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灏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在相关圈层内扩散开来。
虽然具体数据处于严格保密阶段,但“循环寿命远超三千次”、“容量保持率惊人”这类关键词,已经足以让所有听闻者为之震动。
祁阳连夜与沈弘毅、陈明远召开了紧急视频会议。屏幕上,两人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韩教授那边的数据已经经过初步交叉验证,可靠性极高。”祁阳言简意赅,直接定调,“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甚至部分对寿命要求严苛的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建立了绝对的技术壁垒。”
“陈总,新产线的建设进度,必须以此为目标,再次提速!我们要抢在所有竞争对手反应过来,甚至在他们刚刚开始追赶我们上一代技术时,就将新一代产品的产能和成本优势最大化,形成市场垄断力!”
陈明远在邻省的临时办公室里,对着摄像头重重一拍桌子,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祁总!您放心!产业园这边,天然气管道接通就是个信号,其他所有配套项目的审批进度都快了不少,那些之前磨洋工的部门现在都主动上门服务了!”
“我立军令状,五个月!五个月内,首条百吨级产线,保证完成设备安装和联动调试,具备投产条件!”
“不是具备条件,是要稳定产出合格产品。”祁阳强调,语气不容置疑。
“是!稳定产出!”陈明远立刻修正,眼神灼灼。
“沈总,”祁阳转向沈弘毅,“你这边,两件事,优先级提到最高。基于我们最新的技术数据和市场前景预测,立刻全面更新A轮融资后的商业计划书和估值模型。”
“同时,可以低调启动b轮融资的早期非正式接触。”
“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要重点筛选具有全球视野、能带来顶尖产业资源和国际市场渠道的战略资本。”
沈弘毅推了推眼镜,沉稳应道:“明白。我会立刻着手更新材料,并筛选目标名单。”
”国际顶级的产业基金和综合型投资集团,我会优先接触。”
“不过,祁总,在这个时间点启动b轮接触,是否略显急切?或许可以等新产线建成、新工艺稳定量产数据出来后再进行,估值可能会更理想。”
祁阳摇了摇头,目光锐利:“时间不等人。技术的窗口期稍纵即逝。我们要利用这个技术突破带来的势能,尽快锁定下一阶段的资源和盟友,巩固优势。”
“估值可以谈,但战略节奏不能乱。初步接触只是为了铺垫和筛选,真正深入的谈判,可以等到更有力的数据出来之后。但前期的沟通和意向锁定,必须现在就开始。”
“好的,我明白了。”沈弘毅迅速记下要点,“第二件事是?”
“第二,全面配合我们的律师团队。”祁阳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冷峻,“将陈科长提供的关于老厂区地块的历史材料,与我们之前掌握的证据,进行系统性整合、梳理和法律定性。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清晰的报告。”
“时机成熟时,我要这份报告,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威力。”
沈弘毅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您是想……主动出击?”
“防守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祁阳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之前是我们被动接招,现在,该轮到我们出牌了。这份报告,就是我们的第一张牌。具体怎么打,何时打,听我指令。”
“明白!证据整合和法律论证工作,律师团队已经准备多时,随时可以启动。”沈弘毅应下。
安排完公司层面的反击布局,祁阳也将主要精力放回校园。
针对论坛污蔑事件的详细澄清报告,在周老师的强力推动下,通过学院官方账号和大赛组委会渠道正式发布。
长达数十页的报告,如同一次公开的解剖手术,将匿名帖子的所有指控逐条拆解,用无可辩驳的原始数据、代码逻辑和团队协作记录,证明了“经纬洞察”小组研究的独立性与原创性。
逻辑严密,证据确凿。
报告的发布,迅速扭转了舆论。
先前被误导的学生们纷纷在帖子下留言谴责发帖人,那个匿名账号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灰溜溜地删除了原帖,试图隐身。
然而,张宸和祁阳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到的Ip地址,最终依然指向了海外某个常用于隐藏身份的代理服务器网络。
线索似乎再次中断,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只黑手来自何方。
这件事也给祁阳提了个醒,他身边的潜在风险并未完全清除。他再次约谈了李风帆,在一个安静的咖啡馆角落。
在祁阳帮他偿还了所有校园贷、并给予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后,李风帆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悔恨与感激交织。
“阳哥,我真的知道错了,鬼迷心窍……”李风帆低着头,不敢看祁阳的眼睛,“我当时就是被那点钱逼急了,又觉得那些信息不涉及核心机密……”
“过去的事,既然已经处理了,就翻篇。”祁阳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但我需要知道,你所知道的,关于那个‘校外大哥’的一切细节,任何一点,都可能很重要。”
李风帆,将他如何通过网络游戏认识对方,对方如何一步步引诱他,接触的地点、对方的体貌特征、常用的联系方式、甚至对方偶尔流露出的口音和习惯用语,都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了出来。
祁阳认真听着,默默记下所有关键点。
“以后,如果这个人,或者任何可疑的人再联系你,”祁阳看着李风帆,目光深邃,“第一时间告诉我。这是你将功补过的机会。”
“我一定!阳哥,我一定!”李风帆连连保证。
祁阳将这些新的线索也一并整理好,发送给了沈弘毅,用于更深入的交叉调查和背景分析。他需要织就一张更密实的网。
随着“灏阳”技术突破的消息在小范围内持续发酵,之前一些对A轮还持观望态度的顶级投资机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开始主动、频繁地联系沈弘毅,表达强烈的投资意向,甚至开出了比A轮估值有大幅溢价的初步条件。
资本的嗅觉最为灵敏,他们显然意识到了“灏阳”手中握着的,是足以改变赛道格局的筹码。
祁阳指示沈弘毅,保持与这些机构的友好接触,可以适当透露一些非核心的、方向性的利好信息,但关于b轮融资的具体时间表和估值预期,一律暂不深入讨论。
他要利用这段时间,一方面加快推进新产线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看姜文斌那边,在承受了多重打击之后,还会不会有下一步动作。
他喜欢在尽可能掌控全局的情况下,打出决定性的牌。
而在“启明深瞳”这边,张伟团队在华盾精密的现场测试取得了圆满成功。
最终测试报告显示,其视觉检测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识别稳定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点二,误报率降至百分之零点五以下,均大幅超出了华盾精密提出的指标要求。
李振华总经理非常满意,不仅痛快的支付了全部合同尾款,还主动提出希望与“启明深瞳”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更多适用于其生产线的定制化检测模块。
“启明深瞳”终于实现了稳定的自我造血能力,张伟和他的团队士气空前高涨,开始着手招聘新成员,扩大研发力量。
祁阳接到张伟报喜电话时,只是简单回复了一句:“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下一步,考虑算法平台的通用性优化。”便挂了电话。他没有过多干涉,充分信任团队的自驱力。
这天,祁阳正在“创芯谷”办公室,仔细审阅陈明远发来的新产线核心设备采购清单和技术参数,手机响起,是周林打来的。
“祁阳,晚上有个小范围聚会,来的都是做实业的老板,对智能化改造需求很迫切,对‘启明深瞳’这类技术特别感兴趣。你有没有空过来聊聊,拓展一下场景?另外……”周林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关于姜文斌那边,我这边听到点新消息,你可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