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生日都是成长路上的刻度,而中秋的生日,则是岁月赠予的双重礼物。
窗外的桂花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香气透过纱窗飘进客厅。来来正站在凳子上,费力地想要把一个红彤彤的中国结挂到墙上去。
“妈妈,你在干什么呀?”
十岁的小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卧室走出来,身上还穿着印有小星星的睡衣。
“哎哟,我的小寿星醒啦!”来来从凳子上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妈妈在布置呢。”
小来打了个哈欠,歪着头想了想:“我知道,今天是中秋节,我们晚上要赏月吃月饼。”
“还有呢?”来来眨眨眼,神秘地笑着。
“还有...”小来撅起嘴,“今天本来是我阳历生日,但你说我长大了,要改按农历过。所以今年我没有生日啦。”
来来被女儿委屈的表情逗笑了,她走过去轻轻抱住小来:“傻孩子,怎么会没有生日呢?只是我们要换个方式计算而已。妈妈小时候也是过农历生日的,这是咱们的传统啊。”
“可是我的同学们都过阳历生日,”小来小声嘟囔着,“去年王明明还笑我,说我的生日会变来变去,像个魔术。”
这时,门铃响了。来来去开门,原来是快递员送来了一个精致的蛋糕盒。
“看,妈妈特意订的生日蛋糕。”来来把盒子放在餐桌上,打开盒盖,里面是一个精美的双色蛋糕,一半是传统的寿桃造型,一半是月亮和玉兔的图案。
小来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但很快又黯淡下去:“可是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啊...”
“谁说的?”来来摸摸女儿的头,“今天既是中秋节,也是你的农历生日啊。农历生日很有意思的,它跟着月亮的圆缺变化,每年都不一样,就像一个小小的惊喜。”
小来好奇地凑近蛋糕:“那为什么突然要改过农历生日呢?”
“因为这是我们家的传统啊。”来来拉着女儿的手在沙发上坐下,“你记得去年中秋节,奶奶讲的那个故事吗?”
“记得一点...”小来靠在妈妈身上,“是说爷爷的生日也是在中秋节吗?”
“对,你爷爷就是过农历生日的。”来来的眼神变得温柔起来,“妈妈想啊,既然你也是中秋节出生的孩子,何不就把生日定在这一天呢?这样中秋的明月也在为你庆祝啊。”
小来思考了一会儿,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那我现在就去换衣服!我要穿那件新买的裙子!”
看着女儿欢快跑开的背影,来来微笑着摇了摇头。她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老相册,轻轻拂去封面的灰尘。
---
早餐桌上,小来一边吃着特制的长寿面,一边好奇地翻开来来拿出的那本相册。
“妈妈,这个站在月亮灯笼旁边的小男孩是谁啊?”小来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问道。
“这就是你爷爷啊。”来来指着照片上的小男孩,“这张照片是他七岁那年的中秋节拍的,那天正好也是他的生日。”
“爷爷小时候也过中秋生日啊!”小来兴奋地说,“那他收到什么礼物了?”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的生日蛋糕哦。”来来笑着说,“你太奶奶会亲手做寿桃和月饼,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看着月亮,吃着点心,这就是最好的生日会了。”
小来睁大了眼睛:“没有生日礼物吗?”
“有啊,你太爷爷用竹子亲手做了一个月亮灯笼,就像照片里这个。”来来指着照片上爷爷手里提着的灯笼,“那可是你爷爷最珍爱的宝贝呢。”
“真好玩!”小来咯咯笑起来,“那爷爷长大了也过农历生日吗?”
“当然啦。”来来翻过一页,指着一张黑白结婚照,“这是你爷爷和奶奶结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那天你奶奶特地学着做了寿桃,虽然做得不太好看,但你爷爷说那是他吃过最甜的寿桃。”
小来仔细端详着照片上爷爷奶奶幸福的笑容,突然问道:“那爸爸呢?他也是过农历生日吗?”
来来愣了一下,眼神有些恍惚:“爸爸啊...他小时候也是过农历生日的。后来我们去城里生活,才渐渐改过了阳历。”
这时,门铃又响了。小来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奔向门口:“一定是叔叔来了!”
果然,门外站着来来的弟弟李明,手里抱着一个大大的礼盒。
“生日快乐,我们的小寿星!”李明一把抱起小来,在空中转了个圈,“听说你今天正式加入中秋生日俱乐部了?”
小来被逗得哈哈大笑:“什么是中秋生日俱乐部啊?”
“就是所有在中秋节过生日的人组成的俱乐部啊!”李明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你知不知道,你和爷爷是同一个俱乐部的成员呢!”
来来接过李明手中的礼盒,笑着摇摇头:“你又给孩子编故事了。”
“这可不是编故事。”李明放下小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看,这是我昨天特意去老房子找到的,爷爷的中秋生日记录。”
照片上是一本旧日历的某一页,上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壬戌年八月十五,小儿生辰”。
“这是你太爷爷记下的,爷爷的第一个农历生日。”李明解释道,“从前啊,人们都是用这种方式记录生日的。”
小来好奇地盯着那张照片:“那我的农历生日该怎么写呢?”
“这个嘛...”李明想了想,“我们可以一起去查一下。你的农历生日就是癸巳年八月十五。”
“癸巳年...”小来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听起来好神奇啊!”
来来端着水果从厨房出来,听见他们的对话,不禁笑了:“你看,叔叔也支持你过农历生日呢。”
“当然了!”李明拍拍胸脯,“这可是咱们家的传统。小来,你知道吗,过农历生日有个特别的好处。”
“什么好处?”小来好奇地问。
“就是每年的生日都能和全家人一起过啊!”李明笑着说,“因为中秋节本来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你永远不用担心生日会孤单。”
小来想了想,开心地点点头:“真的哎!那以后我的生日都会有月饼吃啦!”
三人笑作一团。来来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
下午,来来带着小来一起去超市采购。中秋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到处都是采购节日用品的人们。
“妈妈,我们要买什么呀?”小来推着购物车,兴奋地东张西望。
“要买些晚上做饭的食材,还要...”来来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
“来来!小来!”
她们回头一看,原来是邻居张阿姨和她儿子小强。
“听说今天是小来生日啊!”张阿姨笑着摸摸小来的头,“生日快乐!”
小来惊讶地睁大眼睛:“张阿姨你怎么知道的?”
“你妈妈昨天在业主群里说的呀。”张阿姨从购物车里拿出一个盒子,“正好,这是我刚买的月饼,送你一盒当生日礼物吧!”
小强也凑过来,好奇地问:“小来,你的生日不是在上个月吗?”
小来骄傲地挺起胸脯:“从今天开始,我要过农历生日了!就是中秋节这一天!”
“哇,太酷了!”小强羡慕地说,“那你的生日每年都会放假啦!”
来来和张阿姨都被逗笑了。张阿姨对来说:“这孩子真懂事。现在还记得过农历生日的孩子可不多了。”
“是啊,”来来点点头,“我也是想让她了解了解传统。现在很多孩子连自己农历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了。”
告别张阿姨后,小来一直若有所思。在蔬菜区挑选青菜时,她突然问:“妈妈,为什么现在的小朋友都过阳历生日呢?”
“因为阳历日期是固定的,比较好记啊。”来来一边挑选着新鲜的蘑菇一边回答,“而且学校、身份证上用的都是阳历。”
“那为什么还要过农历生日呢?”
来来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看着女儿:“因为农历不只是计时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啊。就像中秋节为什么要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不是阳历的某一天呢?因为我们的祖先就是看着月亮的圆缺来决定节日的。”
小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所以过农历生日,也是在过传统?”
“对呀。”来来微笑起来,“就像你继承了爷爷的特点一样,过农历生日也是继承了一种文化呢。”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看着购物车里的生日蜡烛和月饼,好奇地问:“今天家里有喜事啊?”
小来抢着回答:“今天是我的农历生日,还是中秋节!”
收银员笑了:“真是个幸运的孩子!生日快乐!”
回家的路上,小来一直哼着歌,显然对这次购物经历非常满意。
---
傍晚时分,来来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餐,小来则在客厅里帮着摆放碗筷。门铃再次响起,这次来的是来来的叔叔李大山。
“生日快乐,我们的小寿星!”李大山洪亮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听说你今天正式加入我们农历生日派了?”
小来开心地扑进李大山怀里:“叔爷爷,您也是过农历生日的吗?”
“那当然!”李大山骄傲地说,“我们那个年代,人人都过农历生日。来来,你还记得你小时候过农历生日的情景吗?”
来来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回答:“记得啊,最期待的就是爸爸给我煮的红鸡蛋了。”
“红鸡蛋?”小来好奇地问,“为什么生日要吃红鸡蛋?”
“那是传统啊。”李大山在沙发上坐下,把小来拉到身边,“从前啊,鸡蛋是很珍贵的东西。过生日时吃红鸡蛋,象征着圆圆满满、吉祥如意。”
“真有意思!”小来眼睛发亮,“妈妈,我们今天也吃红鸡蛋吗?”
“当然啦。”来来端着菜从厨房出来,“妈妈都准备好了。”
晚餐非常丰盛,除了常规的中秋佳肴,来来还特地准备了寿桃、长寿面和红鸡蛋。餐厅的墙上挂着那个中国结,餐桌上摆放着月饼和生日蛋糕,传统与现代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和谐共存。
“来,让我们举杯庆祝。”李大山举起酒杯,“一祝小来生日快乐,二祝中秋团圆,三祝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干杯!”大家都举起杯子,连小来也举起了她的果汁杯。
吃饭时,李大山讲起了更多关于农历的故事:“从前啊,没有阳历的时候,人们都是根据农历来安排农事和生活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什么时候过节,什么时候过生日,全都看农历。”
“那为什么现在不用农历了呢?”小来问。
“不是不用,是两种都在用。”来来接过话茬,“就像你有中文名,也有英文名一样,农历和阳历只是两种不同的计时方式而已。”
李明插嘴道:“小来,你知道吗,你的农历生日每十九年才会和阳历生日重合一次呢!”
“真的吗?”小来计算着,“那我要等到...二十九岁的时候?”
“对喽!”李大山摸摸她的头,“所以啊,农历生日是很特别的。”
饭后,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来来点亮了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全家人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在中秋明月和温馨烛光的交相辉映下,小来闭上眼睛,郑重地许下了她的十岁生日愿望。
“我猜,你的愿望一定和中秋节有关。”李明逗她。
小来神秘地笑笑:“不告诉你们!”
切蛋糕时,小来特意要求把有月亮和玉兔的那部分留起来:“我要和月亮分享我的生日蛋糕。”
---
阳台上的小圆桌已经摆好了月饼和水果,中间放着那个精美的生日蛋糕。一轮圆月悬挂在夜空中,清辉洒满大地。
“今天的月亮真圆啊。”小来仰头望着天空,情不自禁地感叹。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天的已经足够美了。”来来轻声应和。
一家人在阳台上坐下,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小来拿起一个月饼,小心地掰开,把一半递给来来。
“妈妈,谢谢你给我过农历生日。”小来突然说,“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你要这么做了。”
“哦?为什么?”来来好奇地问。
“因为你想让我记住,我是中秋节的孩子,是月亮的孩子。”小来的眼睛在月光下闪闪发亮,“就像爷爷一样。”
来来感动地搂住女儿:“是啊,妈妈希望你记住的不仅是生日,还有我们文化的根。”
李明拿出一个小本子:“小来,叔叔有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要送给你。”
“是什么?”小来兴奋地问。
“这是我们家这些年的生日记录。”李明翻开本子,里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农历生日,“从今天起,你的农历生日也会被记录在这里了。”
小来小心翼翼地接过本子,在最新的一页上,李明已经用漂亮的字迹写下:“癸巳年八月十五,小来生辰”。
“我会一直保存这个本子的。”小来郑重其事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记录我的孩子的农历生日。”
月亮越升越高,柔和的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小来靠在妈妈怀里,突然轻声说:“妈妈,我今天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能这样团聚在一起。”
来来亲吻着女儿的额头:“这也是妈妈最大的愿望。”
“你们知道吗?”李大山望着月亮说,“在古代,人们认为中秋出生的孩子是受月神祝福的。”
“真的吗?”小来坐直了身子。
“当然是真的。”李大山慈爱地笑着,“所以你瞧,过农历生日不只是遵循传统,更是接受一份来自月亮的祝福啊。”
夜风轻轻吹过,阳台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回应着这句话。小来抬头望着那轮明亮的圆月,突然感到一种奇妙的联系——她和这轮明月共享着同一个生日,她和千百年来在这一天庆祝生日的人们一样,都是月亮的孩子。
“妈妈,我喜欢过农历生日。”小来轻声说。
“为什么呢?”来来柔声问。
“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我不只是我一个人,”小来的眼睛映照着月光,“我是这个家的一员,也是这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来来把女儿搂得更紧了。她知道,今天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在这个月圆之夜,小来不仅长大了一岁,更迈出了理解和接纳传统文化的第一步。
明月当空,清辉如水。在这个双重喜庆的日子里,爱与传承如同月光一般,温柔地流淌在这个小小的阳台上,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里。
小来拿起一个月饼,对着月亮轻轻举起:“生日快乐,月亮!生日快乐,小来!”
她的声音在夜风中飘散,却永远留在了在场每个人的记忆里。这个特别的中秋之夜,这个特别的农历生日,将成为小来成长路上最明亮的坐标之一,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