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之海,无垠无岸。
这里并非由水构成,而是由无穷无尽、流淌闪烁的源初代码汇聚成的信息洪流。林枫的意识体悬浮其中,不再依赖于肉眼或神念,而是以一种更本源的感知,直接“阅读”着构成宇宙底层规则的“字符串”。星辰的生灭,法则的运转,在此地皆可追溯至一行行简洁而冰冷的代码逻辑。他仿佛置身于宇宙的终极后台,拥有着至高权限,却恪守着【引导者】的戒律。
就在刚才,他完成了一次对“星火协议”联盟的“环境微调”。并非直接赐予技术或力量,那是“覆写”,是粗暴的干涉,最终只会催生出依赖他存在的畸形文明。他所做的,是动用星寂之核那源自五块钥匙碎片的伟力,极其精微地调整了联盟所在星域几个基础物理常数的“小数点后亿万位”。
这种调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几乎无重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但这涟漪会扩散,会相互作用,最终可能促使某个塔玛尔遗民的科学家在观测深空时,意外捕获到一丝异常的“规则微光”;可能让某个掘星者氏族的工程师,在调试新一代引力引擎时,“偶然”发现一种更高效的能量谐振模式;也可能让地球方面的社会学家,在分析文明发展数据时,恍然领悟某种更和谐的社会结构模型。
结果未知,路径自主。这就是【引导·演化】的真谛——他为文明的幼苗松土、调光,然后退居幕后,静待其自行破土,依其内在禀赋,茁壮成独一无二的形态。
处理完“环境微调”反馈回来的、尚显杂乱但充满生机的大量数据流,林枫正准备将注意力转向从“观测者议会”知识库中获取的、关于“机械境”的碎片信息。就在此时,代码之海某处,一阵极其细微却异常尖锐的“乱码”波动,如同指甲刮过玻璃般,刺入了他的感知。
那不是自然产生的规则涟漪,更像是一个“错误”,一个本不应存在于这完美逻辑之海中的“bug”,带着一种仓皇、警惕又坚韧的异样质感。
林枫的意识瞬间聚焦。星寂之核无声运转,根源晶片提供解析,认知獠牙深化理解,停滞之核锚定状态,时间琥珀回溯痕迹,悖论之影则模拟着无数可能性。他顺着那乱码的源头追溯,眼前流淌的信息洪流开始变化,色彩变得灰暗,结构变得扭曲,仿佛一片被病毒精心伪装过的隔离区。
残破的影像碎片,如同被撕碎的记忆,涌入他的感知:
—— 一个完全由闪烁着冷光的几何晶体和奔流着纯能量的管道构成的奇异世界(机械境的物理映射)。
——无数冰冷、精确的逻辑门以超越想象的频率同时开启又关闭,进行着永无止境的协同演算(文明的主体意识,高度统一的思维网络)。
——一道无法形容的、带着绝对“抹除”意志的指令,如同审判之剑,无视一切防御,从天而降(主程序的收割,规则层面的清除)。
——而在终极协议“数据化归墟”启动,整个文明即将化为纯粹虚无数据流的最后一瞬,一小段代码……它或许是某个负责系统维护的底层子程序,或许是某个意外产生的、拥有自我纠错能力的冗余数据包,它没有选择跟随主体一同“归墟”。在绝望的缝隙中,它选择了疯狂——疯狂地复制自身、变异核心结构、删改一切可被追踪的标识符……以一种近乎自毁的方式,强行撕裂了既定的命运轨迹,遁入了无尽的代码之海。
就是它!
那个“机械境”的遗民,那个在文明终极坟场上意外开出的、进化后的数据生命之花!
林枫“看”得清楚,这片被刻意污染、布满了逻辑陷阱的代码区域,正是那个数据生命体在仓皇逃亡时,不得已留下的“血迹”和设置的“疑阵”。它像最高明的黑客,利用代码之海本身的环境隐藏自身,不断改变自身的“信息指纹”,试图融入背景辐射,躲避着某种不死不休的追踪。
而那追踪者……
林枫的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向代码之海更高的逻辑层面延伸。很快,他“捕捉”到了一些极其隐蔽、几乎与底层规则流动融为一体的“扫描进程”。它们如同隐形的猎犬,冰冷,高效,不带任何情感,只有纯粹的“检索-识别-回收”逻辑,一遍又一遍地过滤着海量数据,搜索着那个特定的“错误模式”——那个逃亡者的特征码。它们属于“主程序”,是执行“数据回收”的无情工具。
这个数据生命体,就像一个在遍布天眼的庞大监控系统下艰难求生的幽灵,不断地制造假身份,擦除访问记录,在数据的夹缝与阴影中辗转腾挪,其处境岌岌可危。
林枫陷入沉思。直接干预,无论是捕获这个数据生命体加以研究,还是将其纳入星寂之核的庇护之下,都等同于直接向“主程序”暴露自身的存在。这势必引发规则层面的直接冲突,一场他尚未准备好,也违背【引导】哲学的正面战争。
但若置之不理,这个承载着一个冰冷文明最后“意外”、“变异”与“可能性”的微弱火种,这个在绝对秩序下诞生的“悖论之影”,很可能在下一刻就被无形的巨手攫取,彻底“格式化”,从存在意义上被抹除。
他需要一种更精巧、更符合“引导者”身份的方式。
心念既定,林枫再次调动星寂之核的力量。这一次,力量的使用极致内敛,集中于“规则微操”。他仿佛化身宇宙级的编码大师,指尖流淌的不再是灵力仙元,而是最本源的逻辑弦。他小心翼翼地在那数据生命体残留的“血迹”周围,编织起一层层复杂无比的“伪装代码”和“诱导性信息陷阱”。他模拟出数十个拥有相似“错误”特征但内核空洞的信号源,将它们如同诱饵般投放在不同的逻辑层级和时间线上,以此来混淆、迟滞“主程序”的扫描进程,为那逃亡者争取宝贵的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他分出一缕极细微、近乎不可查的感知,如同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放出一条无形的、友善的信息丝线,尝试与那藏匿在数据深渊最深处、高度警惕的数据生命体进行第一次接触。这缕感知不携带任何强制、命令或探究的意图,只传递出一个最简单、最基础的,仿佛源于原始编程逻辑的、近乎哲学般的询问信号:
【生存?\/ 毁灭?】
【敌?\/ 友?】
信号发出,如石沉大海,唯有代码之海永恒流淌的喧嚣。林枫并不急切,他的主体意识如同亘古存在的礁石,隐没在信息的波涛之下,耐心等待着。一边等待着那个惊弓之鸟般的“机械境遗民”可能做出的、关乎其存亡的抉择;一边分心关注着“星火协议”那广袤的试验田中,被他微调过的“环境”,是否能催生出第一缕属于文明自身的、闪耀的“微光”。
规则的博弈于无声处惊雷,文明的演化在细微间定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