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甲鱼的摊主顿时满脸笑容,终于有人买了,昨天也不知怎么回事儿,自家大儿子去钓鱼,那是一条手指大的都没钓到,光钓甲鱼了。
按理说,钓到甲鱼他应该更高兴才对,可是却相反,很少有人吃这东西,一是普通人家觉得太贵了,二是很多人不会做,别说了,他自己家也不会做,三是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乌龟。
要是钓到鱼的话,基本每天都能卖完回家,偶尔的卖不完,自家也可以煮来吃。没想到居然遇到了识货的人,而且还大手笔的一下子全买了。
“您稍等,我这打秤。”摊主手脚麻利的抓起甲鱼,绑好,打秤,一系列动作无比熟练,没一会就秤好了。
“一共二十五两。”
“好咧。”李氏结了银子,苏老大等男人提着甲鱼。
紧接着,大家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前往市场采购其他物品。他们先来到米面店,挑选了最好的大米和面粉,确保婚礼上的食物质量上乘。然后,又去了调料区,精心挑选各种香料和调味品,以增添菜肴的美味。
不仅如此,他们还购买了大量的零嘴、水果、糕点,确保婚礼上的宴席丰盛可口。这些食材被一一装进了好几辆大车里,满满当当的,让人看了就觉得充实和满足。
李氏站在一旁,看着这些采购回来的物资,心中充满了欢喜的说道:“总算是买齐了,我们回村吧。”
……
次日
太阳刚刚升起,时间还未到卯时中,整个村庄就已经热闹非凡。村民们早早地起床,纷纷扛起自家的大肥猪,或者提着一笼笼的鸡鸭鹅,还有装满鱼的水桶、一篮篮的鸡蛋鸭蛋鹅蛋、活蹦乱跳的兔子,以及新鲜的青菜、白嫩的豆腐、各种美味的零嘴,甚至连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都一并带来了,大家有说有笑地朝着苏家院子走去。
“咱们苏家村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是吖。”
“你们觉得没有,每次热闹都是老苏家有好事发生?”
“谁说不是呢,自从馨宝出生后,老苏家的日子那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合着你家日子就不好过了?咱可不能忘本,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是老苏家的功劳,要不是老苏家带着我们,我们还过着一顿饱一顿饿的日子呢。”
“那哪能啊,我都记着呢。我可不做那缺德带冒烟的事儿。再说,我就算想不记着都难,我家那婆娘天天下工回来就和我炫耀作坊里的饭菜有多好吃,今天又吃了什么菜,这顿又吃了什么菜,天天夸着馨宝夸着苏家呢。”
“哎哟,好兄弟啊,我们就是那什么共同难啊,我家那婆娘也是,一回来就炫耀作坊里的饭菜。”
“叔,是有难同当。”旁边上了学堂的小子搭话道。
“嘿嘿,你小子,学堂没白上啊。”
“那必须是。”
大家一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不知不觉间,村民们便抵达了苏家院子。
一进院子,大家纷纷将手中的东西放下,然后各自忙碌起来。男人们展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他们迅速行动,有的搬桌子,有的摆椅子,还有的则忙着宰杀鸡鸭和鱼,动作娴熟而利落。
与此同时,女人们也没有闲着。她们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切肉,还有的在和面,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整个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
没有一个人偷懒,大家都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这种默契让人感到十分温暖。
很快,就陆陆续续有人来了,大家都很自觉,坐满一桌再开一桌。
而这会灶屋也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着,没有一个炉子闲着的。每个炉子火焰熊熊,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地响着,各种食材的香气混合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道道美味的菜肴陆续出锅,摆上了桌子。
有甲鱼炖鸡汤、红烧肉、粉蒸肉、梅菜扣肉、土豆炖排骨、酱大骨、酸菜鱼、炸鱼块、蒸葱头肉丸子、大块肉焖莲藕、麻婆豆腐、韭菜肉沫酿豆腐、腐竹豆干千张豆芽凉拌拼盘、咸水鸭、仔姜焖鸭、铁锅炖大鹅、杀猪菜、红烧羊肉、爆炒羊肉、羊排汤、韭菜炒鸡蛋、水煮肉片、白菜肉块炖粉条,主食有馒头和白米饭,糕点有米糕、发糕糍、灯盏糍、油条,零嘴就比较多了,有奶油泡芙、豆壳子、爽糍、糖环、饼干。
当然了,上桌的只有肉菜和主食,糕点和零嘴是用木桶装着放院子里的,大家喜欢吃哪个就自己拿。
今天的菜就有这些,每桌上十样,吃完了的丫鬟小厮们会撤掉空盘子,再上菜,每一桌不一定会上哪十样,但是连续三天一共6顿饭,不出意外每个菜式都能尝一遍。
众人目光落在满桌丰盛的饭菜上,尽管这几年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不再像过去那样经常缺少肉食,但自家做出来的菜肴绝对无法与眼前这一桌相媲美。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每个人都被馋得直咽口水。
然而,尽管如此,由于主家尚未发话,众人都显得有些拘谨,谁也不好意思率先动筷子。
这时,苏大根注意到了大家的窘态,他连忙快步走过来,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说道:“各位亲朋好友们,别客气啊!大家尽管放开了吃,管够!不过呢,有一点还得麻烦大家自觉遵守一下。等大家都吃饱了,就请主动离席,把位置让给后面的人。另外,院子里还准备了一些饭后糕点和零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用。看,那边那些木桶里装的就是啦!”
“苏老爷说的是,我们都省得,今天肯定很多人来,我们吃饱了就会离开桌子的。”
“对对对,苏老爷。”
“苏老爷放心,我们都晓得。”
“好好好,那大家就吃好喝好,我还要去忙。”
“苏老爷不用管我们,忙您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