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极!贾政拍案而起,自古咏梅词中,陆游过于凄清,朱淑真偏重婉约,皆未能尽显梅之神韵。玚哥儿此作一出,后世再无人敢咏梅矣!
众人闻言皆惊。一词封绝后世,这是何等气魄。
目光不约而同转向迎春,期待最后一首佳作。
迎春被看得手足无措。贾玚投来鼓励的目光,她才轻声吟道: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贾政眼中精光乍现。众人却觉此诗 ** 无奇。
玚哥儿大才。贾政沉吟良久,意味深长地叹道。
迎春不明就里,旁人更是不解其意。唯有林黛玉若有所思地望向贾玚。
贾玚淡然一笑:雕虫小技罢了。
科举与从军方为正途。
大丈夫若不能登科入仕,便当投笔从戎,戍卫边疆。
方不负此生。
话音渐落。
满座宾客皆露沉思之色。
贾琏、贾蓉这等浪荡子亦觉心潮澎湃,更遑论贾环等少年郎。
独贾宝玉面露茫然,不以为意。
今日借老太太寿宴,本侯敬诸位三杯。
贾玚霍然起身,手持玉盏,琥珀琼浆盈满杯。
朗声道:首杯敬我贾家先祖,自宁荣二公始,及姑祖贾婧。
若无先辈浴血沙场,何来我等今日荣华。
言罢。
仰首尽饮。
众人未举杯,皆凝望堂前那袭蟒袍。
无人察觉林黛玉悄然为贾玚续上佳酿。
次杯敬当朝 ** ,若无诸位,岂有大乾盛世。
贾玚再度倾杯。
末杯敬在座诸君,尤以贾环、贾兰、贾琮、贾菌、贾芝为要。
五少年齐整离席,举盏相应:二哥\/二叔。
本侯先是贾氏子弟,再为虎贲侯爵。
望尔等勤习武艺,深研兵法,来日统兵卫国。
大丈夫当驰骋疆场博功名。
愿诸君青出于蓝,皆能封侯拜将,名震寰宇。
请共饮此杯!
满堂贾氏族人同举金樽,一饮而尽。
贾环等人听得血脉偾张,难以自持。
众人观之,恍若已见未来朝堂新贵,俱怀期许。
唯王夫人暗生怨怼,贾母亦蹙眉不悦——贾玚独漏贾宝玉未提。
宴席重开,珍馐罗列。
荣庆堂内觥筹交错,笑语喧阗。
......
宴罢。
贾府男丁齐聚荣禧堂书房。
二房丫鬟奉上新沏香茗。
咝——
贾政轻啜龙井,缓道:玚哥儿。
自你归府整饬,两府颓风为之一肃。
府中姐妹兄弟都受你照拂,银钱用度也从未吝啬。
倒叫我们这些长辈惭愧。
只是贾家颓败已久,如今连个撑门面的人都寻不出。
你看琏儿、蓉儿都才二十出头,离三十而立还早。
能否像对环儿他们那般,提携一二,给个前程。
不求封侯拜相,哪怕得个云骑尉的虚衔,说出去也体面些。
贾政话音刚落,原本心不在焉的贾琏、贾蓉顿时来了精神。
两人眼巴巴望着贾玚。
云骑尉虽是末等爵位,却能免除赋税徭役,领取朝廷俸禄。
按律要获此爵,需阵斩百人,或击杀鞑靼百夫长、真虏三十。
这般军功对常人来说难如登天。
京城子弟若不靠家族荫庇,几人能挣得这等勋爵?
贾玚忽然问道:政二叔不为宝玉打算?
那孽障终日厮混内宅,只知嬉闹。
文不成武不就,哪堪造就。
待我死后,玚哥儿若能念及手足之情,赏他口饭吃便足矣。
贾政提及宝玉时满脸失望。
屋内众人对这位平日只知读书下棋的清客相公刮目相看,尤以贾琏、贾蓉为甚。
谁能想到贾政竟不为亲子求官,反替他们向贾玚开口。
须知连贾琏生父贾赦、贾蓉生父贾珍都未曾这般为他们筹谋。
贾玚暗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观贾政萧索模样,他不由心生感慨。
满府上下,唯贾政还算正派,行事无可指摘。
虽在官场略显迂阔,但品性端方,堪称君子。
无论对待薛家亲戚,还是照料黛玉,皆尽显温情,实属难得。
既然政二叔开口,侄儿自当应允。
宝玉若安分守己,我可保他富贵终老。
他既性喜玩乐,便将西山别院赠他,逍遥度日。
贾玚淡然道。
老朽代犬子谢过玚哥儿。
贾政闻言,郑重起身长揖。
西山素有“太行之首”的美誉,亦称小清凉山,其势如蛟龙腾跃、巨蟒盘踞,自西面巍然守护着神京城。
“三三零”
此地林涛浩瀚,云烟缭绕,四季景致皆令人沉醉,连皇家都在此修建了御苑。若真能将西山的庄园赐予宝玉,倒是一桩美事。
贾玚目睹此景,心中不由泛起一丝酸楚。
能让最重礼法的贾政向晚辈行礼,这份父爱何其深沉。
“琏二哥,蓉哥儿。”
“你们可吃得了苦?”
稍作停顿后,贾玚再度将目光投向贾琏与贾蓉。
“能!”
二人紧咬牙关,郑重应诺。
今日得见贾环等五个孩童,连同林黛玉四位姑娘都在勤习文武。
身为两府正值壮年的子弟,岂能无动于衷?
“甚好。”
“看在政二叔的情面上,我便给你们一个机会。”
“明日卯时,换上劲装,前往京西大营,随我的亲卫一同操练。”
“三千霸王铁骑威震天下,世人皆知。”
“即便只学得三分本事,也足以驰骋疆场。”
“既为贾家子弟,自当力争上游,区区云骑尉岂是终点?”
“上回京城开国勋贵遣嫡子出关迎战鞑靼,生还者仅五人。”
“但每人皆获封正四品军职,赐一品将军爵位,世袭罔替。”
说到此处,贾玚刻意停顿。
果然,贾琏与贾蓉眼中顿时迸发出炽热光芒。
四品军职,至少是卫指挥使的品级。
大乾沿袭明制,兼采历代经验,地方设卫所统兵。
卫所兼具军民之责,平时屯田,战时出征。
一卫统兵五千,卫指挥使乃正四品武官。全国两京十三省共设三百卫所,拥兵一百五十万。
其位之尊,可见一斑。
当然,同为四品,地方卫指挥使仍不及京畿直属将领显赫。
立国之初,大乾在两京各设十万京营,后因疏于操练,屡经裁撤,仅余三万。
若非如此,这三品京营提督之位,岂会落到王子腾手中?
乾安十年,太上皇自九边抽调十万精锐,组建选锋营,分设左右二军。
选锋左将军吴世璠出自平西侯府,其祖吴三桂,其父乃当朝三等平西侯吴应熊。
选锋右将军李晟系晋侯府出身,其父为三等晋侯李定国。
故而元从勋贵中的这两大侯府,牢牢掌控着京畿精锐,护卫太上皇。
一品将军爵位乃公侯伯子男之下最为显赫的勋衔。
须知贾琏之父贾赦仅为一品将军,贾蓉之父贾珍更不过是三品将军。
请二弟\/二叔放心。
我等必不负二老爷厚望,定当在军营勤学苦练。
贾琏、贾蓉二人齐声向贾玚行礼。
贾玚微微颔首,未再多言。
实则贾琏、贾蓉早被他划出培养名单。将其塞进京西军营与霸王铁骑同训,不过是卖贾政个面子。这二人能有何作为,他根本不在意。
贾玚转而看向贾政:观政叔父酷爱诗书,才学不输当世大儒。
何不在京郊开设书院,自任山长?假以时日必能桃李满天下。
岂非美事?
此言一出,书房内众人皆怔。
贾政眸光微动:可是朝中有变?
正是。
元丛一脉即将还朝。贾玚直言不讳,我既为开国一脉主事人。
自然首当其冲。
政二叔此番实受我牵连。工部员外郎虽仅从五品。
然工部要害之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今贾家除我之外,唯政二叔在朝为官。
元丛一脉若寻不着我的错处,必会拿政二叔泄愤。
稍有不慎,恐祸及西府满门。
故特劝政二叔辞去工部职务。
此讯如晴天霹雳,震得贾赦等人面色大变。
元丛一脉与开国一脉乃世仇,其争斗比文武相争更为惨烈。乾安三十九年,正因两脉厮杀过甚,太上皇才将元丛六家外放。
岂料十年光景,朝堂又将掀起腥风血雨。
工部员外郎本非要职,辞去原也无妨。
只是......
贾政面露迟疑。
贾玚微微一笑,说道:政二叔莫非认为这官职是代善公临终为你求来的?
若因顾虑孝道而不敢辞官,倒也不必多虑。
贾政一时怔住,面露困惑。
贾玚继续道:政二叔自幼勤学,科举入仕本非难事。
可代善公临终上奏,太上皇念及旧情,特赐工部主事之职。
今上登基后,又擢升为工部员外郎。
政二叔可曾夜半思量,百思不解?
想来赦叔对此也心存疑惑。
贾赦、贾政同时抬头望向贾玚。
此事确是他们兄弟心中难解的结。
贾赦虽袭爵一等将军,但代善公临终安排贾政入仕,又令二房入住荣禧堂,使他这个家主徒有虚名。贾母尚在,他更不敢有半句怨言。
代善公出征前,便知皇家薄情。
贾家自宁荣二公起,名震朝野,万民景仰。
代善公与大伯父等为国征战,更使贾家声望达到顶峰,甚至盖过皇室。
这是太上皇绝不能容忍的。
代善公深知自己若死,皇家必会对贾家下手。
故主动上表,分化贾家,以消解太上皇猜忌,保全血脉。
唯有让荣国府内斗不休,才能最大程度保全家族。
政叔父醉心诗书,赦叔父才干过人。
两相比较,由政叔父入主荣禧堂更能让皇室放心。
后来种种,皆印证了代善公的先见之明。
贾玚娓娓道出这段秘辛。
这些皆是贾敬为助他掌控贾府,特意告知的往事。
父亲!
贾赦、贾政听完,俱是震惊不已。
他们这才明白荣国府今日困局,根源竟在皇室猜忌。
太上皇为何如此待我贾家?
贾政悲从中来,不禁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