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锦州卫的街巷里便响起了叮叮当当的修缮声。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青壮年扛着砖石木料赶往破损的城墙,老弱妇孺则提着热水、捧着干粮,穿梭在城楼上的士兵之间,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温情交织的气息。
戚继光踏着暮色走遍四座城门,玄甲上的血渍已凝结成暗褐色,刀刃上的缺口在残光中若隐若现。东门城墙外侧被炸出的缺口处,士兵们正用糯米浆混合石灰加固墙体,几名工匠围着受损的城楼立柱低声商议修补方案,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眼神坚定。
“将军,伤亡统计与粮草清点已完成。”周岳手持簿册快步赶来,声音带着难掩的沙哑,“此战我军阵亡八百七十三人,重伤两百余人,轻伤不计其数;城内现存粮草可支撑三月,火炮弹药消耗过半,箭矢尚余四万余支。”
戚继光接过簿册,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微蹙:“弹药损耗过快,后续补给能否及时送达?”
“已派快马前往宁远卫求援,按路程算,三日后应有回音。”周岳顿了顿,补充道,“另外,科尔沁部使者再次送来消息,他们袭扰粮道后遭到后金追兵反扑,折损了三百骑兵,目前已退至西拉木伦河一带休整,承诺十日之内会再度出兵牵制。”
“告诉使者,多谢科尔沁部的支援,若有需要,我军可抽调部分粮草支援他们。”戚继光沉吟片刻,继续下令,“传令下去,今晚留三成兵力守城巡逻,其余将士轮流休整;明日一早,挑选五百名精锐士兵组建敢死队,由你亲自训练,以备后金再次攻城;同时,组织民夫挖掘环城地道,若城门被破,可依托地道展开巷战。”
“末将遵命!”周岳领命而去。
夜色渐深,锦州卫城内渐渐沉寂,唯有城楼上的火把摇曳不息,映照着士兵们警惕的身影。戚继光独自站在北门城楼,寒风掀起他的战袍,远处的旷野漆黑一片,仿佛蛰伏着无数猛兽。他知道,努尔哈赤绝不会甘于失败,这场撤退不过是暂时的喘息,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与此同时,后金军营中,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努尔哈赤铁青的脸庞。大帐内,众将领垂首侍立,大气不敢出。
“废物!都是废物!”努尔哈赤猛地将手中的酒碗摔在地上,瓷片四溅,“四万大军,竟拿不下一座小小的锦州卫,还让科尔沁部毁了粮草,丢尽了我后金的颜面!”
费英东上前一步,躬身道:“大汗息怒,锦州卫城防坚固,戚继光用兵狡诈,且明军士气高昂,我军久攻不下实属正常。如今粮草短缺,不如暂且退回盛京,休整兵马,再联合蒙古其他部落,一同南下?”
“联合?”努尔哈赤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察哈尔部阳奉阴违,科尔沁部反复无常,这些蒙古部落根本不可信!”他踱步片刻,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本汗已派人联络朝鲜李氏王朝,许诺若他们出兵夹击锦州卫,待破城之后,将辽东半岛割让给他们。不出半月,朝鲜援军便会抵达。”
众将领闻言,纷纷抬头,眼中露出惊喜之色。
“大汗英明!”
“有朝鲜援军相助,定能攻破锦州卫,生擒戚继光!”
努尔哈赤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费英东,你率两万大军,连夜赶往义州,与朝鲜援军汇合;额亦都,你带五千骑兵,再次袭扰锦州卫外围据点,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其余兵力随本汗在锦州卫城外二十里处扎营,每日派小股部队佯攻,消耗明军战力,待朝鲜援军一到,便发起总攻!”
“遵命!”众将领齐声领命,转身匆匆离去安排军务。
大帐内只剩下努尔哈赤一人,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锦州卫的位置,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戚继光,本汗倒要看看,这次你还能守多久!”
次日清晨,锦州卫城外传来阵阵马蹄声,后金的小股部队开始在城下徘徊,时不时发起试探性进攻,箭矢如流星般射向城墙,却被明军的盾牌挡下。城楼上的士兵早已严阵以待,火炮对准敌军,随时准备开火。
“将军,后金军队在城外扎营,每日都派小股部队佯攻,看样子是想消耗我们的战力。”一名校尉前来禀报。
戚继光登上城楼,举目远眺,只见后金军营连绵数里,旗帜飘扬,隐约可见士兵们在营中操练。他心中一动,已然明白努尔哈赤的意图。
“看来努尔哈赤是在等援军。”戚继光缓缓开口,“传令下去,敌军佯攻时,不必浪费弹药,只需用弓箭还击即可;密切关注敌军动向,若发现有新的援军到来,立刻禀报。”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急匆匆地跑来,脸上满是焦急:“将军,不好了!探得朝鲜李氏王朝已派一万大军,正向锦州卫赶来,预计三日后便会抵达!”
此言一出,城楼上的士兵们顿时哗然,脸上露出担忧之色。朝鲜援军的到来,无疑会让锦州卫的处境雪上加霜。
戚继光脸色微变,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高声道:“诸位将士,不必惊慌!朝鲜军队战力低下,不足为惧。我们只需坚守城池,待宁远卫的补给抵达,再联合科尔沁部,定能内外夹击,击溃敌军!”
士兵们闻言,士气稍稍安定。但戚继光心中清楚,形势已经愈发危急,朝鲜援军抵达后,后金兵力将达到五万之众,而锦州卫的明军连同伤兵在内,不足两万,这场守城战,注定会更加艰难。
他转身看向周岳,沉声道:“立刻再派快马前往宁远卫,催促补给尽快送达;同时,给察哈尔部送信,若他们能出兵袭击朝鲜援军后路,我军愿将战后缴获的一半物资赠予他们。”
周岳点头:“末将这就去办!”
阳光洒在锦州卫的城墙上,将血迹与硝烟的痕迹映照得愈发清晰。戚继光手握佩刀,目光坚定地望着城下的敌军,心中明白,一场更为惨烈的血战,已近在眼前。他必须守住这座城池,守住大明北疆的门户,哪怕付出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