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八抬大花轿跟在后面,花轿用红色的棉布花样装饰着,四周挂着粉色的流苏,显得格外喜庆。
迎亲的队伍不算庞大,但也热热闹闹。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几箱米酒、一担子布匹、一担子零嘴糕点、一担子猪鸡鸭鱼羊等肉类、一担子被褥、一担子巾帕,这个是新娘出门向家中长辈敬茶时,需要给每个长辈一条的,一担子首饰头面以及九十九两银子,这就是男方家准备的彩礼。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大户人家的丰厚,但每一样都饱含着诚意。
队伍一路走着,敲着简单的锣鼓,唱着欢快的歌谣。村子里的孩子们跟在后面,嘻嘻哈哈地笑着闹着。狗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到了新娘家的门口,狗剩有些紧张地跳下马来。他整了整衣服,深吸一口气,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进去。新娘家的亲戚们早已在门口等候,大家热情地招呼着迎亲队伍,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此时,在院门口等着的一个小姑娘,连忙跑到新娘的闺房,喊道:“迎亲队伍来啦,新郎来啦,大家快准备!”
闺房里的几个小姑娘立马手脚麻利的关门关窗。
与此同时,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着。
狗剩刚走进院子,就被几个调皮的小姑娘拦住了。
“新郎官儿,想接新娘,需要先过了我们这关哦!”她们笑嘻嘻地说道。
狗剩挠挠头,有点不知所措。这时,商队的兄弟站出来解围,“让新郎官给大伙来段小曲儿,唱得好就让过!大家认为怎么样?”
“好好好!”几个小姑娘拍手称好。
狗剩闻言便清了清嗓子,大大方方地唱了起来,虽然嗓音不算多好,但那认真劲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唱完歌,商队的兄弟把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撒向几个小姑娘和一群小孩子们,小姑娘们让开了路,抢红包,一群小孩子也手脚奇快的冲向红包雨。
狗剩趁机赶紧走进屋子,看到坐在床边盖着红盖头的苏秋月,紧张又激动。他走上前,轻轻牵起苏秋月的手。
“秋月,我来了。”狗剩激动的说道。
苏秋月的手微微颤抖,同样激动的回道:“嗯,我知道。”从这话就能明显感觉到她也满心欢喜。
之后,他们首先向秋月的父母以及其他长辈们敬茶,并且每人一条新帕子,之后,狗剩扶着苏秋月上了花轿。
迎亲队伍再次出发,唢呐声、锣鼓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终于到了夫家,苏秋月在众人的簇拥下,跨过火盆,走过红毯。她能听到周围人们的欢声笑语,那声音像是春天里的暖风,让她紧张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拜堂的时候,秋月微微低着头,听着司仪的声音,跟着做着动作。
“一拜天地!”
新郎新娘闻言同时对着天地下跪,然后起身。
“二拜高堂!”
因为狗剩自小就没了父母,则没其他家人,所以,狗剩请求苏大根和李氏在拜堂成亲时,以苏爷爷和李奶奶的身份坐于高堂之上接受他俩的跪拜。
所以,此时,新郎新娘同时对着高堂行跪拜礼。
“夫妻对拜!”
当听到“夫妻对拜”时,新郎新娘同时跪下向对方行礼,期间她偷偷抬起头,透过红盖头看了一眼对面的夫君。那是个憨厚老实的男子,眼神里透着对她的温柔与关切。
“礼成!送入洞房!”
礼成后,秋月被送入洞房。她坐在床边,双手交叠放在膝上,静静地等着。不一会儿,狗剩进来了。他轻轻走到秋月身边,缓缓掀起她的红盖头。四目相对,两人都有些羞涩。
狗剩的眼神里满是爱意,他轻声说:“以后,我会护你一生,与你一起把日子过好。”秋月微微点头,脸上泛起红晕。
这时,李氏端着红枣莲子羹进来,笑着说:“孩子们,喝了这羹,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早生贵子。”秋月和狗剩接过碗,相视一笑,一同喝下了羹汤。
“秋月,你先在这休息会,我出去接待一下宾客们。”
“好的,你快去吧。”男方家就他一个人,如果不出去的话可不好,毕竟今天是他们大喜的日子,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和招待呢。
狗剩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秋月的话,也知道现在不能任性,于是,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了新房,去招待那些前来道贺的宾客们。
过了一会儿,李氏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走进了新房。她微笑着对秋月说:“秋月啊,你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新郎官儿那边估计没那么快结束呢,可别饿着自己了哦。”
李氏的语气很温和,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秋月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连忙接过那碗饭菜,说道:“谢谢李奶奶,您想得真周到。”
直到窗外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屋内。狗剩才稍微有点醉醺醺的回来,秋月连忙起身扶他坐好,没想到……
“媳妇儿,我没事儿,我是假装的,要不然这会儿还离不开呢。”商队的兄弟们都想灌醉他,但是,没预料到他酒量这么好,他也纳闷,从小到大都没喝过酒,更别谈练习酒量了。
苏秋月闻言害羞的靠在狗剩的肩上,感受着这温馨的时刻。她知道,从今日起,这小小的院子将成为她的新家,而眼前的这个人,将与她携手走过一生。
狗剩轻轻的抱起苏秋月放到床上躺好,放下床帘,他自己也跟着躺上去,春宵一刻值千金……
此后的日子,他们在新房里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狗剩依旧会跟着商队外出赚钱,苏秋月则在家里操持家务,偶尔也会去作坊做工。他们相互扶持,共同经营着这个温暖的小家,在这平凡的日子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甜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