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武泰元年春末,汴梁城的晨光比往日来得更沉缓些。

寅时刚过,东方天际还只泛着一抹极淡的鱼肚白,皇城根下已传来甲叶碰撞的清脆声响,如流水般漫过朱雀大街。

这座承载了后梁数十年国运的都城,今夜无眠寻常百姓家的窗棂后,总有人影攒动,偷偷望着皇城方向那片彻夜未熄的灯火。

街角的酒肆茶坊里,零星坐着几个赶早的商贩,压低了声音议论着今日的大事,指尖的热茶凉了大半也浑然不觉。

皇城之内,更是一派庄严肃穆。

从承天门到太极殿,再延伸至南郊的圜丘祭坛,每隔三步便立着一名甲士。

他们身着乌黑发亮的明光铠,胸甲上的兽面纹在宫灯映照下泛着冷光,手中长枪的枪尖斜指地面,映出点点星火。

甲士们身姿挺拔如松,呼吸匀净,唯有偶尔转动的眼睫,泄露了内心的郑重今日,是天下权柄易主的日子,禅让大典与封后大典将同日举行,这是汴梁城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盛事。

文武百官早已齐聚太极殿前的广场,按品级分列两侧。一品大员身着绯色朝服,腰间佩着金鱼袋,头戴进贤冠,冠上的梁数清晰可辨;低品级的官员则着青、绿色朝服,虽位次居后,却也挺直了脊背,目光灼灼地望向皇城正南方向。

不少老臣鬓角已染霜雪,手中握着象牙笏板的指节微微泛白他们亲历了后梁的兴衰,如今亲眼见证新旧更替,心中既有对旧朝的唏嘘,也有对新朝的期许。

皇城南郊的圜丘祭坛,工匠日夜加点修缮的。

这座三层青石垒砌的高台,每层都环绕着白玉栏杆,栏杆上雕刻着云纹,从下往上望去,宛如架在云端的仙台。

祭坛最上层的中央,摆放着一尊青铜大鼎,鼎身铸着饕餮纹,腹中早已备好松木,只待祭典开始便可点燃。

鼎的两侧,依次陈列着太牢三牲整头的黄牛、肥羊与野猪,皮毛打理得油光水滑,静卧在铺着朱红绸缎的案几上,旁侧还摆放着爵、簋、豆等礼器,器身镶嵌着绿松石,在晨光中闪着温润的光。

辰时整,礼官的唱喏声划破寂静:“吉时到,新君登坛!”

话音落,鼓乐声起。

十二面编钟在祭坛东侧奏响,钟声浑厚悠远,穿透晨雾,传遍南郊;西侧的排箫与笙笛相和,曲调肃穆庄重,引得周围的松柏都似在静静聆听。

在这礼乐声中,徐天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步从祭坛东侧的阶梯走来。

那衮服是玄色的底,朱红的边,衣料是江南进贡的云锦,触手如脂,上面用金线绣着十二种纹样——日、月、星辰绣在后背,取“照临四方”之意。

山纹绣在左肩,象征“稳重镇安”;龙纹盘绕在右袖,代表“变化无穷”;华虫(锦鸡)纹缀在胸前,寓意“文采昭彰”;宗彝(祭祀礼器)、藻(水草)、火(火焰)、粉米(米粒)、黼(黑白斧形)、黻(青黑弓形)则依次绣在衣摆与衣襟处,每一种纹样都针脚细密,栩栩如生。

他头戴的冕冠,顶部是一块长方形的白玉版,前后各垂着十二串旒珠,每串旒珠由十二颗白玉珠组成,行走时旒珠轻轻晃动,却始终不触碰到他的脸颊,恰合“帝王不视非、不视邪”的古礼。

徐天的步伐不快,每一步都踩在礼乐的节拍上,身姿挺拔如劲松,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身后三步远,跟着朱友贞这位后梁的末代皇帝,今日穿的是降王礼制的素色朝服,衣上无任何纹样,腰间只系着一条黑色丝带,头戴的冠冕也没有旒珠,显得格外素净。

朱友贞的脸色有些苍白,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是昨夜未眠,他的双手交握在身前,指节微微泛白,步伐也有些虚浮,与身旁徐天的稳健形成了鲜明对比。

礼官引着二人登上最上层祭坛,徐天站在青铜鼎前,朱友贞则立在鼎的西侧,面向徐天,微微垂首。

此时,张谏捧着一卷用朱砂写就的祭文,从西侧阶梯快步登上祭坛,他身着深青色祭服,衣上绣着翟鸟纹,手持祭文的双手稳如磐石,待站定后,清了清嗓子,以洪亮的声音开始诵读:

“维武泰元年,大梁皇帝臣友贞,敢用玄牡,昭告皇天后土:梁德既衰,天命靡常,乃眷南顾,授命于吴……”

祭文的声音在南郊上空回荡,一字一句都清晰地传入在场众人耳中。

文中历数了后梁近年来的失德之举宠信宦官、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以致“民怨沸腾,四方叛离”。

又言吴王徐天“起于布衣,心怀天下,提剑扫寇,救万民于水火”,实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

读到动情处,张谏的声音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激昂;而站在一旁的朱友贞,头垂得更低了,肩膀微微颤抖,似是在压抑着什么。

最后,祭文以一句“友贞畏天之威,不敢不禅,谨逊位于吴王徐天。惟神明其鉴之!”收尾。

张谏读完,将祭文双手捧给朱友贞,朱友贞接过,双手递向徐天。

徐天郑重地接过祭文,展开看了一眼,随即走到青铜鼎前,将祭文投入鼎中。

早已备好的火种被投入鼎内,松木瞬间燃起,火焰舔舐着祭文,很快便将其化为灰烬。

一缕青烟从鼎口升起,笔直地冲上云霄,恰在此时,东方天际的朝阳破开云层,金色的阳光洒在祭坛上,在场的百官与甲士皆以为祥瑞,纷纷屏息凝视,眼中满是敬畏。

圜丘祭天礼毕,徐天与朱友贞一行人返回皇城,前往太极殿。

此时的太极殿早已布置妥当,殿内的梁柱上缠绕着朱红的绸缎,殿外的广场上,文武百官依旧按品级排列,只是神色比之前更为郑重。

徐天从东侧阶梯升殿,朱友贞则从西侧阶梯跟上,二人在殿中站定,面对百官。

朱友贞首先开口,他的声音有些微颤,却努力保持着平稳,目光扫过殿内的百官,最终落在徐天身上:“朕承祖宗基业,登基以来,本欲安天下、抚万民,使百姓安居乐业,使社稷长治久安。然朕德薄能鲜,无治国之才,又轻信奸佞之言,致令四海鼎沸,生灵涂炭——中原之地,饿殍遍野;江南之境,战火纷飞。朕每念及此,便夜不能寐,深感有负祖宗,有负万民。”

说到此处,朱友贞的声音哽咽了一下,他抬手擦了擦眼角,继续道:“今吴王徐天,圣武明德,雄才大略,自起兵以来,平定叛乱,安抚流民,所到之处,百姓归心。此乃上天眷顾,授其天命。朕愿效尧舜之事,禅位于吴王,望吴王能承天命,安天下,抚万民,不负苍生所望。”

说罢,朱友贞转身,从身旁内侍手中接过一方玉玺。

那是传国玉玺,用整块白玉雕琢而成,玺钮是一条螭龙,龙身盘绕,鳞爪分明,栩栩如生;玺面刻着八个篆书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体遒劲有力,历经数百年传承,依旧清晰可辨。

玉玺在晨光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触手微凉,却似有千钧之重。朱友贞双手捧着玉玺,缓步走到徐天面前,将其高高举起,递向徐天。

徐天望着那方玉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激动,有郑重,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缓缓抬起,接过玉玺。

当他的手指触碰到玉玺的瞬间,仿佛感受到了数百年王朝更迭的重量,也感受到了亿万生民的期盼。

他握紧玉玺,抬眼望向殿内的百官,高声道:“孤本一介布衣,恰逢乱世,民不聊生,遂提三尺剑,非为一己私利,实乃欲救万民于水火,安天下于乱世。数年来,蒙诸位将士浴血奋战,蒙诸位贤臣辅佐,方能有今日之局。今陛下以社稷相托,孤若推辞,便是有负天命,有负万民。孤,敢不从命!”

话音落,礼官捧着一卷禅让诏书走上前来,徐天接过诏书,展开宣读。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穿透殿宇,传到殿外的广场上:“……自今日起,改元武德,国号大吴,定都汴梁。大赦天下,凡武泰元年四月初一之前,除谋逆、弑亲之罪外,其余罪犯皆免其刑;与民更始,免除天下百姓今年半数赋税,以慰民心……”

诏书宣读完毕,徐天将诏书交还给礼官,转身面向百官。

此时,宰相张谏率先跪下,高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紧接着,殿内的百官纷纷跪下,殿外的官员也跟着跪拜,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太极殿内外:“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九霄,久久不息,连殿外的松柏都似在随之颤动。徐天站在殿中,望着下方跪拜的百官,眼中没有丝毫骄矜,只有对未来的郑重。他知道,这跪拜的背后,是亿万生民的期盼,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禅让礼毕,封后大典随即开始。殿外传来女官的唱喏声:“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清珞身着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在十余名女官的簇拥下,缓步从太极殿东侧的偏门走入。

那祎衣是玄色的,衣上用五彩丝线绣着翟鸟纹,翟鸟的羽毛层次分明,展翅欲飞;衣摆处缀着珍珠串成的垂饰,行走时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她头戴的九龙四凤冠,冠上镶嵌着数十颗珍珠与红宝石,九条金龙环绕着冠顶,龙身弯曲,龙爪张开,似在守护着中央的一只金凤;金凤的口中衔着一串明珠,垂在朱清珞的额前,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映衬得她面容愈发清丽。

朱清珞的步伐优雅而稳健,她的脊背挺得笔直,目光平静,没有丝毫怯场。女官们手持宫扇,分列在她两侧,宫扇上绣着缠枝莲纹,随着步伐轻轻摆动,为她遮挡着殿外的风。当她走到殿中时,徐天从御座上走下来,亲自上前迎接。

徐天接过礼官手中的册后诏书,展开,以温柔却不失庄重的声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朱氏清珞,毓秀名门,秉德柔嘉。昔年孤在微时,尔便伴于左右,患难与共;及孤起兵,尔辅政于帷幄,献良策,安内宅,使孤无后顾之忧。今孤承天命,登大宝,念尔贤德,特册立尔为皇后,正位中宫。望尔今后母仪天下,表率六宫,协孤治理社稷,安抚万民。钦此!”

朱清珞闻言,缓缓跪下,双手举过头顶,从礼官手中接过册宝。册是用黄金打造的,上面刻着册后诏书的内容;宝则是一方玉印,印面刻着“皇后之宝”四字。她接过册宝后,轻声道:“臣妾谢陛下隆恩,愿为陛下分忧,为社稷祈福。”

说罢,她缓缓起身,与徐天并肩而立。

此时,殿内的老臣们暗自唏嘘他们中不少人曾见过朱清珞,那时她还是后梁的公主,天真烂漫,如今却成了新朝的皇后,身份的转变,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原户部尚书王大人望着朱清珞,眼中满是复杂他曾是后梁的旧臣,如今归降新朝,见昔日的公主成了新后,心中既有对旧朝的感慨,也有对新朝的期许。

徐天牵着朱清珞的手,走上御座,二人并肩坐下。百官再次跪拜,高呼:“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依旧洪亮,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二人身上,似在为这对夫妻镀上一层金光。

双典礼毕,百官起身,按序站立。宰相张谏率先从队列中走出,他身着绯色朝服,手中捧着一卷奏疏,缓步走到殿中,跪下道:“陛下,臣张谏谨呈《武德新政疏》,愿为我大吴王朝的长治久安,献微薄之力。”

徐天示意内侍接过奏疏,展开细看。张谏则跪在地上,开始逐条讲解:“臣所提新政。其一,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自战乱以来,百姓困苦,应免除今年半数赋税,明年起,每亩田税降至三成,严禁地方官员额外加征;其二,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凡官员贪赃枉法者,无论品级高低,皆严惩不贷,抄没家产,以儆效尤;其三,重建科举,广纳贤才自后梁末年科举废弛,致使寒门子弟无报国之门,应恢复科举,每三年一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张谏逐条讲解,每条新政都切中时弊。

徐天闻言,满意地点头:“卿所言极是,准奏。”

十条新政讲解完毕,徐天逐一批示“准奏”,然后放下奏疏,看着殿内的百官,补充道:“诸卿所提新政,皆切中要害,朕甚为欣慰。然朕还有一事要补充前朝宗室,皆赐爵禄,保全富贵。朱友贞改封梁国公,赐第京师,赏钱百万,绢千匹;其余宗室子弟,皆按品级赐爵,食邑如故,不得苛待。”

此言一出,殿内原本心怀忐忑的后梁旧臣纷纷松了口气。

朱友贞站在殿角,听到这话,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眼中露出一丝感激,他原本以为,自己禅位后会被软禁,甚至性命难保,如今却能得封国公,保全富贵,已是意外之喜。

王大人偷偷擦了擦汗,与身旁的吏部侍郎交换了一个眼神,眼中满是释然他们这些后梁旧臣,最担心的便是新朝会清算旧账,如今陛下既然承诺保全前朝宗室,想来也不会为难他们这些旧臣。

大典结束后,徐天身着戎装,前往皇城西侧的校场检阅三军。

此时的校场早已人山人海,十万将士列阵以待,分为步兵、骑兵、弓箭兵三个方阵,每个方阵都排列得整整齐齐,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

步兵方阵在前,将士们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枪,枪尖斜指地面,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骑兵方阵在中间,将士们骑着高头大马,马身上披着红色的马甲,马甲上绣着“吴”字,将士们手持大刀,腰间挎着弓箭,神态威武;弓箭兵方阵在最后,将士们身着轻便的皮甲,手中握着长弓,箭囊里装满了箭矢,随时准备发射。

校场的中央,搭建了一座高台,高台上插着一面巨大的“吴”字旗,红色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徐天登上高台,站在旗帜下,望着下方的十万将士,心中豪情顿生。他抬手,示意将士们安静,然后高声呼道:“将士们!今日,孤已承天命,登大宝,建立大吴王朝!从今往后,天下归一!尔等皆是从龙功臣,孤必不负尔等!”

声音通过传令兵的传递,传遍了整个校场。将士们闻言,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纷纷挺直了脊背,齐声高呼:“陛下万岁!”

徐天微微一笑,继续道:“今日检阅三军,朕有重赏!士卒每人赐钱千文,绢一匹;校尉升都尉,都尉升将军,各赐田百亩;将军以上,按功行赏,封爵赐邑!此外,凡战俘,愿归乡者,发给路费千文,助其返乡;愿留军者,编入行伍,与我大吴将士同等待遇,不得歧视!”

话音落,校场瞬间沸腾起来。士卒们欢呼雀跃,有的挥舞着手中的长枪,有的敲击着身上的铠甲,声音震耳欲聋;战俘们站在校场的一侧,听到这话,有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的跪在地上磕头感谢,有的则坚定地站出来,表示愿意留在军中,为大吴王朝效力。

徐天望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他抬手,示意将士们安静,然后道:“将士们!天下虽定,但四方仍有不臣之辈,一统天下之路,任重道远。朕希望,尔等能继续奋勇杀敌,为我大吴王朝开疆拓土,为天下百姓创造太平盛世!”

“愿为陛下效死!”十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得校场的地面都似在颤动。徐天满意地点头,走下高台,骑马绕着校场巡视了一圈,与将士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将士们见陛下如此亲民,心中更是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陛下肝脑涂地。

校场阅兵结束后,皇宫内大摆筵席,宴请文武百官。太极殿内,灯火通明,数十根巨大的红烛立在殿内的角落,烛火跳动,将殿内映照得如同白昼。

殿内的桌椅按品级排列,御榻在正中,铺着明黄色的锦缎,徐天与朱清珞并肩坐在御榻上,接受群臣的敬酒。

宴席上的菜品极为丰盛,有烤全羊、清蒸鱼、红烧鹿肉等山珍海味,也有糕点、水果等精致点心。酒器是用白玉打造的,杯中盛满了西域进贡的葡萄酒,酒香醇厚,入口甘甜。百官按序上前敬酒,徐天与朱清珞一一回应,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席间,徐天特召段凝等后梁降将上前。段凝身着新的官服,略显拘谨地走到殿中,跪下道:“臣段凝,参见陛下、皇后娘娘。”

徐天抬手,示意他起身,温言抚慰道:“段将军不必多礼。天下本一家,何分南北?卿等弃暗投明,归顺我大吴,皆是国家柱石。今后,卿当尽心辅佐朕,为天下太平贡献力量,朕必不会亏待卿。”

说罢,徐天亲自为段凝斟了一杯酒,递给他。段凝接过酒杯,双手颤抖,眼中满是感动,哽咽道:“臣谢陛下隆恩!臣必尽心竭力,为陛下效死,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徐天点点头,又对张谏、高郁等旧臣道:“张相、高卿,你们跟随孤多年,从光州到汴梁,历经风雨,辛苦了。开创之臣,当与国同休。望诸公今后能同心协力,辅佐朕治理社稷,共造太平盛世。”

张谏、高郁等人连忙跪下,道:“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天示意他们起身,举杯道:“诸卿请起!今日是大喜之日,朕与诸卿共饮此杯,祝愿我大吴王朝国泰民安,长治久安!”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和,举杯饮酒。殿内的气氛愈发热烈,百官们纷纷畅谈未来,诉说着对新朝的期许,偶尔还会回忆起过去的战乱岁月,感慨今日太平的来之不易。

华灯初上,盛宴方散。徐天携朱清珞回到临时寝宫,这原是朱清珞未出阁时的居所,位于皇城东侧的长乐宫,徐天特意安排在此歇息,只为让她能感受到一丝熟悉与温暖。

寝宫的布置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模样: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梨花木书桌,桌上还摆着朱清珞过去用的笔墨纸砚,砚台里的墨汁早已干涸,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痕迹。

书桌旁是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诗词集与女诫,书页有些泛黄,显然是经常翻阅的,房间的中央放着一张拔步床,床上铺着粉色的锦缎被褥,床帘上绣着缠枝莲纹,与当年一模一样。

屏退左右,夫妻二人相对而坐。

朱清珞走到书桌前,轻抚着熟悉的窗棂,窗棂上雕刻着梅花图案,是她当年亲手挑选的。她感慨道:“少时在此读书习字,常常望着窗外的梅花发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以皇后的身份归来。”

徐天走到她身边,握紧她的手,手上传来的温暖让朱清珞心中一暖。徐天柔声道:“这些年来,委屈你了。你本是金枝玉叶,却跟着我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从今往后,我要让你母仪天下,享尽尊荣,再也不让你受半分委屈。”

朱清珞却轻轻摇头,转身望着徐天,眼中满是坚定:“妾不求尊荣,只求陛下能实现今日在朝堂上的誓言,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之苦。”

徐天闻言,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他走到房间中央,望着窗外的夜色,沉声道:“今日在朝堂上,看着百官跪拜,听着三军欢呼,我突然明白:得天下易,治天下难。这万里江山,亿万生民,从此系于我一身。我若治理不当,便是有负天命,有负万民。”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炽热的光芒,豪情顿生:“但我有信心!五年之内,我必平定四方,一统天下,让所有不臣之辈都归顺我大吴;十年之内,我必让国家富强,百姓富裕,海内升平,让天下人都过上太平日子!”

朱清珞走到他身边,轻轻依偎在他的肩头,柔声道:“妾愿永远站在陛下身边,见证这盛世来临。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妾都会陪着陛下,与陛下共渡难关。”

徐天转过身,将她搂入怀中,轻声问:“今日大典,凤冠霞帔如此沉重,可还习惯?”

朱清珞靠在他的胸前,忍不住笑了:“其他都还好,只是这凤冠实在太重,压得人头昏脑胀,到现在脖子还隐隐作痛。”

徐天失笑,伸手轻轻揉了揉她的脖子,道:“明日我就让工匠改制,把凤冠做得轻巧些,再镶嵌些轻便的珠宝,既不失皇后的威仪,又能让你舒服些。”

顿了顿,他又道:“皇宫的宫室也该修缮了,你看哪里需要改动,都可以跟我说,我让人按你的心意来改。”

朱清珞却摇摇头,道:“这些琐事,日后再说也不迟。今夜,我只想与陛下说说体己话,回忆回忆过去的日子。”

徐天点点头,拉着她走到拔步床旁坐下,夫妻二人相拥而坐,开始回忆往事。

徐天心怀愧疚,将她搂得更紧了,柔声道:“待天下平定,我要带你游遍名山大川,去江南看西湖的美景,去塞北看大漠的落日,去蜀中看峨眉山的云海,让你看尽世间繁华,弥补这些年来的辛苦。”

朱清珞点点头,眼中满是憧憬,轻声道:“好,我等着那一天。”

更深露重,朱清珞早已在徐天的怀中安睡,呼吸均匀,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

徐天却毫无睡意,他轻轻起身,为她掖好被角,然后悄无声息地走到外间。

外间的案几上,堆着各地呈来的贺表与捷报。

贺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字里行间满是对新朝的祝贺与对徐天的敬仰;捷报则是各地军队传来的,有的说平定了当地的叛乱,有的说招降了地方豪强,每一份捷报都意味着大吴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但徐天的目光却没有落在这些贺表与捷报上,而是落在了悬挂在墙上的巨幅地图上。那是一幅天下舆图,用丝绸绘制而成,上面标注着各州、府、县的名称,山川河流、城池关隘都清晰可见。徐天走到地图前,手指缓缓划过那些尚未臣服的疆域——幽州、蜀地、岭南……这些地方,有的被地方豪强占据,有的被其他势力控制,尚未归入大吴王朝的版图。

“一统天下,任重道远啊。”他轻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却没有丝毫畏惧。今日的大典,不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使命的开启。他不仅要做一个开国之君,更要做一个治世明主,让大吴王朝长治久安,让百姓安居乐业。

他的手指停在幽州的位置,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幽州是北方的重镇,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能拿下幽州,便能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保障中原的安全。“幽州必须尽快拿下,”他轻声道,“否则,北方不安,天下难定。”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徐天回头,只见朱清珞穿着一件浅色的寝衣,手中拿着一件披风,正站在他的身后,眼中满是关切。“陛下?”她轻声唤道,“夜深了,天气凉,您怎么还不睡?”

徐天走上前,接过披风,披在身上,然后伸手将她搂入怀中,柔声道:“我在想,我们的孩子将来要继承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太平的天下。我不能让他像我一样,从小就经历战乱,不能让他再承受我曾经承受的痛苦。”

朱清珞靠在他的胸前,柔声道:“陛下有这份心,便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但陛下也要保重身体,一统天下非一日之功,来日方长,陛下不必急于一时。”

徐天点点头,低头看着怀中的妻子,眼中满是温柔。夫妻二人相视而笑,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相拥着,感受着彼此的温暖。过了许久,徐天轻声道:“夜深了,我们歇息吧。明日还有许多政务要处理。”

朱清珞点点头,与徐天携手走入内室。红帐落下,掩去一室春光,只留下烛火在帐外轻轻跳动,映出二人相拥的身影。

此时此刻,汴梁城中的万家灯火已渐次熄灭,只有皇城的灯火依旧明亮,如同黑夜里的一颗明珠。

街上的巡逻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甲叶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们守护着这座都城,也守护着新朝的希望。

城南的一条小巷里,一位老妇人正坐在窗前,为孙子缝补衣裳。

她的孙子去年被征召入伍,今日在大典上亲眼见到了新皇,回来后便兴奋地向她讲述着校场的盛况,说新皇如何威武,如何犒赏三军。

老妇人一边缝补衣裳,一边轻声感叹:“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太平日子了。”

城北的一家酒肆里,几个商贩还在低声交谈,他们计划着明日便启程前往江南,将汴梁的货物运往江南,再将江南的丝绸、茶叶运回汴梁,战乱时,南北商路断绝,他们几乎赔光了家产,如今新朝建立,商路恢复,他们终于又看到了希望。

汴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所有人都知道,从明日开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武德元年,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年份,将成为大吴王朝的开端,也将成为天下太平的开端。

乱世纷争至此告一段落,但天下归一之路,才刚刚开始。

徐天和他的大吴王朝,将带着亿万生民的期许,书写一段新的历史。

当明日的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汴梁城的每一个角落,新的故事,便会在这阳光中,缓缓展开。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