。
无言公公身着深紫色宫装,手持一柄玉如意,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却如同古井般深邃。
他身后跟着两百名大内高手,这些人皆身着黑色劲装,腰间系着黑色腰带,腰带上挂着各式暗器——飞镖、袖箭、毒针一应俱全。
他们呈扇形围住圣驾,步伐轻盈却不失沉稳,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哪怕是一只飞鸟靠近,都会引来他们的密切关注。
更巧妙的是,这些大内高手的站位经过精心设计,恰好挡住了所有人看向御辇内部的视线。
没人知道,御辇之上究竟坐着的是不是世渊帝。
毕竟,祭天大礼虽属盛典,但也暗藏风险,此前曾有反贼试图在祭天仪式上行刺,如今这般安排,正是为了以防万一。
文武百官跟在圣驾后方两侧,形成了两条长长的人龙。
左侧是文官队伍,他们大多身着绯色或紫色官袍,头戴乌纱帽,或骑乘温顺的马驹,或乘坐轻便的马车。
为首的是刚上任不到三年的,当朝丞相吴斯年,他身着紫色官袍,手持象牙笏板,坐在一辆装饰简约的马车里,神情庄重,时不时与身旁的吏部尚书低声交谈几句,似乎在确认祭天仪式的细节。
右侧则是武官队伍,气氛与文官队伍截然不同。
武官们大多身着铠甲,或骑乘战马,或骑乘麒麟、虎豹等异兽。
兵部尚书左统礼,骑乘的是一头青色麒麟,这麒麟身高丈余,头顶独角闪烁着青光,行走间步伐稳健,尽显神威。
而几位镇守一方的总兵,则骑着凶猛的黑虎、猎豹,这些异兽皆是经过特殊训练,虽模样凶悍,却十分温顺,乖乖跟在队伍中,引得路边百姓频频侧目。
文武百官之后,便是前来观礼的群众。
人群按照身份分为不同的区域,最前方的是世家子弟。
这些人身着绫罗绸缎,腰间佩戴着玉佩、香囊等饰物,男子大多手持折扇,女子则撑着油纸伞,举止优雅,谈吐间尽显世家风范。
他们大多乘坐着华丽的马车,由家丁护卫着,缓缓跟在百官之后。
世家子弟身后是平民百姓。
他们大多穿着粗布衣裳,有的牵着孩子,有的扶着老人,脸上满是激动与敬畏。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能够观礼的祭天大礼十年才举行一次,能亲眼目睹圣驾与文武百官的风采,已是此生难得的机遇。
许多人早早便带着干粮来到官道旁等候,只为占据一个好位置。
最外围的是商贾走贩。
他们大多推着小车,车上摆放着茶水、点心等物品,既为观礼,也顺便做些小生意。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个人都规规矩矩地跟在队伍中,不敢随意插队或喧哗。
无论身份高低,所有观礼群众都需在陈破虏大将军设立的登记点登记造册。
陈破虏是大夏王朝的将军,如今担任羽林卫的大统领,负责天坛北侧官道,进行设防布置。
他身着黑色战甲,站在登记点前,目光如炬,亲自检查每一个人的身份证明。
登记册上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姓名、身份、籍贯,甚至连所携带的物品都要一一注明。
这般严格的登记制度,既是为了防止闲杂人等混入,也是为了在发生意外时能快速查清人员信息。
随着时间推移,太阳渐渐升高,圣驾终于抵达天坛脚下。
天坛作为大夏王朝祭祀天地的圣地,建在一座高耸的土丘之上,由三层汉白玉石坛组成,每层坛的四周都雕刻着精美的龙纹、云纹图案。
坛顶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祭鼎,鼎身刻着“国泰民安”四个大字,鼎中燃烧着檀香,烟雾袅袅,随风飘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息。
当御辇停在天坛下方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原本的马蹄声、交谈声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天坛之上,投向那辆象征着皇权的鎏金御辇。
龙神骑士军团的骑士们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手中的战刀插在地上,发出整齐的“哐当”声;
镇北王与道衍也翻身下马,站在御辇两侧,神情庄重;
无言公公与大内高手们则依旧保持着警惕,牢牢守住御辇四周;
文武百官纷纷下马或下车,整理好官袍,按照品级依次排列,等待着祭天仪式的开始;
观礼群众也纷纷停下脚步,屏住呼吸,目光中满是期待与敬畏。
阳光洒在天坛的汉白玉石阶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青铜祭鼎中的檀香烟雾在阳光下缓缓上升,仿佛要将大夏王朝的祈愿传递到上天。
这一刻,无论是权倾朝野的王侯将相,还是平凡普通的平民百姓,心中都只有一个念头——愿大夏王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天大礼的序幕,在万众瞩目中,正式拉开。
礼部尚书王承业身着朱红官袍,手持烫金祭文,稳步上前。
他须发飘飘,面容肃穆,走到天坛下的祭台前,先是整理了一番官袍下摆,而后对着坛顶御辇方向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庄重地响起:
“维大夏历5962年,岁在癸卯,天高气爽。大夏世渊帝,萧崇。
谨以三牲五谷,祭告于皇天后土……愿苍天护佑大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愿四海升平,万民安乐,国祚绵长……”
祭文词句恳切,随着王承业的朗读,全场更显寂静,连风吹过旌旗的声响都变得微弱。
观礼群众屏息凝神,文武百官垂首而立,龙神骑士与大内高手们虽依旧警惕,目光却也不自觉地向祭台方向偏移。
当“臣王承业,代帝祷告,伏惟尚飨”的尾音落下,王承业刚要收卷躬身,御辇的明黄锦帘忽然被内侍轻轻掀开。
世渊帝身着玄色衮龙袍,腰系玉带,脚踩云纹皂靴,缓缓迈步,刚一脚踏出御辇,还未及踏上汉白玉石阶——
“咻!咻!咻!咻!”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几乎在同一瞬间传来尖锐的破空声!
紧接着,四道不同颜色的信号弹冲天而起:东方赤焰如燃,南方青光似电,西方白芒耀眼,北方玄雾缭绕。
信号弹在高空炸开,化作四朵诡异的图案,悬浮在天坛上空,刺得人睁不开眼。
全场骤然大乱!镇北王王战瞬间拔出“裂风”剑,银甲寒光暴涨;
道衍手中拂尘一挥,青色道袍鼓荡,七星步已踏至御辇旁;
无言公公脸色骤变,玉如意指向半空,大内高手们瞬间围成铁壁护住世渊帝;
龙神骑士纷纷翻身上马,战刀出鞘,目光如刀扫向四方信号传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