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之心,如同盗取自身喜悦的小偷;当我们停止向外衡量,转而向内确认自身生命的独特价值,方能挣脱枷锁,活出真正的自在。
高中同学聚会的邀请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昭阳心中漾开了一圈微澜。她本可婉拒,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正是检验自己修行成果的又一个道场。
酒店包厢内,灯火辉煌,衣香鬓影。十几年未见,同学们的变化显而易见。寒暄、拥抱、交换名片,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混合着怀旧与崭新评估的气息。
昭阳穿着简单的棉麻长裙,素面朝天,坐在角落安静地喝着果汁。她听着周围的谈笑风生。
“我现在在投行,忙是忙点,不过奖金还算可观。”
“我刚升了总监,团队不大,也就管着几十号人吧。”
“我老公的公司今年上市了,哎,操心的事更多了……”
“我家老二今年考上了重点小学,可算松了口气。”
这些话语,伴随着不经意间亮出的名表、限量款手袋、豪车钥匙的晃动,构成了一幅标准的“成功人生”图景。昭阳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志得意满、或精于保养、或略显疲惫却强撑体面的脸庞。
一股熟悉的感觉,像细微的电流,悄然穿过她的身体——自卑感。
它来得如此自然,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声音在内心低语:“看,别人都在各自的轨道上高歌猛进,有体面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光鲜的生活。而你,辞了职,回到乡下,写着不知前景的书,未来一片模糊……”
这种比较带来的苦涩和渺小感,试图将她包裹。
但就在这感觉升起的瞬间,她立刻觉知到了它。
“啊,比较心又来了。”她像一位熟练的哨兵,捕捉到了这个不请自来的访客。她没有压抑它,没有为此感到羞愧,只是清晰地知道它的存在。
她没有沉浸在这种不舒服的感觉里,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转念。
她将目光投向那位刚升总监的同学,看到他眼底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强撑的自信,心中默默升起一个念头:“祝福他,希望他在高位的压力下,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她看向那位分享家庭喜悦的母亲,心中祝愿:“希望她的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
她甚至对那位炫耀上市公司的同学,也生起一份理解:“希望他在财富增长的同时,也能收获精神的富足。”
这祝福的念头,像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比较带来的阴冷和紧缩感。当她真心为别人的成就和幸福感到高兴时,那份因“我不如人”而产生的痛苦便失去了立足之地。
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独特价值。
她问自己:我的人生意义,难道是由这些外在的职位、收入、物质来定义的吗?
她回想起自己这一年多的旅程:从焦虑内耗的泥潭中挣脱,一点点找回内心的安宁;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职场和家庭,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甚至影响了身边的人;那份即将出版的书稿,凝聚了她真实的血泪与体悟,或许能成为某个陌生人在暗夜中的一丝微光。
这些,是那些光鲜的头衔和丰厚的收入所能衡量的吗?
她拥有在喧嚣中保持平静的能力,拥有在困境中转化烦恼的智慧,拥有对平凡生活深切的感知与感恩。这份内心的丰盈与通透,难道不是一种更珍贵、更独特的“成功”吗?
当她这样去想时,那种与他人比较的执念,如同被戳破的气球,顿消无形。她不再需要透过别人的目光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她的价值,根植于她自身的成长、她的内心状态、她为世界带来的微小而真实的善意。
她重新抬起头,目光平和地融入周围的交谈。当有同学好奇地问起她的近况时,她不再闪烁其词或感到难为情,而是坦然、简单地回答:“我最近在整理一些个人修行和生活的体会,准备出版一本小书。大部分时间陪在父母身边,感觉挺充实的。”
她的语气里,没有炫耀,也没有自卑,只有一种如实的平静。几个同学听了,眼神中流露出些许讶异,继而转为一种复杂的、或许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的神情。
聚会散场,走在初夏微凉的夜风中,昭阳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她成功地穿越了“比较”的迷雾,更加坚定地确认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路径和价值坐标。
昭阳仰望城市璀璨却遥远的星空,心中澄澈:比较是偷走喜悦的贼,欣赏自己方能拥有富足的心。人生各自成风景,何必挤在独木桥上论短长?
成功告别了无谓的比较,昭阳更加专注于自己选择的生活轨迹。然而,无常正是生命的常态,一个更为直接、更具冲击力的考验,正伴随着她投入了大量心血的某个项目的突然变故,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