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破局与抉择
河口镇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刚进十二月,北风就卷着细雪,给这个偏远的山镇披上银装。秦墨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镇街道上稀疏的人流,心中盘算着年关的各项工作。到任三个月,他初步摸清了情况,也站稳了脚跟,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秦书记,县里通知下午开扶贫工作会,要求一把手参加。”党政办主任老王推门进来,递过会议通知。
秦墨扫了一眼通知,眉头微皱。临近年关,各种会议、检查接踵而至,占用了大量本可用于抓落实的时间。但他明白,这就是基层工作的常态。
“准备一下汇报材料,重点讲我们明年产业扶贫的规划。”秦墨吩咐道。
下午的县委会上,各乡镇书记轮流发言。轮到秦墨时,他脱稿讲述了河口镇“长短结合、内外联动”的扶贫思路:短期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中期发展特色种养业,长期依靠乡村旅游。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打实的举措。
“小秦书记思路很新啊。”主持会议的县委书记点评道,“不过思路再好,关键在落实。河口镇基础差、底子薄,要量力而行。”
回镇的路上,秦墨一直在思考书记的话。既是鼓励,也是提醒——在基层,光有好思路不够,更要见实效。
然而,落实之路充满荆棘。第二天一早,秦墨准备下村查看冬修水利进度,副镇长李长明急匆匆赶来汇报:“书记,出事了!石坝村村民阻挠施工,说渠道占了他们的祖坟地!”
秦墨心里一沉。石坝村水利项目是今冬重点工程,关系到明年五百多亩水田灌溉。他立即改变行程,直奔石坝村。
施工现场,几十个村民围在挖掘机前,情绪激动。见秦墨到来,村民围上来七嘴八舌:
“书记,这渠道不能这么挖,坏了我们祖坟的风水!”
“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地,说占就占?”
秦墨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请村民带路,实地查看渠道线路。果然,新规划的渠道恰好从一片坟地边缘穿过。
“老叔,渠道改线行不行?”秦墨问村干部。
村支书老陈面露难色:“改线要多花两万块钱,工期也要延长半个月。关键是,新线路要占更多基本农田,手续更麻烦。”
秦墨沉思片刻,对村民说:“乡亲们,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但大家想想,渠道修通后,村里能增加五百亩水浇地,一年多打多少粮食?这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他话锋一转:“这样,我们调整施工方案,渠道绕开坟地区域,尽量少占地。同时,镇里出钱,帮大家把这片坟地修缮一下,立个碑,记下大家的贡献。你们看怎么样?”
合情合理的方案,加上诚恳的态度,很快化解了矛盾。村民散去后,李长明佩服地说:“书记,还是您有办法。”
秦墨摇头:“基层工作,光讲大道理不行,要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
这件事刚平息,又一桩麻烦接踵而至。县审计局在例行审计中发现,河口镇三年前的一笔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当时分管副镇长已调离,现任班子要承担责任。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可以写说明...”李长明建议。
“不,问题出了就要认。”秦墨态度坚决,“马上整改,该退的钱退,该追责的追责。我们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他亲自到县里说明情况,主动承担责任。诚恳的态度赢得了县领导的谅解,事情得到妥善处理。
经过这些事,秦墨在镇干部中的威信显着提升。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腊月二十,年味渐浓。秦墨正在办公室梳理年度工作总结,突然接到林芷若电话,语气异常焦急:“秦墨,我爸突发脑溢血住院了,医生说要马上手术...”
秦墨心里一紧。林父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好,这次病情看来不轻。他恨不得立即飞回省城,但年终考核、走访慰问、安全检查...一项项工作压在身上,作为一把手,他实在走不开。
“芷若,我...”秦墨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林芷若理解的声音:“你忙你的,医院有我。工作重要,注意身体。”
挂断电话,秦墨内心充满愧疚。与林芷若订婚半年,聚少离多,如今准岳父病重,自己却不能陪伴左右。这种忠孝难全的煎熬,是每个基层干部都要面对的课题。
他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处理手头工作。傍晚,他特意去了镇上的寺庙,为林父祈福。站在香火缭绕的佛前,秦墨默默许愿:愿老人早日康复,愿所有为基层付出的人都能得到理解。
年关越近,工作越忙。走访困难群众、慰问老干部、检查安全生产...秦墨马不停蹄。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更多问题:有的村低保发放不公,有的工程存在质量隐患,有的干部作风漂浮...
一天晚上,秦墨从村里回来已是深夜。镇政府大院静悄悄的,只有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推开门,他愣住了——林芷若坐在沙发上,身旁放着保温桶。
“你怎么来了?”秦墨又惊又喜。
“爸病情稳定了,我请了几天假。”林芷若微笑着打开保温桶,“妈熬的鸡汤,快趁热喝。”
原来,林父手术后恢复良好,特意让女儿来陪秦墨过年。喝着热腾腾的鸡汤,秦墨眼眶湿润了。这份理解和支持,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除夕夜,秦墨和林芷若在镇政府简陋的宿舍里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窗外,零星的鞭炮声点缀着山镇的夜晚。
“后悔选择这条路吗?”林芷若轻声问。
秦墨望着窗外朦胧的山影,缓缓道:“说一点都不累是假的。但当你看到村里的路灯亮了,老乡家的水龙头出水了,孩子们能在平整的操场上跑步了...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他握住林芷若的手:“只是委屈你了。”
“我选择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职位。”林芷若靠在他肩上,“无论在省城还是山镇,只要我们心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秦墨收到了一条意想不到的短信。是省委组织部李副部长发来的,只有简短一句话:“年轻人在基层好好干,组织上看得到。”
这条短信,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如同明灯,照亮了前路。
大年初一,秦墨带着林芷若走访慰问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所到之处,干部群众真诚的笑脸和祝福,让他深深体会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送别林芷若回省城时,秦墨郑重承诺:“等开春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我们就办婚礼。”
回望身后这片开始苏醒的土地,秦墨知道,自己的根已经深深扎在这里。从省直机关到偏远乡镇,从规避仕途到拥抱使命,这条阴差阳错的道路,正引领他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春风即将吹绿河口镇的山川,而秦墨的基层淬炼,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