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玄于蓬莱仙岛开讲混元大道,安排后续事宜,准备远赴混沌之际,洪荒大陆之上,因万界反哺而本源雄厚的天地间,另一场影响深远的变化,也正在悄然发生。玄门三位教主——太清老子、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在各自道场安定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传承道统、广纳门徒之事。一时间,昆仑山、金鳌岛、首阳山,道韵冲霄,引动了无数向道之心的生灵。
首阳山,八景宫。
太清老子自迁居此后,依旧清静无为,平日里或炼丹于八卦炉前,或神游于太虚之中,甚少理会俗务。然而,这一日,他心有所感,自冥冥中察觉到一段与自身人教大道紧密相连的缘法即将显现。
他并未大张旗鼓,只是悄然分出一缕神识,扫过洪荒大地,尤其是那人族繁衍生息之地。此时的人族,历经发展,已遍布洪荒东部,部落林立,文明初兴,虽仍有蒙昧,但其中不乏灵秀聪慧、向道心坚之辈。
老子的神识掠过万千人族部落,最终停留在了一个名为“华阳”的中型部落。此部落民风淳朴,族人多以采药、耕种为生,对自然充满敬畏。部落边缘,有一简陋茅屋,屋内住着一名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这少年名唤玄都,自幼父母双亡,由部落中一位善识草药的老医师抚养长大。玄都心性纯良,不喜争斗,唯醉心于辨识百草、探究药性,常于深山老林中静坐,观察草木枯荣、虫兽生息,隐隐暗合自然之道。
此刻,玄都正于一处山崖边,对着一株即将枯萎的灵参发呆。他并未试图采摘,而是眉头微蹙,似在思考其枯萎之因,眼中充满了对生命奥秘的探究与怜悯。
“天生道体,心近自然,性喜静思,暗合丹道生生不息之理……善。” 老子于八景宫中微微颔首,一缕微不可察的笑意自嘴角泛起。
翌日,玄都如常入山采药,忽见前方云霞缭绕,一名身着八卦道袍、手持拂尘的老者,正立于一棵古松之下,含笑望着他。老者气息平凡,却仿佛与周围的山川草木融为一体,令人心生宁静。
“小子玄都,拜见老丈。”玄都虽不识老者,但觉其不凡,恭敬行礼。
老者正是太清老子化身,他淡然道:“汝可观此松,有何感悟?”
玄都抬头望去,只见古松虬枝盘结,历经风霜而愈发苍劲,树下小草生机勃勃,二者相依相伴。他沉思片刻,答道:“回老丈,松柏长青,因其根深而固;草木岁岁枯荣,乃天地循环。生老病死,皆是自然。晚辈愚见,若能明其理,或可助其生,顺其死,方合天道。”
老子眼中赞许之色更浓:“顺其自然,明其理而助其生,善。汝可愿随吾修行,探究这生命本源、长生久视之道?”
玄都闻言,福至心灵,只觉眼前老者便是自己一直追寻的大道明灯,当即跪拜于地:“弟子玄都,愿随老师修行!”
老子拂尘轻挥,一道清光卷起玄都,下一刻便已回到首阳山八景宫。老子现出本相,圣威虽内敛,却令玄都心驰神往。老子并未多言,只道:“既入我门,当守清静,修道德。汝为人族,当明人道之本,方是丹道之基。此后,便随我炼丹诵经,静悟己道吧。”
自此,太清老子收下玄都为关门弟子,人教道统,终有传人。玄都于八景宫中,日听圣人讲道,夜观丹炉火候,道行日深,心性愈发澄澈。
昆仑山,玉虚宫。
与太清老子的随缘点化不同,玉清元始天尊收徒,却是另一番气象。元始天尊重根脚、讲缘法、明礼仪,收徒之事,自是严谨非常。
这一日,元始天尊于玉虚宫升座,瑞气千条,璎珞垂珠。他法眼如炬,扫视洪荒,寻找那福缘深厚、根基清净、品行端正,可承袭玉清正道、辅佐天庭、彰显天道威严的有缘之士。
不久,便有感应。只见昆仑山脚下,仙光阵阵,祥云汇聚,数道灵光冲破云霄,直抵玉虚宫前。为首一人,乃是一块先天宝玉得道,化形为一丰神俊朗、举止有度的青年道者,名为广成子,手持一柄仙剑,剑气凛然却中正平和。
其后,有一赤发道人,乃先天火精化形,名为赤精子,性情刚烈,却目光清澈,掌控焚天紫火,威力无穷。
又有一黄袍道人,乃龙族异种,血脉高贵却心向正道,名为黄龙真人,虽修为稍逊,但根基扎实,性情敦厚。
还有一道人,乃先天一缕太初清气化形,仙风道骨,名为太乙真人,精研造化,心怀慈悲。
另有一道人,乃古玉通灵化形,名为玉鼎真人,沉稳持重,于炼器布阵颇有天赋。
最后一道人,号道行天尊,虽跟脚稍次,但道心坚定,毅力非凡,于艰难困苦中修得一身不俗神通。
此十二位修士,皆是大罗金仙修为,福缘深厚,品行在洪荒皆有清誉,早已慕名玉清道法,今日齐聚昆仑,正是缘法所致。
元始天尊高坐云床,声音威严,响彻玉虚宫:“尔等根性清正,福缘不浅,今日齐聚昆仑,亦是天意。然,入我门下,需明礼仪,守规矩,尊师重道,护持玄门正统。尔等可愿?”
广成子等十二人早已心驰神往,闻言齐刷刷跪拜于地,声音洪亮:“弟子等愿拜入老师门下,谨遵教诲,弘扬玉清正道,万死不辞!”
“善!”元始天尊颔首,“既如此,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太乙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尔等十二人,便为吾亲传弟子,合称 ‘玉虚十二金仙’ !当精修玉清仙法,体悟天道,日后辅佐天庭,匡扶正义,不得有违!”
言罢,元始天尊宣讲玉清仙法精要,为十二金仙奠定道基。玉虚宫一脉,自此人才济济,威震洪荒。
金鳌岛,碧游宫。
相较于两位兄长的严谨,上清通天教主的收徒场面,则要宏大、热闹得多。通天教主主张“有教无类,截取一线生机”,其道场碧游宫,常年大开方便之门,万仙来朝。
这一日,通天教主于碧游宫前设下法坛,言明欲广收门徒,传上清妙法。消息传出,洪荒震动!无数散修、异类得道者、乃至一些出身不佳但向道心坚的生灵,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东海金鳌岛。
只见碧游宫前,仙光璀璨,妖气、仙气、魔气(非邪魔,指异类气息)混杂,人头攒动,形态各异。有仙风道骨的老者,有妖娆妩媚的女仙,有本体狰狞的异兽,有灵植化形的精灵……当真是万仙云集,气象万千!
通天教主坐于法坛之上,见下方万仙来朝,眼中非但没有嫌弃,反而露出满意之色。他朗声道:“吾之上清大道,有教无类!不论出身,不论跟脚,只问向道之心是否坚定!今日来此,便是有缘!然,大道艰难,非大毅力、大智慧、大勇气者不可得!尔等可愿承受?”
“愿听教主教诲!” 下方万仙齐声应和,声震东海。
通天教主哈哈大笑:“好!既如此,今日便大开山门,凡通过岛前‘试心阵’、‘问道阶’考验者,皆可入我截教门下!”
顿时,万仙争先恐后,涌向金鳌岛前的考验。那试心阵考验道心是否坚定,有无向善之念;问道阶考验毅力与悟性。虽刷下大半心术不正或资质愚钝之辈,但最终通过者,仍有数千之众!
通天教主亲自点选其中佼佼者,收为亲传弟子。有那寻宝鼠得道、福缘深厚的多宝道人;有那金灵圣母化形、道法高深的金灵圣母;有那无当圣母、龟灵圣母等一众女仙;有那修为高深、义气干云的赵公明;更有那三霄娘娘——琼霄、碧霄、云霄,不仅容貌绝丽,更兼阵法神通精妙,尤其云霄,已隐隐触摸到准圣门槛。
“自今日起,尔等便为吾截教门人!”通天教主声如洪钟,“当谨记,截教之道,在于截取一线生机!勇猛精进,不畏艰险!然亦需心存善念,不可恃强凌弱!吾门下,当万仙来朝,为众生争命!”
“谨遵老师法旨!” 数千新入门徒,连同早已在岛上的弟子,齐声高呼,气势如虹!截教万仙来朝之势,初步成型。
自此,太清老子收玄都,人教有继;玉清元始天尊立十二金仙,阐教威仪初显;上清通天教主纳万仙,截教声势浩大。玄门三教,道统各异,弟子门人风格迥然,已然为日后洪荒的纷繁变幻,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三清收徒,缘法定下,洪荒的格局,因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即将迎来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