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反抗的烽火继续在燃烧,而大夏帝国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搅屎棍”的角色。
另一项核心战略——“远交近攻”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首要目标便是欧洲大陆的新兴强权—德意志帝国。
1885年夏,由商务尚书林振邦和工部尚书徐建寅率领的大夏帝国经贸工业代表团,乘坐悬挂着豪华客轮,抵达了德国汉堡港。代表团成员包括了财政部、学部、皇家科学院的高级官员以及数十位帝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主。他们的到来,也在柏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经过一番紧张的前期磋商和礼节性拜会后,一场秘密会谈在柏林郊区一所戒备森严的别墅内举行。
德方代表是外交国务秘书伯恩哈德·冯·比洛和代表工业界及军方利益的克虏伯公司高级代表、德意志银行董事等人。
冯·比洛首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谨慎:“侯爵阁下,德意志帝国钦佩大夏帝国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惊人成就。然而,贵国目前与不列颠的紧张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我们的陛下和俾斯麦首相阁下希望了解,贵国寻求与我国合作的具体事务,以及……如何评估可能来自伦敦的反制?”
林振邦从容不迫地回应道:“比洛阁下,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大英帝国的霸权建立在全球贸易和殖民垄断之上,这难道符合德意志帝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吗?一个在太平洋拥有强大力量并愿意对德国商品和技术敞开大门的新兴国家,难道不是打破这种垄断和实现力量平衡的有效砝码吗?”
他顿了顿,观察着德方的反应,继续说道:“我们寻求的,并非一份针对任何国家的军事同盟条约——那对双方而言都为时过早且过于敏感。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性协作关系。”
“大夏帝国承认并尊重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及全球的合法权益与地位。相应的,我们也希望德国能以外交上的善意和理解,对待帝国在太平洋区域的合理存在和发展。在面对伦敦的无理压力时,一种心照不宣的政治声援,远比一纸条约更有力量。”
冯·比洛与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对方显然很清楚德国的顾虑和需求,提出的是一种低政治风险、高经济收益的务实合作。这非常符合俾斯麦目前“大陆政策”的基调:避免与英国直接冲突,但乐于在海外给英国制造麻烦并趁机发展自己。
“一种……建设性的战略协作。”冯·比洛重复了一遍,微微颔首,“这听起来是一个符合双方利益的务实框架。帝国政府原则上愿意在此框架下,与贵国发展更深层次的关系。”
......
核心的政治障碍初步扫清后,会谈进入了更实质性的经济工业领域。
徐建寅拿出了厚厚一叠合作清单,上面的数字让在场的德国工业巨头们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诸位,”徐建寅的声音显得平静,“大夏帝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我们迫切需要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德意志帝国,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工业实力。我们愿意用真金白银和市场,来换取这种合作。”
他逐项宣读,每一项都伴随着具体得数据:
1. 钢铁与机械: “帝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钢铁产量提升至100万吨。我们希望与克虏伯公司合作,在神都附近兴建一座年产30万吨钢材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体,包括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全套设备和技术授权。首批订单价值约8000万马克。同时,我们希望订购大型蒸汽锻压机、重型机床等设备,价值2000万马克。”
2. 化学工业: “我们希望与巴斯夫(bASF)等公司合作,在帝国建设现代化合成氨工厂、煤化工厂(提炼焦油、苯胺染料)和制酸厂。首批合作项目总投资预计4000万马克。”
3. 电力与通讯:“我们希望与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进行全面合作。铺设连接帝国主要州府的地下电报电缆网络,并合作建设电话交换局。项目总额预计5000万马克。”
4. 航运与贸易: “大夏皇家航运公司计划向德意志帝国的造船厂订购8艘万吨级现代化蒸汽货轮,订单总额约1200万马克。此外,帝国财政部愿意将存在伦敦的部分黄金储备转移至德意志银行,并将每年对德采购的大部分结算通过德国银行进行,初步预计每年可带来超过1亿马克的金融业务量。”
5. 原材料供应: “帝国承诺,未来十年内,每年向德国稳定供应优质铁矿石200万吨、炼焦煤150万吨、铜锭5万吨*铅锌矿石10万吨以及优质羊毛5万吨,价格给予长期优惠。”
这一连串天文数字的订单,让德方代表几乎无法保持镇定。这不仅仅是巨额利润,更是可以让德国再上一个台阶的引擎啊!克虏伯的代表几乎是立刻表态:“克虏伯公司完全有能力并愿意承接所有这些项目!我们将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和最顶尖的技术!”
.......
林振邦笑着接着补充道:“此外,大夏帝国希望能与德国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派遣200名优秀的帝国学生赴德国留学,专业涵盖机械、化工、冶金、物理、医学、法学。同时,我们以三倍于德国国内的薪资,诚聘100名德国各领域的专家、工程师、教授前往大夏帝国任教和工作,为期至少五年。”
冯·比洛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份合作清单的分量。这几乎是在帮助大夏全方位地建设一个现代工业国家,而德国将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战略原材料供应以及全球影响力的延伸。虽然这会得罪英国,但与获得的收益相比,风险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侯爵阁下,”冯·比洛终于露出了笑容,“我必须说,贵国展现出的诚意和远见令人印象深刻。德意志帝国看到了与大夏帝国合作的巨大潜力。我们将以最快速度将这些合作意向呈报给我们的陛下和首相阁下。我相信,一个互惠互利的德夏合作关系,是我们共同希望的。”
会谈结束后,双方举杯相庆。林振邦和徐建寅相视一笑,他们知道,陛下交给他们的任务,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用帝国的市场和资源,他们终于在欧洲的外交壁垒上,撬开了一道裂缝。
大夏帝国,不再是孤独地面对大英帝国的“狂风骤雨”。
而柏林,也开始认真思考,一个强大的且亲德的大夏在太平洋的存在,对全球力量平衡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