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笑笑,转而严肃道:
“所以........杨师侄她该不会是........因着我那天的话,生气了吧?”
江少恭连忙否认:
“银师叔莫要多心,小师妹她明白,银师叔是好意,她只是想通了一些事,这次的大比,想赢的更漂亮些。”
银月了然:
“这么说,杨师侄先前莫非,还打算让着你七师妹?”
江少恭没否认:
“最初知晓银师叔时,我对银师叔的印象,是清冷不染凡尘,现在才发现,银师叔真是各方面,都很优秀,就连人性,都看得格外透彻。”
银月耸耸肩:
“不是我透彻,你们只是当局者迷,感情这东西,它本就有偏好的。”
“对了,那你那七师妹........”
江少恭了然,倒也没隐瞒:
“那天听完你所说,我回去认真回忆了良久,这才发现自己曾经,未曾注意到的许多细节,
虽说她喜欢我是她的事,我不该强制去干涉,可很明显,她已经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
所以第二天,我去找了她,明确告诉她,我目前没有,要找道侣的打算,即便要找,我对她也没有男女之情,
我担心她臆想,再迁怒了旁人,就特意留意了两天,发现师尊特意找了她,给她安排了好多事。
我猜师尊也是想,让她没工夫想七想八,我就再没关注她。”
银月点点头,眼看快到目的地了,也就没再多说,心中倒是了然,难怪没工夫来找她,
现下多半是抽空,或装乖迷惑了贺月娥,银月猜的没错,自打江少恭和她谈完,
薛小琴就彻底,怨恨上了银月,她认为是银月,拆穿了这件事,还撺掇江少恭远离她,
若没有银月,江少恭一定不会,这般对待她,她却忘了,以前即便没有银月,江少恭对她,也是疏离淡漠的。
当然,薛小琴也明白,银月是她动不得的人,她得想个万全之策,既能毁掉银月,又牵扯不到自己,
只不过,还未等她筹谋,就被贺月娥叫去,给她安排了一堆杂活,对她的日常,也突然紧盯起来。
贺月娥虽什么都没说,薛小琴结合前后,已经自我脑补出,银月在贺月娥面前,如何编排她的大戏,
也因此,薛小琴更恨银月了,可惜有贺月娥盯着,她更不敢轻举妄动,唯有小心图谋。
薛小琴知道,贺月娥只是表面严厉,实则最是心软,不然也不会,被杨乐乐哄得找不着北,
于是,薛小琴也装作,她知道错了的样子,每日认真严格,心无旁骛,让贺月娥看到了她的改变。
贺月娥也想看看,薛小琴是真的改了,还是装给她看得,干脆也就顺势,放宽了对她的盯梢,
薛小琴有了空闲,按捺了两日后,便忍不住隐晦的打听,银月的情况,得知她时常来,长老院这边的炼丹房。
薛小琴今日便抽空,来看看能不能找到些突破口,却没想到,竟看到江少恭和银月,一起从炼丹房出来,
看二人那闲适熟稔,且有说有笑的样子,薛小琴就恨不得,刮花了银月的脸,彻底毁掉银月。
薛小琴知道银月,感知十分的敏锐,故而也不敢靠太近,远远自虐般的看着,直到二人进到屋内,她才不甘的离开........
********
三日后,上古残方缺失的部分,被银月四人全部试炼完,可惜没找到完全匹配的,
所幸找到了可替代的,丹药药效虽大大降低,但聊胜于无,其他的残方,还需要讨论。
考虑明日就是大比了,秦淑敏和赵日山,都需要做评判,江少恭需要参比,银月也收到了,贺月娥的邀请,
四人干脆约定,等大比结束后,再继续研讨,剩下的几张残方。
第二天一早,银月随着贺月娥,一起来到大广场上,此时广场上,已经坐满了人,
见贺月娥出现,维持秩序的长老,上到高台对众人示意了下,场上很快安静下来。
贺月娥和银月打了声招呼,闪身上到高台,看向众人扬声道:
“竞技,是为了敦促,切磋,是取长补短,作为宗主,我希望我宗的弟子,每年都能有所提升,好了,话不多说,我宣布,大比现在开始。”
银月通过江少恭,了解了大比的大概流程,丹宗的大比,分为文试和炼丹,文试考的是药理,药性和丹方,
每次都是先文试,文试过关者,才能继续参加后面的炼丹,此时广场内,已经分四个区域,摆放好了矮桌蒲团。
区域从左至右,分别为:筑基组,金丹组,元婴组和长老组,是的,在丹宗,除非是像秦淑敏,和赵日山这般的,
品级已经足够高的,即便是成为了长老,也是要参加大比的,不单单是切磋,也是实力的验证。
随着场内被结界罩住,文试也正式开始,贺月娥看向银月,笑着询问:
“有没有兴趣,和长老们切磋一下?”
银月果断拒绝:
“得了吧,这若让宗主知道,我在宗门还怎么低调?”
贺月娥好笑的拆穿:
“你以为你不参加,回去后秦宗主,就不会找你?”
银月勾了勾唇:
“我该冲击元婴了,回去是要闭关的,等我闭关出来,还得出去历练,完成宗门任务呢。”
贺月娥:“呵呵,不愧是你。”
文试规定是一个时辰,但凡参加大比的,基本功都很扎实,所以文试很少会刷掉人,
不过文试的过程,十分无聊且枯燥,贺月娥干脆拿出茶点,和银月边喝边闲聊。
下午的炼丹赛,才有了些看头,为了公平公正,丹炉和炼丹的材料,都由丹宗统一提供,
至于其他的,比如异火的阶品,修为的差距,这个就没办法,完全做到公平了。
参赛的人虽多,但群体赛的赛制,进度也很快,一下午筑基期的比赛,就已经决出了前十,
入夜,银月正倚靠在榻上,翻看着从丹宗藏书阁,借来的古籍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