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太极剑流转如云,时疾时徐,刚柔相生,周身隐现阴阳太极之象,招式华美绝伦。
苏澈剑势却似杂乱无章,然恣意挥洒间自含玄机,正是那《独孤九剑》。
细观之,其剑意较往昔更添三分深意。
虽未真正晋入大宗师境,张三丰因悟得太极真谛,已半步踏破门槛。
此刻二人仅以剑招相较,便引得风云激荡。
旁观者张无忌目眩神驰,紧盯战局唯恐漏看半分。
苏澈身形飘忽,望舒剑直指对方破绽,却总被那 ** 如意的太极剑势所阻。
僵持良久,忽闻铿然收剑之声。”张真人剑法通玄,苏某拜服。”
原来三千招过后仍难分高下,苏澈心知此战已无继续必要。
太极剑乃张三丰道法化身,旁人再精熟亦难企及;独孤九剑承载独孤求败之道,终非己路。
而今苏澈剑道将破未破,虽窥得新径,距自成一家尚有距离。
张三丰还剑入鞘,周身异象渐消:道友剑意凌驾形招之上,攻敌必救,实乃绝学。
然老道观之,似未尽全功?
真人可知独孤求败?苏澈忽问。
张三丰神色微动:年少时偶闻其名,百年前神雕侠正是其传人。
莫非道友...
苏澈察觉张三丰神情有异,明白他又忆起郭襄女侠。
可惜郭襄心中唯有杨过,从未将张三丰放在心上。
苏澈直言道:不错,在下所使正是独孤九剑,乃 ** 前辈所创的无上剑法。
但这终究是他人的剑道,苏某难以臻至化境。”
实不相瞒,苏某正试图参悟自己的剑道,欲摆脱独孤九剑的桎梏。
只是修习多年,想要另辟蹊径着实不易。”
张三丰眼中精光一闪,面露笑意。
原来苏澈与他当年如出一辙——昔年他仅凭部分九阳神功,便创出武当九阳功,更参透太极真谛,自创太极拳剑。
道友天资非凡,老道深信你必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剑道。”
苏澈淡然一笑,未作谦辞。
他已在尝试将守护之道与自身剑意融入独孤九剑,一旦功成,便可真正走出独孤求败的影子。
苏澈转向一旁的张无忌,招手示意。
少年快步上前,恭敬行礼:无忌拜见师公、教主!
仔细端详张无忌片刻,苏澈问道:无忌,你已学会师公的太极剑法了吧?
张无忌面露讶色:教主如何知晓?
张三丰闻言大喜:无忌当真学会了太极剑?
面对敬爱的师公,张无忌如实相告: ** 确实学会了,不过并非刻意为之。
方才观看师公与苏大哥比剑,不知不觉间便领悟了。”
张三丰难掩激动,递上真武剑:快让师公看看。”
** 遵命。”张无忌持剑演练起来。
张三丰见其剑招初显生涩,却很快行云流水,不禁目露异彩。
他转向苏澈:老道有个不情之请...
苏澈会意:真人放心。
待无忌演练完毕,苏某自会告知他脱离明教之事。
只是...他顿了顿,真人当真属意无忌接掌武当?
张三丰凝视着练剑的张无忌,欣慰颔首:当年众 ** 中,翠山天资最佳却英年早逝。
如今无忌有此悟性,老道也可安心了。”
苏澈暗叹天命之子果然不凡。
原着中张无忌成为明教教主,如今因他之故未能继位,反被张三丰视为衣钵传人。
以张无忌温厚性情,守成足矣。
有张三丰余威庇佑,武当基业必能长盛不衰。
“师公!”
张无忌收剑而立,走到张三丰与苏澈面前,眼中带着期待:“师公,无忌已将太极剑演练完毕,可有疏漏之处?”
张三丰含笑点头:“不错……无忌做得很好!”
尽管张无忌仅记招式而未悟心法,但能旁观一遍便掌握至此,已令张三丰欣慰。
若连心法也通晓,反倒令人惊诧了。
苏澈笑道:“张无忌,你师公希望你留在武当,你意下如何?”
张无忌面露喜色:“师公愿留无忌,徒孙自当遵从!”
见他应允,苏澈继续道:“好,从今日起,你不再是明教 ** ,往后亦不可借明教之名行事,明白吗?”
张无忌神色骤变:“教主,可是属下有何过错?为何要逐我出教?”
“你并无过错。”
苏澈摇头,“只是你师公既让你留于武当,你便不宜再为明教中人。”
“但……”
张无忌急切道,“属下愿与众英雄共抗异族, ** 汉室山河,恳请苏大哥成全!”
苏澈莞尔:“无忌兄弟,有心报国,何拘于身在何处?武当亦能为天下出力。
经少林、武当之事,张真人想必已看清元庭真面目了吧?”
张三丰目光微凝,知苏澈意在试探,沉吟片刻后道:“无忌,放手去做吧。
无论何事,武当与师公皆为你后盾。”
张无忌眼眶微红,郑重拜下:“多谢师公!”
苏澈见状一笑,转身离去。
既得答复,便不必再扰二人叙话。
他料想张三丰或会趁此传授张无忌太极拳剑,自己留下反而不妥。
……
“教主,属下复命!”
晌午时分,韦一笑的声音自院外传来。
苏澈于别院 ** ,见韦一笑、杨逍、殷天正与常遇春四人踏入,齐齐行礼:“参见教主!”
苏澈颔首:“事情如何?”
四人闻言神色骤变,苏澈正觉诧异,常遇春突然跪地请罪:教主,属下辜负重托,甘愿受罚。”
苏澈眸光一凝:究竟何事?
此事其实......韦一笑刚要解释,杨逍立即以眼神制止。
见众人神色有异,苏澈暗自思忖:莫非昨夜与赵敏麾下十万大军交锋失利?但元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常遇春又善用兵,怎会......
详细道来。”苏澈语气转冷。
常遇春如实禀报战况后,苏澈哑然失笑:既是胜仗,何故作此姿态?我还道首战告负。
鹰王说你统军有方,辛苦了。”
常遇春仍跪地不起:赵敏见势不妙率八万残部突围,属下仅歼敌两万,有负教主全歼敌军之命。”
胡闹!苏澈亲自扶起他,我军不过四万之众,以寡敌众犹能歼敌两万,这等大捷反倒请罪?莫不是来讨赏的?
杨逍等人忍俊不禁,苏澈笑骂:你们几个故意吓我。
除鹰王外都下山准备回光明顶,赏罚容后再议。”
待众人退下,苏澈低声问道:那件事进展如何?
殷天正被苏澈单独召见时,心中已猜到教主要问何事,当即禀报道:禀教主,属下已派人假扮元兵将朱元璋除掉,其麾下义军现已由常遇春接管。”
他略作迟疑后又道:常遇春对朱元璋意外身亡颇为悲痛,是否需要属下稍加提点?
苏澈闻言略显诧异:有何可提点的?朱元璋死于元兵之手,常遇春感伤乃人之常情,此事不必再提。”说罢起身向外走去,此间事毕,我们该启程返回光明顶了。”
......
光明顶议事堂内,苏澈端坐主位,环视众人道:据探马来报,武当、峨眉、少林三派高手被囚于大都万安寺,诸位以为我教当如何应对?
韦一笑率先出列:教主,此必是元廷设下的圈套。
那些名门正派素来与我教为敌,不如坐视他们自生自灭。”
黛绮丝立即反驳:属下以为不妥。
无论与三派关系如何,我们都必须施救,否则有损明教声誉。”见苏澈示意她继续,便解释道:这些人是以明教名义被抓,若不救援,武林同道会如何看待我教?
杨逍此时呈上一封密信:玄冥二老来信称,此乃赵敏故意泄露的消息。
她借了汝阳王五千精兵镇守万安寺,意图诱我教入彀,借此功劳为汝阳王重掌兵权。”说到此处略显踌躇。
苏澈挑眉道:杨左使但说无妨。”
杨逍苦笑道:属下只是觉得...此事恐怕要让教主费神了。”
杨逍谨慎地瞥了眼站在苏澈身旁的周芷若,低声道:玄冥二老透露,元廷七王爷近日频频向汝阳王施压,欲促成其子与赵敏的婚事。
这段时日赵敏除了偶尔巡视万安寺外,终日闭门不出。
鹤笔翁曾在她离府时潜入闺房,竟发现......房中悬挂着教主的画像。”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人这才明白杨逍方才为何欲言又止,目光不约而同转向苏澈。
令人诧异的是,苏澈神色如常,不见丝毫波动。
杨逍等人又悄悄打量周芷若,见她依然浅笑盈盈,不由暗自苦笑——原来是自己多虑了。
苏澈环视众人,朗声道:当务之急仍是营救各派人士。
虽说明教与这些名门正派素有嫌隙,但他们宁死不屈的气节值得敬佩。
既然仍在万安寺羁押,便证明他们未向异族低头,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殷天正上前进言:教主,赵敏虽仅率五千精兵镇守万安寺,但大都乃元廷腹地,驻军数十万。
要救出各派高手,恐非易事。”
苏澈眼中精光一闪:自上次交锋后,我教沉寂多时,如今该让元廷见识明教的雷霆之势了。”他霍然起身,声震屋宇:传令各处分舵,即刻举 ** 旗,调动元军主力。
此番既要解救武当、峨眉、少林三派,更要让天下义士看到我明教抗元的决心!
谨遵教主号令!众人群情激昂。
多年的蛰伏终于等到今日,怎能不令人振奋?
唯独黛绮丝蹙眉问道:若元军按兵不动,固守大都,岂不前功尽弃?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的喜色渐渐凝固。
苏澈转头望向周芷若,含笑道:芷若,你来为大家解惑。”
周芷若浅笑盈盈,柔声道:若元廷不肯调动京畿驻军,反倒对我们更有利。
只要大都守军按兵不动,各地元兵便孤立无援,义军自可迅速攻占其余城池。
待各路人马合围大都,覆灭元室岂非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