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入世时刻
2001年深秋,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所有法律程序全部完成,12月11日,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消息传来,举国沸腾,但沸腾之下,是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应对压力。
在江南省发改委大楼里,这种压力尤为具体。秦墨的办公室成了临时指挥部,电话铃声、传真机声、匆忙的脚步声此起彼伏。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全省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重点产业分布、外贸依存度区域和潜在风险点。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浓茶混合的提神气味,以及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
“秦主任,商务部明传电报,要求各省立即报送应对入世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细则时间表!” 综合处长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文件快步走进来,额上带着细汗。
“秦主任,省法制办来电,询问涉外法规清理的最终完成时限,他们好统筹安排人大审议程序。” 法规处长紧随其后。
“秦主任,纺织行业协会和机械工业协会的负责人都在外面等着,想紧急约见,咨询应对反倾销和技贸措施的事宜。” 秘书小声补充。
秦墨站在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图钉,仿佛能穿透地图,看到背后无数企业的焦虑和期待。他抬起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声音沉稳有力:“慌什么?天塌不下来!准备了这么久,不就是等这一天吗?按预定方案,各就各位!”
他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综合处牵头,今晚12点前,必须把我们江南省的《应对加入wto行动方案》终审稿报省政府办公厅。方案要突出我们的特色和重点,特别是产业安全监测、营商环境对标、企业合规指导这三块。”
“第二,法规处立即对接法制办,本周内必须完成所有需要废止或修订的法规文件清单确认,启动立法程序。同时,在我们的官网上开设‘wto规则查询’专栏,第一时间发布解读。”
“第三,请产业处和外资处的同志,一起接待协会代表。告诉他们,省里正在组织专家团队,很快就会下沉到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一对一’的合规辅导和风险预警。请他们先梳理好各自行业最迫切的问题。”
命令清晰,下属们如同吃了定心丸,迅速散去执行。秦墨走到窗前,望着南宁市的车水马龙。这一刻,他感到一种历史性的重量压在身上。加入wto,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一场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改革开放的发令枪。江南省是经济大省,外向型经济比重高,机遇巨大,挑战也尤为严峻。能否抓住机遇、化解风险,省发改委作为综合协调部门,责任重大。
接下来的日子,秦墨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他亲自带队,参加了数场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应对工作。他在会上提出的“主动对接、精准施策、底线思维、提升内力”十六字方针,得到了主要领导的肯定。
更多的时候,他下沉到一线。他出席了全省wto知识骨干培训班开班式,并作了首场报告,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来自各地市、各厅局的业务骨干讲解wto规则精髓和应对策略,台下座无虚席,掌声不断。他走访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企业,在生产车间里,听老板和工人们算成本账、市场账,现场协调解决他们遇到的具体困难,比如出口退税效率、国际认证获取等。
一天晚上,秦墨难得准时回家吃饭。林芷若做了一桌他爱吃的菜,女儿路安兴奋地围着爸爸讲幼儿园的趣事。饭桌上,秦墨的手机还是响个不停。接完一个关于某市开发区政策衔接问题的电话后,他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林芷若给他盛了碗汤,轻声说:“知道你忙,但也得注意身体。路安今天还问,爸爸是不是又把家当旅馆了。”
秦墨歉然地笑了笑,摸摸女儿的头:“对不起,宝贝,爸爸最近确实太忙了。等忙过这阵,一定带你和妈妈出去玩。” 他转向妻子,语气带着感慨:“芷若,这次不一样。加入wto,是真的要把我们的企业放到全球市场上去拼刺刀了。我们政府在后面,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哪怕慢半拍,企业可能就要吃亏。时间不等人啊。”
林芷若理解地点点头:“我们都明白。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有我。你就是太求完美,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
“不是亲力亲为,是底线思维。”秦墨正色道,“很多规则我们刚接触,企业更陌生。第一个案子、第一次应对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形成坏榜样,挫伤信心。我必须把情况摸透,把预案做足。”
正当秦墨全力应对入世冲击波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软钉子”悄然而至。在审议省发改委提交的《关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若干措施》时,省政府一位资深的副秘书长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位副秘书长长期分管农业和意识形态领域,对全面开放市场可能带来的文化冲击和农业风险顾虑重重,认为某些条款“放得太开,风险不可控”,要求暂缓或增加更严格的限制条件。
这份文件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外资的关键一环,卡在这里,将直接影响全省的开放形象。面对来自内部、关乎理念的阻力,秦墨没有硬碰硬地上会争论。他采取了更策略性的做法:他私下找这位副秘书长进行了长时间沟通,不是辩论,而是请教。他详细解释了每条措施的国际惯例依据、外商的普遍关切以及省里设计的风险防控“安全阀”,并承诺加强对文化、农业等敏感领域的动态监测和保护。同时,他请省委政研室一位与这位副秘书长相熟、同样支持开放的专家从中斡旋,客观分析利弊。
最终,这份文件在稍作修改补充后,得以顺利通过。这件事让秦墨深刻体会到,在更高层面推动改革,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耐心和策略,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正式入世的日子终于到来。那天晚上,秦墨没有加班,而是回到家里,和林芷若一起看了新闻联播。当电视里播出中国代表签字、全场起立鼓掌的历史性画面时,秦墨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没有欢呼,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开始了。”他轻声说。
“嗯。”林芷若靠在他肩上,“你准备好了吗?”
“一直在准备。”秦墨目光坚定地望着电视屏幕,“现在,是真正上场的时候了。”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将是与全球规则接轨的磨合期,是省内产业结构的阵痛期,也是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期。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一种迎接挑战的豪情。作为江南省发改委的掌舵人之一,他将带领他的团队,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浪潮中,为江南省争得一片新天地。新的历史篇章,已经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