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凌风将培养重点放在了“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和预防保健知识”上。他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大病、重病的发生,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他扩大了“卫生常识小讲堂”的规模和频率,不仅利用晚上时间在队部讲,还利用田间地头休息的间隙,见缝插针地给社员们普及防病知识。更实在的是,他开始系统地向社员们教授一些极其简单的穴位按摩、艾灸、刮痧等方法,用于治疗感冒初起、消化不良、落枕、腰腿酸疼等常见小毛病。他亲自示范,还在自己身上、或者让愿意尝试的社员身上操作,确保大家看得懂、学得会。
“乡亲们,咱们不图成为郎中,但学点简单的自我保健方法,就像学种地一样,是给自己、给家人添本事!小毛病自己解决了,省时省力又省钱!”凌风讲得通俗易懂。比如,受凉鼻塞,按揉鼻翼两旁的迎香穴;吃多了不消化,按揉膝盖下的足三里;晚上睡不踏实,轻轻敲打头顶的百会穴。这些方法简单易学,效果直观,很快在社员中流行开来。大婶大妈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按摩艾灸的心得,成了凌家坉一景。这不仅极大减轻了药房处理常见小病的工作压力,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整个社员的健康素养,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到了每家每户,也进一步巩固了土药房的群众基础。
对外,凌风则采取了更积极、也更聪明的“走出去”战略。他主动与公社卫生院沟通,表示凌家坉土药房愿意在卫生院的指导下,成为“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点”,定期派铁柱或春苗去卫生院短期进修学习新知识、新规范,同时也欢迎周边大队的赤脚医生来凌家坉交流学习常见的草药种植和使用经验。这一举措,姿态谦逊,顾全大局,既提升了凌家坉在卫生系统的正面形象,堵住了“搞独立王国”的指责,又将自家的影响力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巧妙扩展出去,结下了更多人缘,织就了一张更广泛的关系网。
当然,凌风自己一刻也没有停止对高深医术的探索和提升。经过这次金针救险,他对“以意领气”、“以气运针”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不再满足于危急时刻的力挽狂澜,开始尝试将这种能力更精细、更可控地应用于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的长期调理上。他挑选了几位信任的、患有顽固性失眠、偏头痛或老寒腿的社员,在常规针灸草药治疗中,极其隐秘地融入一丝导引术气息,并详细记录每次治疗前后的细微变化。效果是显着的,一位被失眠折磨多年的老社员,在经过凌风几次“特殊”针灸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激动不已。凌风则谦逊地归功于“针灸调理和自身休养”,将真正的原因深藏心底。这些成功的案例,为他将来攻克更多医学难题积累了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经验和数据。
春分过后,阳气回升,冻土消融,柳树冒出了嫩黄的芽孢。凌家坉的春耕生产正式拉开了序幕,田间地头又充满了社员们忙碌的身影和嘹亮的号子。凌家坉土药房也迎来了新的忙碌季,预防倒春寒引起的感冒、治疗积劳导致的腰腿痛病人明显多了起来。
与往年不同的是,如今的土药房,运转更加高效、从容,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铁柱和春苗经过冬天的强化训练和实战锻炼,已经能够熟练、自信地处理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铁柱在外伤包扎、骨折固定和腰腿痛针灸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手法越发老练;春苗则对妇儿常见病、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和情志调理颇有心得,用药组方越发精准。凌风更像一位定海神针和总教练,主要精力放在处理少数疑难杂症、带徒授课、把握药房发展大方向和应对可能的外部挑战上。
这天下午,阳光和煦,药房外的空地上,春苗正带着十几位大婶小媳妇,练习一套凌风改编的、适合农村妇女体质的“舒筋活络养生操”,动作简单,旨在缓解日常劳作的疲劳。王福满背着手路过,看着这充满生机的一幕,脸上笑开了花,对正在一旁整理药圃、查看草药返青情况的凌风说:“风小子,咱们这土药房,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了!上面表扬,社员拥护,连外县的人都慕名而来。你这当家人,功不可没啊!”
凌风直起腰,擦了把额头的细汗,笑道:“福满叔,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药房搞好了,咱们凌家坉社员健康有保障,生产有干劲,集体才能更兴旺不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些,“不过,越是顺风顺水,越要警惕。赵干事那边,最近真没啥新动静?”
王福满收敛了笑容,凑近些:“明面上消停了不少,估计是上次你救人的风头太劲,他暂时不敢硬碰。不过,我听公社的小道消息说,他跟那个新来的马副主任,私下里走动挺勤。马副主任是管‘运动’和‘清查’的,咱还是得防着点,怕他使阴招。”
凌风点点头,目光若有所思地望向远处已经开始泛绿的田野。他知道,平静是暂时的。时代的洪流不会因一个小村庄的安宁而改变方向,更大的风浪或许正在看不见的远方聚集。但他已不再是当初那个仅凭一腔热血和神秘空间摸索前行的孤独者了。
他有了铁柱、春苗这样可以托付日常业务、甚至独当一面的接班人;有了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应急流程和不断完善的培训体系;有了深入人心的群众基础和自发形成的健康互助网络;有了凌家坉这块日益坚实、能提供持续支持的根据地;更重要的,他掌握了灵枢九针和导引术这门日益精深、运用越发纯熟的“暗器”,自身的医术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达到了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