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设备箱体如同钢铁巨兽,安静地伫立在刚刚完成环氧地坪漆施工的中试车间里。
空气中弥漫着新设备特有的机油和金属气味,混合着淡淡的装修材料味道。
日本S公司派来的安装工程师团队共三人,在翻译的陪同下,已经抵达现场,正与陈明远、王工等人进行初步的技术交底。
气氛严肃而专业。
日方工程师态度严谨,对安装环境要求极高,水平仪、激光测距仪等各种工具轮番上阵,反复测量核对基础尺寸和水平度。
王工带着中方技术人员紧随其后,认真记录着每一个要求,不时用熟练的工程日语与对方直接交流,确保理解无误。
祁阳站在车间入口处,没有上前打扰。
他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场景,知道这是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设备的安装精度,直接决定了未来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稳定性。
安装工作按计划开始了前两天,进展顺利。
基础固定、主体框架吊装……一切都在日方工程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陈明远稍稍松了口气,但依旧不敢有丝毫大意,吃住都在车间旁边的临时办公室。
然而,就在核心反应釜吊装就位,准备进行精密对接时,问题还是出现了。
“不行!这个水平度超差0.15毫米!”日方的首席安装工程师山本,一个头发花白、表情严肃的老头,指着激光水平仪上的读数,通过翻译大声说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必须重新调整基础垫铁!否则无法保证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
陈明远心里一沉。
重新调整基础垫铁意味着要将已经部分就位的庞大反应釜重新吊起,不仅工程量大,耗时耗力,更存在设备磕碰的风险。
“山本先生,0.15毫米的误差,在我们的工程标准里是可以接受的……”陈明远试图解释。工期紧张,他希望能争取时间。
“不行!”山本毫不犹豫地打断,态度强硬,“S公司的标准,就是必须低于0.1毫米!这是底线!否则,我们无法在安装确认书上签字,后续的设备调试和技术培训也无法进行!”
现场的气氛瞬间僵住。
王工看着设备,又看看山本,欲言又止。
他从技术角度理解山本的坚持,但这突如其来的返工,打乱了所有的节奏。
陈明远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工期压力、成本压力,以及可能存在的设备风险,让他内心焦灼。
但他也清楚,在技术标准上,尤其是对方强势品牌的标准上,己方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就在这时,祁阳走了过来。
他刚才在一旁已经听到了双方的争执。
“陈明远,王工,”祁阳的声音平静,打破了僵局,“技术标准的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按山本先生的要求做。”
陈明远看向祁阳,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是,祁总。”他立刻转身,开始指挥工人准备重新吊装和调整的工具。
祁阳又看向山本,通过翻译说道:“山本先生,我们完全尊重并严格执行贵公司的技术标准。”
“请放心,我们会全力配合,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对于因此造成的工期延误,由我们自行承担。”
山本看着祁阳沉稳的态度和果断的决策,紧绷的脸色缓和了一些,点了点头:“哟西,祁先生,理解就好。设备的可靠性,是合作的基础。”
返工立即开始。
巨大的反应釜被小心翼翼地重新吊起,工人们在山本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始一点点地研磨、调整基础垫铁。
这个过程枯燥而缓慢,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操作。
祁阳没有离开,和陈明远、王工一起留在现场,直到深夜。
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工具的敲击声和日中双方技术人员偶尔的交流声交织在一起。
直到凌晨时分,水平仪的读数终于稳定地显示在0.08毫米。
山本工程师仔细检查后,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在安装确认书的这一项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祁先生,高先生,你们有一支很棒的团队。”山本难得地夸赞了一句,指的是配合调整的中国工人们,“接下来,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陈明远和王工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耽误了一天多的时间,但解决了这个隐患,无疑是值得的。
祁阳看着重新稳稳就位的反应釜,对陈明远说:“看到了吗?有时候,慢就是快。基础打不牢,后面跑得再快,也会摔跟头。”
陈明远地点了点头。
当祁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时,宿舍早已熄灯。
他轻手轻脚地洗漱,躺在床上,脑子里却还在回放着车间里激光水平仪上那跳动的数字。
校园寂静,而他的思绪,仍系在几十公里外那灯火通明的中试车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