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星河”App引发的全民热潮,如同奔涌的江河,其势滔滔,不可阻挡。在这股洪流中,绝大多数参与者还停留在研读、答题、进行文字或数字考据、创作二维平面作品的阶段。然而,总有一些深藏于民间的能工巧匠,他们的才华与热忱,并不会仅仅满足于虚拟世界的表达。当这份沉淀了数十年的技艺与App所传播的文明意境相遇时,便碰撞出了超越常规的火花,诞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由民间智慧孕育、并具备微弱超凡特质的“绝艺”。
事件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名叫石德昌的退休老人。
石师傅年近七旬,头发花白,身形清瘦,但一双手却异常稳定,指节粗大,布满老茧与细微的刻痕。他一生都与玉石打交道,曾是某国营玉雕厂的技术骨干,退休后也在家附近的古玩城有个小工作室,带带徒弟,接点私活,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他不懂什么“文道”,也对网络热潮不太敏感,最初下载“文明星河”App,还是在读大学的孙子极力推荐下,说是里面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好故事,可以用来找雕刻灵感。
起初,石师傅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但当他无意中点开了关于“降龙十八掌”的详细介绍,尤其是看到那些对龙形气劲充满力量感与玄妙意境的文字描述时,这位与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沉寂多年的创作激情,竟被瞬间点燃了!
“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龙战于野”……一个个充满画面感与哲学意味的掌法名称,那描述中时而潜渊、时而腾空、时而刚猛无俦、时而留有余地的龙形气劲,仿佛在他脑海中活了过来!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条形态各异、神韵天成的玉龙,在璞玉中蛰伏,等待着他去唤醒。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滋生——他要将这套“降龙十八掌”的“意”,用他毕生所学,雕刻出来!
此念一生,便再难遏制。
石师傅谢绝了所有的订单,关闭了工作室的大门,甚至让老伴把饭送到工作室门口。他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一直舍不得动用的一块顶级和田玉籽料。这块料子质地细腻温润,油性极佳,带着淡淡的青色,仿佛内蕴云水之气,正合“龙”之意象。
他没有急于动刀。而是反复研读App上关于“降龙十八掌”的每一个字,揣摩其意境,观看用户上传的各种龙形画作和解析视频。他甚至让孙子帮他把沈清言讲述相关故事的片段找出来,反复聆听,试图捕捉那文字背后的“神”。
构思良久,他才终于提笔,在玉石上勾勒出最初的草稿。他没有选择雕刻完整的龙形,那太具象,反而失了“气劲”的神韵。他决定雕刻十八枚玉牌,每枚玉牌对应一掌,只取该掌法最具代表性的“龙意”瞬间,以极其写意、抽象的手法表现出来。
雕刻的过程,是意志与心血的倾注。
雕刻“见龙在田”,他刀法沉稳含蓄,玉牌上的纹路如同龙潜于渊,只露一鳞半爪,却蕴含着磅礴的生机与力量,观之令人心生期待。
雕刻“飞龙在天”,他运刀大开大合,线条凌厉飞扬,玉牌上仿佛有龙影冲天而起,带着一往无前、睥睨天下的气势。
雕刻“亢龙有悔”,则最为精妙。他刀势在极尽刚猛之后,骤然回旋,留下一个充满余韵与反思的弧度,玉牌上的龙形仿佛在最高处回首,眼神中带着一丝明悟与收敛,完美诠释了“盈不可久”的道理。
……
每一刀,都凝聚着他数十年的功力;每一道线条,都灌注了他对掌法意境的理解。他雕刻的,已不仅仅是玉石,更是他心中所感悟到的那份“侠义”、“刚猛”与“智慧”。不知不觉间,他似乎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技近乎道”的状态,心中无念,唯有刀与玉,意与形。
整整三个月,足不出户。
当最后一枚代表“神龙摆尾”的玉牌,以一道灵动飘逸、出其不意的弧线收刀时,石师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一股郁结已久的豪气也随之吐出。他望着工作台上那十八枚排列整齐、形态各异、却气韵相连的玉牌,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这组被他命名为 “降龙十八掌意玉牌” 的作品,终于完成了。
作品完成,石师傅在孙子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将十八枚玉牌分别拍照、录制了细致的展示视频,上传到了“文明星河”App的“创作”模块。他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只是觉得这是自己心血的一个归宿,希望能与同好分享。
然而,这组玉牌一经发布,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陨石!
起初,是被其精湛绝伦、匠心独运的玉雕技艺所震撼。那写意抽象的龙形,那流畅而充满力量的线条,那对玉石材质恰到好处的利用,无不彰显着一位顶尖玉雕大师的深厚功力。无数用户为之倾倒,点赞评论数以指数级增长。
但很快,一些感知敏锐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本身练武或对能量场稍有感应的人,发现了这组玉牌的不凡之处!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飞龙在天’这块牌子,我就觉得胸口有一股热气,精神振奋!”
“我爷爷是老寒腿,我把‘或跃在渊’那块玉牌的图片给他看,他说看着就觉得腿上暖和了点,邪门了!”
“我是做设计的,最近灵感枯竭,把‘密云不雨’的玉牌设成电脑桌面,居然感觉心思沉静了不少,思路也清晰了!”
“我敢发誓!我把我买的仿品(官方尚未授权仿制,但已有周边厂商根据图片制作)‘亢龙有悔’挂在车里,上次差点追尾,我猛打方向盘,感觉车子都灵活了不少!虽然是心理作用,但真的很神奇!”
这些零零总总的反馈,开始还被认为是心理作用或巧合。但随着反馈的人越来越多,描述的效果也越来越具体(主要是宁心静气、提振精神、微弱安抚负面情绪等),终于引起了星耀科技技术团队的注意。
他们通过后台数据,远程调取了部分声称有感应用户的匿名生理数据(在用户协议允许范围内),惊讶地发现,在这些人集中观赏玉牌图像或视频的时段,其脑波图谱中的a波(放松、静心)或β波(专注、活跃)确实出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增强!而一些被允许进行更深入测试的用户,在佩戴了根据玉牌图案高精度复刻(非玉石材质)的样品后,也观测到了类似的生理指标积极变化!
这组玉牌,竟然真的蕴含着一种微弱的、能够影响人精神乃至生理状态的“意”!
它不具备任何攻击力,也无法让人真的学会降龙十八掌,但它仿佛将石德昌老师傅在雕刻时投入的那份对掌法意境的理解、那份专注的心神、乃至那份对“侠义”、“刚猛”精神的向往,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烙印在了玉石之中,形成了一种能与人精神产生微弱共鸣的“场”!
消息传出,App彻底沸腾了!
“我的天!这是附魔了吗?”
“石老爷子这是以凡人之躯,触碰到了‘文道’炼器的边缘?”
“这才是真正的国匠!把文化的魂雕进去了!”
“求问石老爷子还收徒吗?我想学雕玉(以及附魔)!”
这组“降龙十八掌意玉牌”瞬间被AI和专家团(包括震惊的琴剑先生)一致评定为“传世精华”,石德昌老师傅的个人账号被海量的“文脉积分”淹没,其数额之巨,直接让他空降积分总榜榜首,并且远远甩开第二名!星耀科技和清言书院官方也第一时间联系了石师傅,商讨作品的保护、研究与可能的博物馆收藏、限量复刻事宜。
清言书院内,沈清言通过“河图”设备,清晰地“看”到了那组玉牌所在位置,正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温和而坚定的淡金色光晕,与其他信力光点截然不同。他甚至能感受到,有一丝极其微弱的、却品质极高的“创造信力”与“钻研信力”,正从那玉牌之上,缓缓散发出来,汇入整体的信力洪流之中。
“太初,分析此现象。”
“目标物品检测到稳定的微弱信息场残留,场结构与该文明‘降龙十八掌’文化符号高度契合。场效应可对同频生物精神场产生良性诱导。结论:此为民俗技艺与深层文明意境结合后,产生的低概率‘信息铭刻’现象。证明该文明个体具备以非超凡手段,间接干预信息场的能力。”
沈清言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石德昌老师傅的玉牌,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或一个App上的热点事件。
它证明了,民间的智慧与技艺,在受到高层次文明意境的启迪和激发后,是有可能反哺文明体系本身的!他们或许无法直接运用信力,但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将文明的“意”与“魂”,固化在物质之中,创造出具备微弱超凡特质的“绝艺”!
这标志着,“文明星河”App所构建的信力生态,已经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汇聚与索取,而是开始形成了一个 良性的循环 :沈清言传播文明火种,激发民众的认同与创造;民众的深度钻研与创造,又反过来孕育出蕴含文明精神的实物,这些实物本身又能产生更优质的信力,并可能对更多人产生积极影响……
星星之火,不仅燎原,更开始孕育出能够自行发光、滋养沃土的瑰宝。
第一个民间“绝艺”的诞生,为这条全新的文明传承之路,点亮了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