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郑卫东暗地里盘算着阴招,那边凌风半点没闲着。冬猎结束后,村里进入了短暂的冬闲,可医疗站的灯却比往常亮得更晚。凌风心里清楚,郑卫东和赵干事、吴副科长的勾结就是颗定时炸弹,春耕在即,社员们劳作辛苦,病痛肯定少不了,医疗站必须趁这阵子把根基扎得更牢。他一边忙着完善医疗站的制度,一边加紧培训铁柱和春苗,还总趁着夜色往牛棚跑——吴老师他们肚子里的学问,可是能救命的宝贝。与此同时,春寒越来越烈,北风卷着雪沫子往人骨头缝里钻,村里的老人孩子开始接二连三地生病,医疗站的忙碌,也预示着一场新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
这一日凌风来到医疗站。医疗站的窗户上糊着新纸,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小栓正坐在炕沿上,看到凌风进来,连忙站起来,脸上带着笑容:“风哥,我感觉好多了,伤口不疼了,也能走路了!”
凌风走过去,蹲下身子查看他的伤口——蛇咬的牙印已经结痂,周围的肿胀消退了不少,皮肤颜色也恢复了正常。他伸手按了按伤口周围,问道:“按压的时候疼不疼?有没有觉得头晕、恶心?”
“不疼!啥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李小栓活动了一下脚踝,“昨天我还试着挑了两桶水,一点事没有!”
“那就好,药还得再吃三天,巩固一下。”凌风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纸包,里面是配好的草药,“每天早晚各煎一次,别断了。”他又转头对春苗说:“春苗,你把小栓的病例再完善一下,把蛇毒的症状、治疗过程、用药剂量都写清楚,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好有个参考。”
“知道了,风哥。”春苗拿起笔,认真地在账本上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处理完李小栓的事,又有几个在冬猎时受了轻微刮擦伤的社员来换药,凌风一一处理妥当,才带着铁柱和春苗来到打谷场。此时,分肉已经接近尾声,只剩下最后几块野兔肉和一只山鸡。郑卫东站在人群外围,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看到凌风过来,狠狠瞪了他一眼,转身就走了。
“风小子,你可来了!”王福满看到凌风,笑着招手,“给你留了块好肉,狍子的后腿,最嫩的地方!”
“谢谢福满叔。”凌风接过肉,掂量了一下,足有四斤多,“对了福满叔,牛棚的吴老师他们三个,虽然没参加冬猎,但平时也帮队里干些晒场、喂牲口的活,身体又不好,能不能给他们也分一点?”
王福满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大腿:“你看我这脑子,怎么把这茬忘了!应该的!老周,给吴老师他们每人割一斤狍子肉,让孙大壮送过去!”
“好嘞!”会计老周应了一声,拿起刀,从剩下的肉上割下三大块,用荷叶包好。孙大壮接过荷叶包,笑着说:“我这就去送,保证让三位老师趁热吃上!”
孙大壮提着肉来到牛棚时,吴老师、陈技术员、苏老师正围在火塘边,就着一点咸菜吃窝头。牛棚里低矮潮湿,四处漏风,火塘里的柴火快灭了,只剩下一点火星。看到孙大壮进来,吴老师惊讶地站起来:“大壮同志,你怎么来了?”
“吴老师,这是队里分的狍子肉,风小子特意跟队长说,给你们留的!”孙大壮把荷叶包递过去,“风小子说,你们帮队里干活,也该尝尝鲜,补补身子。”
吴老师接过荷叶包,打开一看,三块鲜红的狍子肉躺在里面,还带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三人的眼睛瞬间湿润了,苏老师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忍住,眼泪掉了下来:“谢谢……谢谢风大夫,谢谢队里……”
“客气啥!”孙大壮挠了挠头,“风小子说了,你们要是有啥需要,尽管跟他说。我先走了,还得回去帮忙收拾东西呢!”
孙大壮走后,吴老师把肉分成三份,递给陈技术员和苏老师:“快拿着,这可是稀罕物,咱们煮煮吃,暖暖身子。”陈技术员接过肉,看着火塘里的火星,感慨道:“没想到,在这儿还能受到这样的尊重……凌大夫真是个好人啊!”
分肉风波平息后,凌家坉迎来了短暂的平静。但凌风心里清楚,这平静就像结了冰的河面,底下藏着汹涌的暗流——郑卫东绝不会善罢甘休,赵干事也不会轻易放过他,春耕在即,医疗站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利用这段冬闲时节,凌风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深化医疗站内部建设。他找王福满商量后,正式任命铁柱和春苗为医疗站的“副手”,给他们划分了明确的职责:铁柱负责外伤处理和药品管理,春苗负责内科常见病诊治和病历记录,遇到疑难病例,三人一起会诊。为了让制度更规范,凌风还亲手写了《医疗站工作守则》,贴在医疗站的墙上,上面写着:“一、对待社员要热情,耐心解答疑问;二、诊断要仔细,用药要精准,严禁乱开药;三、药品器械要登记造册,进出库必须签字;四、病历记录要详实,包括症状、诊断、用药、复诊情况……”一共十条,条条都是凌风根据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好记好用。
他还把医疗站的账目重新整理了一遍,用一个崭新的账本,把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社员看病的工分抵扣、少量现金收入、药材的采购和采集记录、药品的消耗情况,一目了然。王福满来看过一次账本,笑着说:“风小子,你这账记得比会计还清楚,谁想挑毛病都挑不出来!”
第二件是加速人才培养。凌风扩大了“赤脚医生培训班”的规模,不仅有知青,还吸收了本村三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张小花、李铁蛋、王二丫。培训班的上课时间定在每天晚上,医疗站的灯亮到半夜。凌风的授课方式很特别,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具体病例来讲。
“今天咱们讲感冒,”凌风手里拿着一张画好的舌苔图,挂在墙上,“大家看,这个舌苔是薄白的,脉象浮紧,这是风寒感冒,症状是怕冷、流清鼻涕、浑身酸痛,用药就得用麻黄、桂枝、生姜,发散风寒;再看这个舌苔,黄厚腻,脉象浮数,这是风热感冒,症状是发烧、流黄鼻涕、喉咙痛,就得用金银花、连翘、薄荷,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