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一世,姐的爱情只甜不虐
第44章 槐树下的橘子树
初夏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院角洒下斑驳的光影。苏晴蹲在翻好的土地旁,手里攥着棵半人高的橘子树苗,根部还裹着湿润的泥土——是陆屿托老家的亲戚寄来的,说是“最适合种在院子里的蜜橘品种”。
“妈妈,要我帮忙吗?”六岁的橘子扛着小铲子跑过来,粉色的小围裙上沾着点泥土,像只刚从菜园里打滚回来的小兔子。她去年在幼儿园学了“植物生长”的课程,回来后天天念叨着“要种橘子树,结了果给爸爸妈妈做橘子糖”。
苏晴刚要说话,身后就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陆屿拎着水桶走过来,把手里的园艺剪递给苏晴:“先把多余的枝桠剪掉,成活率高。”他蹲下身,手把手教橘子扶着树苗,“小铲子要这样挖,别把自己的鞋子弄脏啦。”
一家三口围着小树苗忙碌时,巷口的王阿姨端着盘刚蒸好的槐花糕路过,笑着打趣:“这是要种橘子树啊?等结果了,可得给我们尝尝鲜!”
“一定!”苏晴接过槐花糕,香气瞬间漫开来,让她想起小时候妈妈蒸的槐花糕,也是这样甜糯。她回头看了眼陆屿,他正帮橘子擦去手上的泥土,动作温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从高中时帮她擦嘴角的糖渣,到现在帮女儿整理衣角,他的温柔从来没变过。
树苗栽好后,橘子非要挂上自己画的“保护牌”——纸上画着三颗手牵手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这是我们的橘子树”,还贴了颗橘子形状的贴纸。陆屿蹲在她身边,用透明胶带把牌子固定在树干上,笑着说:“等橘子树长高了,我们就在树下搭个秋千,夏天乘凉吃橘子。”
傍晚做饭时,苏晴把剩下的槐花糕切成小块,蒸了碗槐花蜜粥。陆屿抱着刚画完画的橘子走进厨房,小家伙举着画纸凑到苏晴面前:“妈妈你看,我画了我们和橘子树,还有老槐树!”
画纸上,老槐树和小橘子树并排站着,树下摆着张小桌子,一家三口坐在桌边吃橘子,天空上飘着橘子形状的云朵。苏晴摸了摸女儿的头,忽然想起高三那年,陆屿也是这样,把她的样子画在速写本里,藏着满心的欢喜。
“粥好了。”苏晴盛了碗粥递给陆屿,他却先舀了一勺吹凉,喂给旁边馋得直咂嘴的橘子。橘色的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三人交叠的手上,像镀了层温暖的金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橘子树渐渐抽出新叶,老槐树上的槐花谢了又开。有天放学,橘子蹦蹦跳跳地跑回家,举着张奖状喊:“妈妈!我画画比赛得第一名啦!”
奖状上的画,正是院角的老槐树和橘子树,树下的一家三口笑得眉眼弯弯。苏晴把奖状贴在客厅的墙上,和当年陆屿的毕业画展证书、自己的文学竞赛奖状挨在一起。陆屿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你看,我们的小橘子,跟深秋的某个周末,陆屿真的在橘子树下搭了个秋千。橘子坐在秋千上,苏晴推着她轻轻晃,陆屿则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拿着速写本画下这一幕。风一吹,橘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老槐树的落叶飘落在画纸上,像天然的装饰。
“爸爸,你要把画送给我吗?”橘子从秋千上跳下来,凑到速写本前。
陆屿笑着点头,在画纸右下角签下名字和日期:“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这画里藏着我们家的甜。”
苏晴看着父女俩的身影,忽然想起重活过来的那个清晨。她曾以为这辈子只会重复苦涩,却没想到在巷口的老槐树下,遇见了那个愿意和她一起种橘子树、搭秋千、画生活的人,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了藏在细节里的糖。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光洒在老槐树和橘子树上,也洒在一家三口的笑脸上。苏晴知道,往后的岁月里,这两棵树会一起长高,秋千会摇出更多笑声,画纸上会添上更多温暖的瞬间——而这样的人生,只会甜,不会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