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英看着陈墨,眼里满是感激 —— 半个月前,她还被 “癌症” 的诊断压得喘不过气,连饭都咽不下,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可现在,不仅能吃下半碗饭,身上还有了力气,甚至能帮家里洗衣服。这种从 “绝望” 到 “有希望” 的转变,让她觉得像做梦一样。
“大夫,真是谢谢您!要是没您开的药,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刘会英声音带着哽咽,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激动得说不出话。
陈墨笑着摆摆手,示意她放松:“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来,我再给你把把脉,看看恢复情况,调整一下药方。”
刘会英连忙伸出手,放在脉枕上。陈墨指尖搭上去,仔细感受着脉象的变化 —— 比起上次,脉象明显有力了许多,沉细的感觉减轻了,涩脉也淡了不少,脾胃脉的搏动也更清晰了。这说明之前的药方起了作用,气血在慢慢恢复,瘀血也在消散。
“恢复得不错。” 陈墨收回手,拿起笔,在纸上写新的药方,“之前的药方里,黄芪和山药的用量可以减一点,再加一味鸡内金,帮你消食化积。这个方子你连着喝五天,停两天,再喝五天,就先不用喝了。一个月以后再来复诊,记得把日子算清楚,别错过了。”
“您放心!日子我肯定记牢!” 没等刘会英开口,她丈夫就迫不及待地保证,眼里满是激动,“这半个月来,我媳妇一天都没断过药,每天什么时候煎、什么时候喝,我都盯着呢!”
陈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他其实很想告诉这两口子,胃贲门癌在当下的医疗条件下很难根治,现在的治疗只能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 没必要泼冷水,对癌症患者来说,“希望” 有时候比药物更重要。让他们觉得有治好的可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反而对病情控制更有利。
“那就好。” 陈墨把药方递给刘会英,又叮嘱,“这期间还是要注意饮食,多吃粥、烂面条这些软乎的,别吃硬的、凉的,也别生气 —— 情绪对病情影响很大。”
“知道了大夫!我们都记住了!” 刘会英两口子连连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药方叠好,放进布包里。这次离开时,他们的背影比上次挺拔了许多,脚步也轻快了,走到诊室门口,还特意回头对陈墨鞠了一躬:“谢谢您,陈大夫!”
陈墨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满是感慨 —— 对病人来说,能活着、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他正出神,突然瞥见诊室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 是大院里的阎埠贵,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攥着一个布包,正冲着他点头微笑。
陈墨有点好奇 —— 阎埠贵是小学老师,平时在大院里出了名的 “抠搜”,连买根冰棍都要跟小贩讨价还价,怎么会突然来医院找他?他站起身,笑着招呼:“三大爷,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阎埠贵却站在门口,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小陈,我就不进去了,你出来一下,我跟你说两句话就走,不耽误你看病人。”
陈墨见他坚持,便走出诊室。阎埠贵拉着他往走廊旁边挪了挪,避开过往的病人,然后搓了搓手,眼神有点闪躲,小声说:“是这么回事,小陈 —— 我想给家里买个收音机,现在买东西不是要工业券嘛,我那儿还差几张,想问问你这儿方便不方便,能不能借我几张?”
陈墨愣了一下,心里暗自嘀咕 —— 没看出来啊,大院里最抠的三大爷,竟然是第一个想买收音机的!他还以为阎埠贵就算添置大件,也会先买自行车,毕竟有了自行车,他周末去郊区钓鱼也方便,没想到竟然是收音机。
他故意打趣:“三大爷,您可以啊!这都准备买收音机了,是想听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阎埠贵被说中了心思,嘿嘿笑了两声,有点得意:“可不是嘛!咱老百姓也得跟紧形势,听听新闻,知道国家政策,不然跟人聊天都没话题。再说了,家里有个收音机,孩子们也能听听评书,省得总出去疯跑。”
“您想借几张?收音机票您都有了?” 陈墨问道 —— 现在买收音机不仅要工业券,还得有专门的 “收音机票”,不是有钱有券就能买的。
“三张就够!” 阎埠贵伸出三根手指,语气急切,“我问过供销社了,一台收音机三十多块,需要两张工业券?不对,等一下,我再想想……” 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又改口,“哦对,二十块钱一张工业券,三十多块需要两张?不对,不足二十按二十算,三十多块应该是两张?不对,我再问问……”
陈墨忍不住笑了 —— 阎埠贵这 “抠搜” 的本性又暴露了,连工业券的数量都要反复算计。他摆摆手:“三大爷,您别算了,收音机一般需要两张工业券,不过有的牌子可能需要三张。您要借三张,我这儿有,您明天过来拿?”
“真的?那太谢谢了!” 阎埠贵眼睛一亮,脸上的不好意思瞬间消失,语气也激动起来,“收音机票我已经拿到了,是从我们校长那儿要的 —— 他亲戚在供销社,正好有多余的票,我跟他磨了好几天才给我。”
“行,那您明天上午过来,我给您准备好。” 陈墨爽快地答应了 —— 阎埠贵虽然抠,但人品没问题,借了东西肯定会还,而且只是几张工业券,他家也不缺。
“哎,好!太谢谢你了小陈!” 阎埠贵激动得脸都有点红,又搓了搓手,“那我不耽误你了,我还得去学校上课,明天再过来找你。”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走了,脚步都比平时快了不少,显然是盼着早点把收音机买回家。
陈墨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 再抠的人,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变得大方。他回到诊室,刚坐下,王洁就进来了:“陈医生,刚才那个阎大爷是您家邻居?看着挺和蔼的。”
“是啊,住一个大院的,是小学老师,人挺好的,就是平时有点节省。” 陈墨笑着说,“没想到他会先买收音机,我还以为他会先买自行车呢。”
王洁也笑了:“收音机现在可是稀罕物,我们家也想买,就是缺工业券和票,只能再等等。”
转眼到了中午,陈墨去中药房找丁秋楠,一起去食堂吃饭。丁秋楠刚坐下,就笑着说:“墨哥,跟你说个事 —— 早上秦淮茹来找我了,想借五张工业券。”
陈墨愣了一下,有点意外:“哦?她借工业券干嘛?也是想买收音机?”
“不是,是想买缝纫机。” 丁秋楠舀了一勺粥,慢慢喝着,“她说她婆婆贾大妈想买,说是有了缝纫机,能找居委会接点缝补的活,贴补家用。秦淮茹还说,一大爷帮她找了一张缝纫机票,就差工业券了。”
陈墨点点头 —— 贾大妈平时看着有点强势,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觉悟。贾家靠着贾东旭的抚恤金过日子,虽然饿不着,但也不宽裕,要是能接点缝补的活,确实能改善生活。他想了想,说道:“你要是想借,就借给她吧,不过估计她一时半会还不上 —— 贾家的情况你也知道,工资不高,工业券攒得慢。”
丁秋楠放下勺子,认真地想了想:“没关系,她们家确实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再说了,都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陈墨看着她温柔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 丁秋楠总是这么善良,不管对谁都很包容。他突然想起阎埠贵的事,笑着说:“对了,早上三大爷也来找我了,想借三张工业券买收音机,我答应他明天给他。”
“啊?这么巧?” 丁秋楠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点惊讶,“他们怎么会同一天来借工业券?不会是商量好的吧?”
陈墨耸了耸肩,有点无奈:“谁知道呢。不过咱们家工业券够,能帮就帮。但也得说好,要是以后有人贪得无厌,总来借,我可不会惯着。”
“哪能呢,都是邻居,怎么会总来借。” 丁秋楠笑着说,给陈墨夹了一块青菜,“快吃吧,一会饭该凉了。下午你还要去保健组值班,别耽误了。”
吃完饭,陈墨把丁秋楠带回自己的诊室,让她躺在里间的小床上休息:“你睡半小时,我在外面写笔记,醒了我送你回中药房。” 丁秋楠怀孕三个多月了,虽然反应不严重,但还是容易累,中午能睡一会儿,下午才有精神。
丁秋楠点点头,很快就睡着了,呼吸均匀,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陈墨坐在外间的桌子前,刚拿出笔记本,突然想起 —— 丁秋楠怀孕三个多月了,该给她好好把个脉,看看胎儿的情况和她的身体状态。
他轻手轻脚地走进里间,生怕吵醒丁秋楠。他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把丁秋楠的手从被子里拿出来,放在脉枕上,指尖轻轻搭了上去。
一开始,他还很平静,仔细感受着脉象的变化 —— 丁秋楠的脉象滑利从容,是典型的孕脉,很稳定,说明胎儿发育得不错。可渐渐的,陈墨的表情变了 —— 他感觉到,脉象里除了一股清晰的滑利感,还有另一股微弱却明显的搏动,像是两条小溪在并行流淌!
他猛地收回手,眼睛瞪得溜圆,心里满是震惊 —— 不会吧?难道是双胞胎?他有点不敢相信,怕自己把脉象摸错了。毕竟双胞胎的脉象很特殊,需要格外仔细才能分辨,他虽然医术不错,但还是第一次遇到孕妇怀双胞胎的情况。
陈墨站起身,走到诊室外面,在院子里的水龙头下用冷水洗了把脸 —— 冰凉的水让他清醒了不少,但心里的震惊还是没消退。他在诊室门口站了几分钟,深呼吸了好几次,才重新走回里间。
这次,他更小心了,指尖轻轻搭在丁秋楠的手腕上,闭上眼睛,摒除杂念,专注地感受脉象。足足过了五分钟,他才缓缓睁开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喜悦 —— 没错,是双胞胎!脉象里有两股明显的搏动,虽然其中一股比另一股微弱一点,但确实是两个生命的迹象!
“不怀就不怀,一来就是双胎……” 陈墨心里又惊又喜,手都有点抖。他连忙给丁秋楠盖好被子,轻手轻脚地走出里间,端起桌上的茶缸,“咕咚咕咚” 喝了好几口水,才慢慢平复下来。
他决定暂时不告诉丁秋楠 —— 不是故意隐瞒,而是想先确认清楚。虽然脉象显示是双胞胎,但毕竟中医把脉有局限性,最好能通过西医的 b 超确认一下,看看胎儿的位置和发育情况,也能让丁秋楠更放心。
可转念一想,他又有点犯愁 —— 现在医院的 b 超仪器很稀缺,只有外科和妇产科有,而且操作仪器的医生都是半路出家,没经过专业培训,能不能准确看出双胞胎,还是个未知数。更何况,国内的医学院现在还没有开设超声专业,连专业的教材都没有,医生们都是边摸索边操作。
“不行,还是得试试。” 陈墨心里打定主意 —— 下午去保健组值班的时候,顺便去妇产科找张医生问问,看看能不能安排一次 b 超检查。不管结果怎么样,确认一下总是好的,也能更好地照顾丁秋楠和两个孩子。
他坐在桌前,拿出笔记本,却没心思写 —— 脑子里全是双胞胎的事,想象着两个孩子出生后的样子,一个像丁秋楠,大眼睛、白皮肤;一个像自己,浓眉毛、高鼻梁,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心里满是期待。
没过多久,丁秋楠醒了,揉着眼睛从里间走出来:“墨哥,我睡了多久?是不是该去上班了?”
“刚睡了半小时,不急。” 陈墨连忙收起笔记本,笑着走过去,帮她整理了一下头发,“饿不饿?我给你留了个苹果,你吃点再去。”
丁秋楠点点头,接过苹果,小口咬着:“墨哥,你刚才在想什么呢?我看你好像有点走神。”
“没什么。” 陈墨掩饰地笑了笑,“就是在想下午去保健组值班的事。对了,下午下班我带你去趟供销社,看看有没有你爱吃的水果罐头,你最近不是总想吃甜的嘛。”
“好啊!” 丁秋楠眼睛一亮,开心地说,“我想吃橘子罐头,上次吃的那个特别甜。”
“行,咱们就买橘子罐头。” 陈墨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 —— 等确认是双胞胎,一定要好好给丁秋楠补补,两个孩子需要更多的营养,可不能委屈了她。
下午去保健组值班的路上,陈墨特意绕到妇产科,找到张医生 —— 张医生是妇产科的老大夫,经验丰富,之前丁秋楠确认怀孕,就是她帮忙检查的。
“张姐,跟你打听个事。” 陈墨走到张医生的诊室,小声说,“秋楠怀孕三个多月了,我想带她做个 b 超,看看胎儿的情况,你看能不能安排一下?”
张医生愣了一下,笑着说:“怎么,担心胎儿有问题?秋楠的脉象不是很稳吗?”
“不是担心有问题,是我给她把脉,感觉像是双胞胎,想确认一下。” 陈墨小声说道。
“双胞胎?” 张医生眼睛一亮,有点惊喜,“那可得好好看看!正好明天上午 b 超室有空,你带秋楠过来,我帮她安排。不过丑话说在前头,b 超仪器不是很先进,能不能看清双胞胎,我不敢保证,只能尽力。”
“谢谢您张姐,能试试就好。” 陈墨连忙道谢,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块 —— 不管能不能看清,至少有了确认的机会。
从妇产科出来,陈墨去了保健组。值班的张医生笑着打招呼:“陈医生,今天怎么这么晚?是不是有什么事?”
“没什么,就是去妇产科问了点事。” 陈墨笑着回应,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出笔记本,可还是忍不住走神 —— 一会儿想 b 超能不能确认双胞胎,一会儿想丁秋楠知道后的反应,一会儿又想该给孩子准备什么东西,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他知道,不管是不是双胞胎,他都会好好照顾丁秋楠和孩子,给他们最好的生活。但一想到是两个孩子,他就忍不住激动 —— 这是他和丁秋楠爱情的结晶,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他一定会珍惜这份幸福。
傍晚下班的时候,陈墨带着丁秋楠去了供销社。供销社里人很多,货架上的商品不多,但很整齐。陈墨找到水果罐头区,拿起一瓶橘子罐头,看了看生产日期,递给丁秋楠:“这个是上个月生产的,还新鲜,就买这个吧。”
丁秋楠接过罐头,笑着点头:“好,我就爱吃这个。对了,墨哥,明天我休息,想回趟娘家,看看我妈,你有空吗?”
“有空,明天我陪你一起去。” 陈墨点点头,心里想着 —— 等明天 b 超确认是双胞胎,就跟丁秋楠和岳父母说,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付完钱,陈墨提着罐头,牵着丁秋楠的手,慢慢往家走。夕阳西下,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边的树枝上冒出了嫩绿的芽,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丁秋楠靠在陈墨身边,小声说:“墨哥,我觉得现在的日子真好,有你在身边,还有宝宝,我什么都不怕。”
陈墨握紧她的手,心里满是踏实:“会越来越好的,以后咱们会有一个更热闹的家。” 他没说双胞胎的事,想把这个惊喜留到明天,留到确认之后,给丁秋楠一个大大的惊喜。
回到家,小黑摇着尾巴跑过来,蹭了蹭丁秋楠的腿。陈墨去厨房做饭,丁秋楠坐在客厅里,一边剥橘子罐头,一边听收音机里的评书。厨房里传来炒菜的声音,客厅里传来评书的声音,还有小黑偶尔的呜咽声,温馨又安稳。
陈墨看着客厅里的丁秋楠,心里满是期待 —— 明天的 b 超检查,一定会有好结果,他们的双胞胎宝宝,一定会健康成长,他们的家,也会因为这两个小生命的到来,变得更加幸福、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