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淇国公丘福并非多嘴之人,但晟王朱高晟那日在他府上演武场单臂提起三百斤石锁的一幕,实在太过骇人听闻。加之朱高晟随后向他请教战场搏杀之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同于文人雅趣、直指杀人效率的专注与渴望,都让这位老将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寻常。

思虑再三,丘福还是在一次例行军事会议后,寻了个由头,单独留了下来,向朱棣禀报了此事。他描述得相对客观,重点强调了朱高晟那身不符合其外表的“天生神力”,以及其学习“破阵刀法”和“夺命三枪”时异于常人的领悟力和力量运用。

“……陛下,晟王殿下之力,实乃老臣生平罕见。空手搏虎或许夸张,但阵前斩将,若辅以良驹利刃,恐非难事。”丘福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叹,“且殿下求学之心甚切,所问皆直指要害,于杀戮之道,似……别有悟性。”

朱棣端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眼神微微闪动了一下。老四有神力?他倒是从未留意过。印象中,这个儿子自幼体魄只能算康健,远不如老二高煦那般魁梧雄壮,更倾向于文弱书生一类。何时有了这般本事?

是在天津卫?他在那里捣鼓那些奇奇怪怪的机器、矿冶、火器,或许有些强身健体的法门?或者是……姚广孝那老和尚暗中传授了什么?朱棣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念头。

“哦?有这等事?”朱棣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听一件趣闻,“他近日可是常去你府上叨扰?”

“回陛下,殿下确是常来,风雨无阻,练习颇为刻苦。”丘福如实回答,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殿下似乎……心有不甘,郁结之气颇重,故而寄情于武事,以作排遣。臣观其神情,对未能随陛下北伐,似有执念。”

他将朱高晟学习匕首格斗、徒手搏杀等更阴狠技巧的事情略过未提,毕竟那些是“党卫军”内部教官所授,他并不完全清楚细节,且涉及亲王隐私,点到即止即可。

“不甘?执念?”朱棣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两个词,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难以察觉的弧度,那弧度中带着一丝了然,又有一丝复杂的意味。他想起那日在奉先殿,儿子跪地痛哭、死死抓住他龙袍下摆的模样。那份赤诚的孝心与恐惧失去父亲的痛苦,是做不了假的。如今这份“不甘”和“执念”,想必也是源自于此。

年轻人,心中有火,无处发泄,转而磨练筋骨,倒也不失为一种纾解之道。总比那些只知道吟风弄月、或者暗中搞些小动作的强。

朱棣并未将丘福的汇报太过放在心上。在他想来,老四就算真有些力气,学了些战场把式,于大局也无甚影响。难道他还能凭一己之力,改变北伐战局不成?至于那份“执念”,在他看来,不过是年轻人一时情绪化的表现,等自己北伐凯旋,自然烟消云散。

“朕知道了。”朱棣挥了挥手,语气依旧平静,“他既有心强身,也是好事。丘爱卿,若他再来请教,你酌情指点一二即可,不必过于拘束。”

“老臣遵旨。”丘福躬身应道。他迟疑片刻,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提醒道:“陛下,殿下……心志坚定,非常人可比。如今又掌……又知晓了部分机要,臣担心……他若执意……”

他想说“执意偷偷跟随北伐”,但话到嘴边,觉得太过僭越,又咽了回去。

朱棣何等人物,立刻明白了丘福的未尽之言。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但随即又敛去,淡然道:“朕心中有数。他翻不出什么浪花。你且做好你分内之事,北伐筹备,才是重中之重。”

话虽如此,在丘福退下后,朱棣沉默了片刻,还是对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侧的王景弘吩咐道:“景弘,晟王府那边,还有他那支‘党卫军’的动向,给朕盯紧点。一有异常,即刻来报。”

“老奴明白。”王景弘躬身应道,脸上没有任何意外之色。他早就将朱高晟与于谦密谋调整计划的事情,密报给了朱棣。陛下此刻的吩咐,不过是再次确认和加强监控力度罢了。

朱棣并非不担心儿子会做出什么冲动之事。但他权衡之后,认为风险可控。

首先,京城乃至北方的暗卫网络,如今明面上交给了老四,但真正的核心,依旧牢牢掌握在王景弘,也就是他朱棣自己手中。老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

其次,北伐大军调度森严,关卡重重,没有他的旨意,老四想带着几千人混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他个人有通天本事潜行匿踪,没有大军庇护,在茫茫草原上,也是死路一条。朱棣相信,老四不是傻子,不会去做这种毫无意义的牺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棣内心深处,对儿子那份不顾一切的孝心,其实……是有一丝受用的,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纵容。

他一生杀伐果断,对敌人、对臣子、甚至对不听话的儿子,都可谓冷酷。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尤其是到了他这个年纪,面对一个才华横溢、对自己怀有赤诚孺慕之情的儿子,那份铁石心肠,也难免会裂开一丝缝隙。

老四宁愿不要皇位也要他平安,如今又因为不能随行保护而“不甘”、“执念”,甚至化悲愤为力量,刻苦磨练自身……这一切,都让朱棣在帝王的多疑与冷酷之下,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属于寻常人家的温情。

他禁止老四跟随,是出于大局和安全的考虑。但儿子有这份心,他心底里,并非全然是恼怒,反而有那么一丝……欣慰?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在内心深处某个角落,他或许隐隐期待着,万一……万一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能有这么一份力量,不顾一切地来寻他,来救他。

当然,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迅速被他强大的理智压了下去。他是大明的皇帝,不需要,也不能将希望寄托于这种不确定的、甚至可能带来更大风险的个人情感上。

“痴儿……”朱棣望着乾清宫外漆黑的夜空,低声自语了一句,语气复杂难明。随即,他便将这点涟漪压下,重新将精力投入到浩如烟海的北伐筹备事务之中。

朱高晟并不知道丘福已经将自己的“异常”禀报给了父皇,也不知道父皇那复杂难测的心思。他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白天处理着看似正常的政务(主要是利用暗卫网络熟悉情况,并未有大动作),晚上则继续投入到疯狂的体能和杀人技训练中。

在丘福那里,他主要练习马战刀法和长枪突刺,力求将力量与战场兵器完美结合。丘福得了朱棣的默许,教导起来也更加用心,甚至找来军中好手与朱高晟进行模拟对抗(当然是留有余地的)。朱高晟凭借着神力与日益纯熟的技巧,进步飞快,寻常军汉在他手下几乎走不过三合。

而在秘密训练场,他的训练则更加残酷和贴近实战。与“党卫军”教官的对抗,往往是真的拳拳到肉,招招凶险。他身上的淤青和细小伤口从未断过,但也正是在这种近乎真实的生死压迫下,他将那些阴狠的匕首技法、关节技、摔跤术,飞快地化为肌肉记忆。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糙铁,正在被反复锻打,剔除杂质,逐渐显露出内蕴的锋芒。系统赋予的“天生神力”不再是笨拙的力量,开始与各种杀戮技巧融合,衍生出属于他自己的、简洁高效的战斗风格。

于谦那边也传来了消息,“党卫军”已按照新的指令,完成了物资储备和分散待命。一切都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表面上波澜不惊。

朱高晟偶尔会停下训练,感受着身体里奔腾的力量和脑海中清晰的杀人技巧,心中那份跟随父皇北伐的执念,不仅没有因为父皇的禁止和京城的重任而消退,反而愈发坚定。

“父皇,您看着吧……”他擦去额角的汗水,眼神锐利如刀,“儿子不会成为您的累赘。必要的时候,我会用您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您身边。”

风暴来临前的平静,依旧在持续。但水面之下,渴望参与风暴的暗流,却在加速涌动。

相较于朱高晟在训练中逐渐找到信心和方向,于谦的心情则要沉重和焦虑得多。他就像一个走在悬崖边上的人,一边要小心翼翼地执行殿下那“阳奉阴违”的疯狂计划,确保“党卫军”这柄利刃在关键时刻能顺利出鞘且不伤自身;另一边,又要时刻担忧着殿下的安危,以及此事一旦败露可能引发的惊天巨变。

他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巨大的压力撕裂了。殿下展现出的治国才能和对未来的蓝图,让他看到了大明中兴的无限可能,他是真心愿意辅佐这位明主,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可偏偏这位明主,在涉及亲情时,却如此“不理智”,甚至可以说是“任性”!

这一日,于谦借着汇报天津卫新式舰炮试验进展的名义,再次秘密求见朱高晟。地点依旧选在了那间地下训练场,这里如今几乎成了他们密谈的固定场所。

训练刚刚告一段落,朱高晟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了汗水和训练留下的青紫痕迹,肌肉线条流畅而充满爆发力,与数月前那个略显文弱的亲王形象已是天壤之别。他正拿着布巾擦拭身体,见于谦进来,点了点头:“廷益,来了。舰炮进展如何?”

于谦看着朱高晟那身明显是经过极端刻苦训练才锤炼出的体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他先是例行公事地汇报了舰炮的改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语气平稳,条理清晰。

但汇报完毕后,他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告退,而是站在原地,沉默了片刻,脸上露出了挣扎的神色。

朱高晟察觉到他的异常,放下布巾,披上一件外袍,问道:“还有事?”

于谦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他抬起头,目光直视朱高晟,语气沉重而恳切:“殿下!臣……臣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讲。”朱高晟示意他继续说。

“殿下!”于谦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您可知您如今身系何等重任?!陛下北伐,将暗卫、将京畿安危托付于您,此乃何等信任!您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天津卫之新政、银行之创立、军械之革新,桩桩件件,皆利在千秋!大明之未来,亿万黎民之福祉,皆系于殿下之一身啊!”

他越说越激动,向前一步,几乎是在痛心疾首地低吼:“可您……您为何非要执着于亲身涉险,奔赴那九死一生的北伐战场?!战场之上,刀剑无眼,流矢横飞!纵有‘党卫军’护卫,纵有殿下您如今之神力与武艺,又能如何?!岂不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万一……万一您有丝毫闪失,陛下之托付何人承接?天津卫之基业何人维系?大明之未来……又将如何?!”

他看着朱高晟,眼中充满了不解与焦虑:“殿下!您如今已年近弱冠,却……却连妃嫔都未曾册立,更遑论子嗣!若您……若您真在北伐中有何不测,这大明江山,该由何人继承?!难道要再现建文旧事,引得宗室动荡,天下不宁吗?!殿下!为了大明社稷,为了江山永固,您……您当以自身安危为重,以延续国祚为重啊!”

于谦这番话,可谓是掏心掏肺,将他对朱高晟安危的担忧、对帝国未来的焦虑,以及那份作为臣子最根本的忠诚,毫无保留地倾泻了出来。他甚至直接点出了朱高晟尚无子嗣这个极其敏感且关键的问题!

朱高晟听着于谦这番情真意切、甚至有些僭越的劝谏,沉默了。训练场内只剩下两人粗重的呼吸声。

他理解于谦的担忧。于谦说的没错,从理性的、帝国的角度考虑,他现在的行为确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他就像是一个将所有赌注都押上的赌徒,赌的是自己的性命,也是帝国的未来。

子嗣……这个问题,他并非没有想过。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于传宗接代的紧迫感或许没有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强,但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一个没有明确继承人的君主,本身就是政局不稳的巨大隐患。历史上多少动荡,皆源于此。

他内心甚至也闪过一丝动摇。是不是……真的该考虑找个合适的人,留下血脉,就算自己真的遭遇不测,至少……帝国还能有一个拥有自己血脉的继承人,不至于彻底陷入混乱?这个念头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但立刻,这股动摇就被更强烈的情绪压了下去。是愧疚,是对父皇那份沉重父爱的回应,也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抬起头,看向于谦,眼神恢复了之前的坚定与冷静,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廷益,你的忠心,你的担忧,本王都明白。”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在地下室内回荡:“但有些事,不是用‘理性’和‘利弊’就能衡量的。父皇于我,不仅是君,更是父!他可以为我去死,我为何不能为他冒险?!至于子嗣、江山……”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决绝:“若我朱高晟,连自己的父亲都保护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为我赴死,那这江山,我不要也罢!一个无能护父、不孝不悌之人,有何资格君临天下,有何颜面面对朱家列祖列宗?!至于后继之人……太子大哥仁厚,若我真有不测,他便是最合适的人选!我相信,他会是一个守成之君!”

这番话,再次让于谦目瞪口呆,心中一片冰凉!殿下竟然……竟然决绝至此!连江山社稷、子嗣传承都无法动摇他保护父亲的决心!甚至说出了“江山不要也罢”这样的话!

“殿下!您……您怎能如此……”于谦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这位心意已决的王爷了。

朱高晟看着于谦那副痛心疾首却又无计可施的样子,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坚定:“廷益,不必再劝了。本王意已决。你只需做好你该做的事,确保‘党卫军’能随时出动,确保我们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这,便是你对本王,对大明,最大的忠诚和贡献。”

于谦张了张嘴,最终所有的话都化作一声长长的、充满无力感的叹息。他躬身一礼,声音沙哑:“臣……明白了。臣……告退。”

他转过身,步履有些蹒跚地离开了训练场。背影显得格外萧索和疲惫。

摊上这么一个有能力、有魄力、却又如此“感情用事”、不惜以身犯险的主君,于谦只觉得心累无比。但他能怎么办?除了竭尽全力,为殿下铺好后路,做好万全准备,他还能做什么?

于谦绝不会想到,他今日这番关于“子嗣”的苦谏,虽然被朱高晟一口回绝,但其担忧,却与远在紫禁城的永乐皇帝朱棣,不谋而合。

朱棣虽然表面上对朱高晟可能偷偷跟随北伐的事情不甚在意,认为其掀不起风浪,但内心深处,对于这个即将托付江山的儿子,岂会真的毫不关心?尤其是子嗣问题,这关乎国本,一直是朱棣的一块心病。

老四能力出众,心性也经过了他的考验,唯独在女色和子嗣上,似乎并不上心。以往他觉得儿子年轻,专注于正事也好。但如今即将赋予其重任,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了。一个没有继承人的储君,就像一座没有地基的高塔,随时可能倾覆。

于谦能想到的,老谋深算的朱棣又岂会想不到?甚至,他早已在暗中着手安排。

这一日,朱棣召见了礼部尚书和几位负责宗室事务的老臣。

“晟王年岁渐长,为国操劳,身边却无人照料。朕心甚念。”朱棣看似随意地提起,“皇室开枝散叶,亦是国之大计。尔等可有合适人选,堪为晟王正妃?”

几位大臣心中了然,陛下这是要为晟王选妃了!联想到近日朝中风传的陛下对晟王的格外倚重,甚至隐隐有超越太子之势,这场选妃的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这选出的,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国母!

众人不敢怠慢,纷纷献上早已准备好的名单,皆是家世清白、品行端方、素有贤名的勋贵或清流闺秀。

朱棣仔细地听着,偶尔问上一两句家世背景、父兄官职、女子性情如何。他听得很有耐心,但眼神锐利,显然心中自有衡量标准。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并不起眼的奏报上。上面推荐的是已故武定侯郭英的孙女,郭氏。郭英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将,虽已故去,但其家族在军中仍有一定影响力,且家风严谨,不涉党争。更重要的是,据密报所言,此女性情温婉娴静,知书达理,身体健康,并非那种喜好搬弄是非、干涉外事的性子。

朱棣沉吟片刻。老四性子执拗,颇有主见,若找一个家世太过显赫、或者性情强势的王妃,将来难免掣肘。郭家这样的将门之后,地位足够,又不会尾大不掉,女子性情也好,正是合适的人选。

“武定侯郭英,乃皇考旧臣,忠勇可嘉。其家风淳厚,朕素知之。”朱棣缓缓开口,定了调子,“其孙女郭氏,朕闻素有贤名。可着礼部依制考察,若果真品行无亏,可为晟王正妃之选。”

“臣等遵旨!”几位大臣心领神会,知道陛下心中已有人选,剩下的不过是走流程罢了。

一场关乎未来国母的姻缘,就在朱棣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中,悄然敲定。他甚至没有打算提前告知朱高晟。在他看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尤其是帝王家的婚姻,更是政治的一部分,由不得儿子自己做主。等北伐归来,一切尘埃落定,再行册封之礼便是。

朱棣此举,既是为了稳定国本,也未尝不是对朱高晟另一种形式的关心与安排。他希望在自己离开后,儿子身边能有一个知冷知热、能稳定后宅的女子,也希望大明江山,能早日迎来下一代的继承人。

只是,这位掌控一切的帝王并不知道,他那个“不甘心”、“执念深重”的儿子,此刻正磨刀霍霍,准备着一场完全出乎他意料的“远征”。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