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干了好几天,肉眼可见的一大片清理出来了。
村子里的土豆苗都有点转黄了,庄子里的肯定快干了,该去收了。家里的山有里正他们看着,不打紧。
不过这事要和里正说了,再过七八天十天的,看土豆苗,干了就要收回家了。
村里的土豆苗就由留在家里做买卖的盯着,如果她们还没回来,就要先去收。
……
次日
大司农带着5个下属跟着一起去庄子里,剩下的留村里帮忙,而苏家四房以及里正家都有会收土豆的,留这么多人在,足够了。
苏馨宁一行人,一路上赶路,连午饭都在马车里吃,赶车的人换了一下又继续出发,不到傍晚就赶到庄子里了,管事的跟着众人去田地里看土豆,果然只剩下一点茎叶没干的,明天开始收就刚好,收完土豆,就收玉米和红薯,这个时候,玉米应该基本都老熟了。
吃晚饭的时候,苏馨宁就吩咐赵管事今晚准备好筐子和农具,明天早点吃了早饭出发,赶着天气好尽快收。
次日
天没亮,庄子里的妇人们就起来做早饭,等苏馨宁一行人起来,看到早饭都做好了。
大家吃了早饭就去田里准备收土豆了,孩子们都跟着去,大点的可以捡土豆,小点的就玩泥巴。
来到田里,苏馨宁就给大家讲一遍收土豆需要注意什么。
“挖泥的时候,一定要从这个距离开始挖,铲第一铲土时注意力气,不要挖太深,就挖薄薄一层,看看有没土豆先。”
“因为这些土豆都要用来作种子的,大家尽量不要弄伤土豆,还有不管是土豆皮伤了,还是切了个口子,都要分开一边,这些伤了的土豆就拿来吃,没弄坏的土豆放一边,一定要记得轻拿轻放。”苏馨宁边说边用手比了一下距离,大概从什么位置开始挖。
大家都是做过不少农活的,这一听也明白了,大家拿起锄头或者铲子就开始干活。
当大司农挖好了一颗的时候,惊呆了,成年人巴掌大的土豆一大串,还有些小点的,加起来一小堆,怪不得一亩能产五六千斤,看看就这一颗,一小堆。
“大家注意点挖,看我挖一颗,一颗都没伤到,开始挖土尽量挖远点。”大司农挖了一颗土豆苗,信心顿时就满了,和大家再叮嘱一次注意距离就能减少土豆的切伤。
“大人,我们知道了。”
虽然大家尽量小心注意了,但是一上午下来,还是挺多土豆被伤了,不过这很正常的,不可能一点都没,毕竟是人工收获。
一转眼,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干活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的,妇人们先回去做午饭,男人们就留在田里捡土豆装筐,再用牛车运回去。
因为人多,又赶农忙,所以菜的样式也就四五个,但是分量大,足够这么多人吃的。
等大家把土豆拉回来,饭菜也做好了,洗个手就可以吃饭了,虽然样式少,但是色香味俱全。
有红烧肉、肉片豆芽汤、母鸡炖笋干、这笋干是庄子里就有一片竹子,自已晒的,还有鸭肉炖土豆、土豆就是上午那些挖伤了的,还有个肉片炒青菜。
小郡主说的,不管几个菜,重要的是做到营养均衡,肉青菜都要有,干力活儿,肉多青菜少,虽然她们听不懂营养均衡是啥意思,但是肉菜都要有,她们就懂了。
吃了午饭,孩子们睡个午觉,大人们吃饱就直接继续去收土豆,这么多呢,还有玉米和红薯,可没时间午睡。
连续忙活了小半个月,才把土豆收完,收完土豆接着收玉米,这个快,掰回去晒着就行,几天就搞定了,接着收红薯,这个也土豆快,三样粮食加起来忙活了大半个月,等回到村里,村里的基本都收完了。
等村里的收完,大司农一行人以及县衙的衙差,就收村里的土豆3文钱一斤、玉米5文一斤、红薯2文一斤。都要没切伤没破皮的。
村里的家家户户一听这个价格收,纷纷只留下自家明年种的种子,全卖了,吃?她们吃切伤的破皮的就行了,卖出去那都是银子。
这一趟收获,家家户户都卖到了不少银子,那是以往几年加起来,他们都挣不到这么多银子。
个个喜笑颜开,不止能过个肥年,平时还能买点肉吃,不用那么扣扣搜搜的,孩子想吃肉都舍不得买。
等庄稼卖完,原本清理山头的那些人,又继续去山里干活,把整座山农成一块一块的梯田,这是个大工程,在这个没有农业机器的时代,不过也能赶得及明年的种植。
做好梯田,还要把田犁好,并把土打碎,然后还要起垄,这一忙,忙到了腊月,才忙完。
这41人都赚了不少银子。
而大司农就带着10多个下属,以及苏老大苏老二苏老三,还有大房的苏子叶、二房的苏子哲、四房的苏子安,几十辆马车拉上土豆、玉米、红薯等种子,先从桃花县推广,再到渝州府其他县,再到全国。
大家用了5年多几个月的时间,加上各州府县衙的配合,才堪堪让全北离国的百姓都种上土豆、玉米、红薯。
这5年多,大家教会了百姓们如何发芽、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追肥、什么时候作最后阶段冲刺施肥、什么时候收获、怎么收获、收获回去该怎么保存,一点一滴的教给全国百姓。
5年多的奔波,大家晒的又黑,又瘦,这5年多苏家几房的几兄弟都没回过家过年,都是推广到哪里就到哪里,就在哪里和大司农一行人过年吃住。
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气候,像江南、中部、北部往上至边关,一行人都根据每个地区的气候指导大家种植。
其中江南地区每年种完两趟还绰绰有余的时间,中部地区每年能种植两趟,北部至边关每年只能种植一趟。
等几兄弟回到苏家村,大家都快认不出来了。苏馨宁更是抱着自家老爹不撒手,她都快5年没见过自家老爹了。
大司农一行人也跟着先回苏家村,再一起进京复命,而国公夫人和沈静姝也打算带着一大家回京补办成亲仪式,苏馨宁也7岁多了,也要进京多谢皇帝的封赏,慢点赶路还是可以的。
这5年多,国公夫人都在苏家村陪着沈静姝和苏馨宁,总算是把缺失的那十年天伦之乐,勉强弥补了回来。
这一次回京,就不跟着回来苏家村了,家里的孙子也需要她,到时她就半年住京城,半年住苏家村,两边都能陪到。
大司农一行人休整的这段时间,苏家那是变着法子一日三顿做美食,这才把众人的肉养回来了一些。
等大司农一行人休整好,她们就一同进京,三房除了上学堂的几个小子和四个小丫鬟,都跟着去,大房二房四房除了辅助推广高产粮食的三兄弟进京,其他人就留在家里帮忙做卤味和买卖,这几年赵氏已经把做卤味和接近10样零嘴的配方,通通教给了四个小丫鬟,四个小丫鬟的死契也留在了苏家三房,有四个小丫鬟照顾几个小子以及买卖,绰绰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