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平稳地流逝,如同大竹峰山涧的溪水,悄无声息。吕大信的伤势在苏茹的精心调理和他自身扎实根基的支撑下,逐渐好转,虽未痊愈,但已能正常活动。
张小凡也慢慢适应了大竹峰的生活,尽管这种适应更多是一种沉默的接受。他依旧话少,眼神里的惊惧褪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命般的麻木和努力。他承担起了大竹峰最繁重的砍竹任务,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拿着那柄对他而言过于沉重的柴刀,走向竹林。
吕大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没有出言指导,更没有出手帮忙。他知道,对于张小凡而言,这种身体上的疲惫,或许反而能暂时麻痹心中的痛楚。而且,砍伐黑节竹,本就是大竹峰弟子打磨根基的第一步。
这一日,田不易在守静堂前,开始传授张小凡《太极玄清道》第一层的法诀。过程,正如吕大信所预料的那般艰难。
田不易本就因张小凡资质平庸而有些心气不顺,讲解法诀时语速颇快,带着几分不耐。张小凡则因为紧张和自身理解能力的局限,听得云里雾里,小脸憋得通红,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气沉丹田,意守紫府,引导灵气,循经而行!这么简单的道理,你怎么就听不明白?”田不易讲到关键处,见张小凡还是一脸茫然,忍不住提高了音量,胖乎乎的脸上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怒气。
张小凡吓得浑身一颤,脑袋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胸口。
吕大信站在不远处,与其他师兄一同“旁听”。他看到田不易怒气冲冲地甩袖离开,留下张小凡一人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小手紧紧攥着,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傍晚,吕大信借口散步,来到张小凡常去砍竹的那片林地。果然,看到那个瘦小的身影,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收工回去,而是坐在一截树桩上,对着落日的余晖,小脸上满是沮丧和泪水。他手里拿着砍柴刀,无意识地在泥地上划拉着《太极玄清道》第一层的行功路线,却总是画错。
吕大信没有立刻靠近,他等张小凡情绪稍微平复,才缓步走过去,在他身旁不远处坐下,仿佛只是偶然路过歇脚。
张小凡察觉到有人,慌忙用袖子擦掉眼泪,紧张地站了起来。
“五……五师兄。”
吕大信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目光落在泥地上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上,语气平淡地开口,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张小凡听:
“这运气行功,说起来玄乎,其实跟砍竹子有点像。”
张小凡愣了一下,抬起头,有些茫然地看向吕大信。
吕大信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轻轻划出一条流畅的曲线:“你看,砍竹子的时候,力气得顺着纹理走,不能硬来。这灵气在身体里走,也一样。它像水,喜欢走顺畅的路。”他用树枝点着几个关键节点,“比如这里,还有这里,就像是溪流转弯的地方,意念要轻,要柔,引导它,而不是推着它。”
他说的极其浅显,完全是用张小凡最熟悉的砍竹子来比喻修行中最基础的“意念引导”和“经脉节点”。他没有直接纠正张小凡画错的路线,而是用一种更形象的方式,阐述了功法的核心。
张小凡呆呆地看着地上的线条,又看了看吕大信,眼睛里似乎有了一点微弱的光。
吕大信说完,便扔掉了树枝,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天色不早了,回去吧。修行不是一两天的事,慢慢来。”
他没有等张小凡回应,便转身慢慢走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吕大信注意到,张小凡砍竹子时,偶尔会停下来,看着自己的手掌发呆,似乎在体会那种“顺着劲儿”的感觉。晚上修炼时,也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撞,而是多了几分沉静和尝试。
数日后,田不易再次检查张小凡功课,虽然依旧进度缓慢,错误百出,但田不易却“咦”了一声,小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他发现这小子虽然笨拙,但运气的方式,似乎……比前几天多了点“灵性”?不再是完全的死记硬背,居然隐约摸到了一点“顺势而为”的门槛?
“哼,总算还没笨到家!”田不易哼了一声,虽然依旧是批评,但语气却比上次缓和了不少,“继续练!不得懈怠!”
张小凡受宠若惊,连忙点头。
站在远处的吕大信,嘴角微微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引导,已经开始了。就像润物的春雨,悄无声息,却能让种子悄然发芽。张小凡这株幼苗,终将在这片竹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