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等待持续了三天。
棒赛方向的枪声从零星变得逐渐密集,甚至还夹杂着几声爆炸。
陈剑的侦察排冒死抵近侦察,带回了确切消息:英国人动手了。
在缅甸政府军一个连的配合下,约百余名英军士兵以及数辆武装卡车,突然离开棒赛镇。
向西南方向的山区进发,目标直指此前与诺康冲突后溃败至彼处的韩团长残部。
显然,英国人打算杀鸡儆猴,清除这支不安定因素,既立威,也借此向诺康等地方武装施压。
“支队长,英缅联军装备精良。
有迫击炮和重机枪,韩团长残部刚被诺康打垮,肯定顶不住。”陈剑汇报时语气急促。
山谷临时指挥部里,气氛凝重。
王雷、赵疤瘌眼等人目光都集中在林凡身上。
林凡盯着地图,眼神锐利如刀。
机会,终于来了!
这正是他等待的投名状契机!
“韩团长残部不能就这么被英国人吃掉。”
林凡斩钉截铁地说,“但我们也不能直接去硬碰英缅联军。”
他快速下达命令,语速快而清晰:
“王雷,带你的一连,立刻出发,轻装急行军,抄小路赶到英缅联军和韩团长残部之间。
你的任务不是阻击英军,而是等他们击溃韩部后,趁其打扫战场、警惕性最低时,从侧翼发起一次短促突击!
目标是打掉他们的指挥节点或者后勤车辆,制造混乱,然后立刻撤离,绝不恋战!
要让英国人知道,还有另一支武装在活动,而且敢打他们!”
“赵疤瘌眼,带你二连的精锐,跟我走。我们直接去找韩团长残部。
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候出现,给他们指一条明路。”
“陈剑,侦察排全力监控战场,及时传递消息。
玛丽亚,医疗队做好准备,随时接收伤员。”
“支队长,这太冒险了!
万一王雷那边被粘住,或者韩团长那边……”赵疤瘌眼有些担忧。
“风险与机遇并存!”
林凡打断他,“这是向诺康展示我们立场和能力的最佳时机!
我们打英国人,救(或者说收编)国民党残部,一举两得!
执行命令!”
“是!”众人见林凡决心已定,不再多言,立刻分头行动。
王雷的一连如同离弦之箭,消失在密林中。林凡也带着赵疤瘌眼和几十名精锐。
由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快速向韩团长残部可能的藏身地摸去。
战斗几乎按照林凡预想的发展。
英缅联军轻松击溃了韩团长残部薄弱的外围防线,残部溃不成军,向深山逃窜。
就在英军士兵开始得意洋洋地收缴战利品、军官聚在一起抽烟说笑时,王雷的一连从侧翼的丛林里猛然杀出!
精准的机枪点射打坏了卡车的轮胎,掷弹筒轰击了军官聚集的区域。
突击小组如同猛虎下山,用手榴弹和冲锋枪猛打猛冲,瞬间造成英缅联军十余人伤亡,指挥系统一片混乱。
“敌袭,是克钦人吗?”
“不对火力很猛,是正规军!”
英军指挥官又惊又怒,匆忙组织反击。
但王雷严格遵守林凡的命令,一击得手,毫不贪功,立刻吹响撤退哨,带着一连迅速脱离接触,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
等英军稳住阵脚,除了留下几具尸体和损坏的装备,连袭击者的影子都没抓到。
与此同时,林凡等人找到了正狼狈不堪、陷入绝望的韩团长残部。
他们只剩下五六十人,个个带伤,弹药将尽,被英军和诺康夹在中间,已是穷途末路。
当林凡带着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队伍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韩团长(一个满脸硝烟、神色颓败的中年军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们……是……”
“南洋先遣支队,林凡。”
林凡开门见山,“韩团长,英国人就在后面,诺康也视你们为敌。想活命,跟我走。”
“凭什么信你?”韩团长身边一个军官警惕地问。
“就凭我们刚揍了英国人一顿,替你们出了口气,也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开了。”
林凡语气平淡,却带着强大的自信,“留下来是死路一条。
跟我走,你们的命,自己挣。”
绝境之中,这支残兵早已没了选择。
韩团长看着林凡年轻却沉稳的面庞,看着他身后那些虎视眈眈的士兵,长叹一声,颓然放下了武器:
“……愿听林支队长安排。”
收编过程异常顺利。
林凡并未剥夺韩团长的指挥权,而是将他的残部暂时编为支队第三连,由韩团长暂代连长,承诺一视同仁。
当支队带着新收编的三连,安全撤回更深山的隐蔽营地时,王雷的一连也顺利返回,仅轻伤数人。
一次完美的黄雀在后行动。
既沉重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展示了肌肉,又兵不血刃地收编了一支有生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个举动必然已经通过各方眼线,传到了诺康的耳中。
林凡站在营地高处,望向诺康势力所在的北方群山。
投名状,已经递出去了。
下一步,就看这位克钦首领,如何接招了。
棒赛的棋局,因为林凡这支意外力量的介入,开始悄然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