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森站在特勤局临时搭建的调查指挥车前,耳边是轰鸣作响的便携发电机。指挥车外的街区仍封锁中,战术灯照亮破碎的街道,警方在废墟里寻找最后的残骸。
“回音净化”行动后的三小时,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得像钢丝。
“嫌犯仍未找到,但我们发现了通讯频段异常的数据包。”特勤局的技术主管卡斯特洛把数据板递过来,眉头紧锁。
汉森扫了一眼屏幕,一排排绿色代码飞速滚动,那是来自一部被炸毁的手机芯片中残留的信号。碎裂的镜头、断裂的电容,在技术员手中拼接出一个粗略的通讯记录图谱。
“这是‘c14’内部网络的短波回链,重定向频段在134.87兆赫兹到135.13之间,是特定军方通信频道的旧频率。”卡斯特洛沉声道,“他们正在模拟退役部队间的加密协议。”
“换句话说,c14不仅仅是一个犯罪组织。”汉森叹了口气,“他们在模拟‘准军事编制’的通信系统。”
这不是好消息。
因为那意味着他们拥有严密的训练,层级指挥,乃至退役人员背景。
“我们需要锁定这个频段的最近一次发射位置。”汉森转头,“国土安全局的移动监听车在哪里?”
“第五街北侧,小巷里的消防通道入口。”一名女特工应声。
“调车,带我过去。”他拎起外套,带上了指挥耳麦。
---
五分钟后。
监听车内,国土安全局的频谱分析仪持续发出蜂鸣声。
“刚刚我们捕捉到一次信号反弹。”分析员汇报道,“回声只有0.23秒,但足以定位。”
地图自动生成三维投影,红点闪烁在西南角——一座已经废弃的工业锅炉厂。
“那里……是本市最大的一处历史遗迹。”汉森眉头一皱。
卡斯特洛跟进:“很早以前是钢材冶炼厂,十年前就停运了。安保形同虚设,地下管道连着整个西区。”
“太他妈完美了。”汉森冷笑,“我们该动手了。”
---
清晨五点,行动开始。
这次是三部门联合行动:LApd特勤队、联邦特勤局、国土安全局特遣组。共计41人,分为四组:南北包抄、东侧强攻、西侧拦截。
汉森身着便衣,带领突击组c1。
“目标不是清场,是截获。”他重复着指令,“我们要活口,要人,要源头。”
无人机缓缓升空,热成像扫描整栋厂房,发现至少五个移动目标。地下一层疑似有隔热屏蔽结构,意味着有暗道或者防爆室。
“动。”他说。
突击组翻越围墙,战术步伐疾行,悄无声息地靠近主厂房。地上的铁轨早已锈蚀,但仍能感受到工业时代残余的冷冽。
枪声响起,是西侧组触发了报警线。
“所有人加速推进!”汉森一边喊一边跃入门厅,长枪平举,率先冲进楼梯间。
他的眼睛像猎鹰一样扫过每一个角落。
---
五分钟后,战斗结束。
现场抓获三人,两人击毙。
地下室内找到了一个简易的服务器阵列——不是数据中心,而是离线的加密中继站。粗糙,却极其专业:每一条线路都用了光纤干扰装置,每一个交换模块都有独立供电与紧急自毁机制。
他们差一点,就什么都拿不到。
但差一点,永远是汉森的专长。
“这就是c14的本地指挥节点。”他望着眼前这个“信息洞穴”,“他们在城市底层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
技术组抢救出三枚硬盘,一部安卓系统的终端残片,和一页手写的频段对照表。
最引人注目的,是硬盘中发现的两段加密视频。
第一段,是内部会议记录,模糊的面孔、变声器遮掩身份,但有一个名字反复出现。
“赫尔曼。”
那是个没人愿意提起的代号,在多个非法武装调查中浮现,却从未被确认真实身份。
第二段视频,来自一个审讯室。
画面中,是一名国安局叛逃人员,他的胸口贴着血迹斑斑的传感器,显然正遭受逼供。他说出了两个词:
> “回声计划……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汉森在会议室里重复这个词。
“是的。”卡斯特洛盯着画面,“他们的第一阶段是试点实验,第二阶段就是行动模式的复制和外扩。”
“换句话说——”汉森看向投影屏幕,“他们准备在其他城市,复制这场灾难。”
洛杉矶,只是开始。
---
与此同时。
一台黑色加密卫星电话在某地响起,一个声音冷漠地说:
“汉森已经咬到边缘了,是时候启动‘梦回协议’。”
屏幕上闪现一个城市坐标——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