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纹路亮起的瞬间,赵铁柱的手已经搭上了地球仪的调节环。
齿轮还在逆向转动,速度比刚才慢了些,但频率稳定。他把地球仪轻轻放在重铸台边缘,让内部引力模拟器对准青铜部件中心。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显示,月壤粒子正沿着某种预设路径流动,像是被什么牵引着。
“应力场同步了。”他说,“现在可以开始退火。”
林浩站在图纸架前,钢笔悬在半空。刚才那阵震动还在他指尖残留,但他没去揉手腕,而是低头继续画。笔尖划过纸面,司母戊鼎的铸造剖面一点点显现,从鼎腹到耳部,每一处厚度都标注了对应热膨胀系数。
苏芸没说话,只是将发簪在玻璃台面上轻轻一磕,朱砂碎屑落在桥形符号旁边。她看着墙上亮起的藻井纹样,那些线条正随着地下脉冲微微闪烁,像呼吸。
唐薇耳机里的信号平稳得反常。过去三小时里,地底波动完全贴合算法节拍,没有一丝紊乱。她在日志里敲下一行字:“系统自洽率98.6%”,然后抬头看向工坊中央的熔炉。
阿米尔双手覆在塔布拉鼓上,掌心能感觉到金属外壳传来的微震。不是声音,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共振。他知道这节奏不属于任何已知曲式,但它熟悉,像小时候在恒河岸边听过的锻铁声。
赵铁柱打开了喷枪。
火焰很细,呈淡蓝色,他控制着距离,让热流缓缓扫过青铜表面。这是敦煌壁画修复常用的微焰熏烤法,靠肉眼判断氧化层颜色变化来掌握火候。现代设备做不到这种细腻调节,只能靠经验。
“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他低声念着。
金属表层开始泛出浅黄光泽,接着转为灰白。赵铁柱调低火焰强度,手臂稳得没一丝抖动。这一轮降温要持续四十五分钟,不能快,也不能停。
林浩翻过一页图纸,继续绘制鼎足部分的冷却曲线。他把古代“六齐”配方换算成现代合金比例,写在角落。这些数据不会进官方报告,但会被存入鲁班系统的底层档案,标记为“非标准工艺参考”。
苏芸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划过全息屏。她调出了《考工记》原文投影,文字悬浮在空中,与墙上的纹路形成呼应。当“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这几个字浮现时,整个工坊的照明系统自动调暗,只留下操作区一束冷光。
唐薇注意到耳机里的脉冲频率变了。
不再是单一节拍,而是分成了三段式循环,像某种仪式的步骤。她切换到频谱分析模式,发现能量分布集中在低频段,峰值恰好对应青铜晶格重组的理想温度区间。
“它在配合。”她说。
阿米尔抬起头,“谁?”
“不知道。”唐薇摇头,“但这个节奏……不是我们设定的。”
赵铁柱没理会对话,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金属表面。此刻,青铜正从灰白色转向青白,再下一阶段就是最关键的“青气”状态。一旦达标,就必须立即停止加热,转入自然冷却流程。
他关掉喷枪,改用隔热罩覆盖部件。接下来的两小时,温度必须以每分钟0.3度的速度下降,误差不能超过±0.1度。没有机器能做到这么精确,只能靠人工监控。
林浩合上图纸,走到了重铸台旁。他没碰部件,只是盯着表面反光看。那里映出一点极细微的波纹,像是内部结构正在重新排列。
“你看到了?”赵铁柱问。
“晶格在归位。”林浩说,“应力消失了。”
赵铁柱掀开隔热罩,伸手轻触青铜表面。手套传来温润触感,没有残余震颤。他呼出一口气,嘴角扬了一下:“成了。”
话音落下的刹那,全息屏自动亮起。
《考工记》原文逐行浮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青白次之,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文字出现的同时,墙体上的藻井纹样逐一点亮,从顶部蔓延至四周,最后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能量导引网络。
苏芸站在玻璃台前,看着自己刻下的桥形符号突然泛起微光。那道朱砂痕迹像是活了过来,与墙上的纹路遥相呼应,形成一条贯穿古今的连线。
唐薇的日志自动弹出新记录:防御系统效率提升至理论峰值,能耗降低41%,响应延迟归零。
她没急着保存,而是摘下耳机又戴上。信号依旧平稳,但她想确认一件事——刚才那段三段式脉冲,是不是真的消失了。
阿米尔的手掌仍贴在鼓面上。他知道鼓皮下的震动已经停止,可指尖还留着那种微妙的余感,像是有人在很远的地方敲了一下钟,声音还没散尽。
林浩把图纸贴在主控屏侧,和全息模型并列展示。左边是三千年前的司母戊鼎结构,右边是此刻成型的终极青铜组件。两者外形不同,但力学逻辑完全一致。
赵铁柱蹲下身,用手套再次抚摸部件表面。这一次,他笑了。不是因为任务完成,而是因为他清楚,这不只是技术胜利。这是一种承认——古老的方法,在另一个星球上,依然有效。
苏芸抬起手,指尖沾着未干的朱砂。她没有再刻写,只是静静看着墙上的光路流转。那些纹样不再是装饰,它们是语言,是回应,也是传承。
唐薇重新戴上耳机。
信号平稳,但她忽然察觉到一丝异常——在最低频段,有一个极弱的连续波正在缓慢增强。它不干扰系统运行,也不触发警报,就像背景音一样存在。
她调出波形图,盯着看了五秒。
那不是噪声。
是有规律的重复信号,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正好是一恒星日。
阿米尔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鼓面敲了一下。
单音,短促,没有任何节奏意图。
可就在那一瞬,塔布拉鼓的金属外壳轻微震颤,发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共鸣。
赵铁柱猛地回头。
林浩也转过身,目光落在鼓面上。
苏芸走向控制台,手指悬在输入键上方。
唐薇按下录制按钮。
波形图开始稳定输出数据流。那个低频信号仍在增强,虽然幅度极小,但它携带的信息量正在上升。
林浩拿起钢笔,在空白纸上写下三个字:
“它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