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巢”的冲天火光和坂本联队的仓皇撤退,如同投入缅北这潭浑水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野人山谷地本身。胜利的余波,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东方旅”及其根据地的生存态势。
原先那些处于摇摆观望、甚至暗中与日军眉来眼去的周边土司、地方武装和部落头人,此刻彻底变了脸色。当“东方旅”派出的小股宣传分队,带着缴获的日本清酒、罐头和确凿的战绩(有时甚至展示着烧焦的日军飞行员证或破碎的飞机残骸照片)出现在他们的寨门前时,迎接的不再是警惕的枪口和敷衍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畏与迫不及待的合作意愿。
“林旅长用兵如神,真乃天兵也!”一位曾对“东方旅”半信半疑的克钦族大头人,亲自带着礼物来到根据地,紧紧握住林晓的手,“从今往后,我部族上下,唯旅长马首是瞻!若有差遣,绝无二话!”
类似的场景在周边区域不断上演。原先被日军或亲日势力控制的缓冲区,如今纷纷易帜,主动请求“东方旅”的保护和指导。根据地的实际控制范围,如同滴入宣纸的墨点,迅速向四周浸润、扩张。查理带领的参谋团队日夜忙碌,在地图上不断标注着新纳入影响的村寨和区域,规划着新的哨卡、补给点和情报站。
林晓审时度势,果断采取了“巩固核心,辐射周边”的策略。在原有的野人山核心区,防御工事被进一步加固,形成了以永备火力点、雷场、障碍物组成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德制mG34机枪被配置在关键隘口,形成了交叉火网;利用缴获和自制的材料,甚至开始构建简单的反坦克锥和壕沟体系。
而在新拓展的区域,则推行“民兵自卫,主力支援”的模式。派遣经过“抗日国际军校”短期培训的军官和士官,帮助当地组建和训练民兵武装,配发部分缴获的日式武器或“东方旅”换装下来的旧枪,并建立以哨声、烽火为号的简易通讯联络系统。一旦遭遇日伪军小规模进犯,民兵负责初步抵抗和迟滞,同时向主力部队求援。“东方旅”的主力连队则作为机动拳头,随时可以扑向任何出现威胁的方向。
这种模式极大地缓解了主力部队的守备压力,并将根据地的防御纵深向外延伸了数十里。一时间,以野人山为中心,出现了一个由核心堡垒、外围民兵哨站和广泛情报网络构成的、充满韧性的防御地带。
一日,一股约两百人的伪军,受日军催促,试探性地进入一个新归附的村寨区域,企图征收粮秣,并试探“东方旅”的反应。他们刚进村不久,村中祠堂顶楼便冒起了浓密的狼烟。不到一个时辰,一支乘坐着改装卡车(使用缴获的日军底盘和部分德制零件)的“东方旅”快速反应分队便疾驰而至。
带队的分队长甚至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先用mp40冲锋枪对天打了一个点射,然后用铁皮喇叭对着村里喊话:“里面的二鬼子听着!我们是‘东方旅’!给你们五分钟,放下武器滚出来!不然,等我们进去,就用你们试试新到的‘家伙’!”
话音刚落,几名战士默契地扛出了两具刚刚在根据地兵工厂利用缴获钢管和炸药仿制出来的“林晓式”火箭筒,虽然外表粗糙,但那黑洞洞的炮口对着伪军据守的院落,威慑力十足。
村里的伪军早已被“东方旅”的威名吓破了胆,此刻见到这从未见过的“重武器”,更是魂飞魄散。不到三分钟,伪军队长便战战兢兢地举着白旗,带着手下灰头土脸地走了出来,乖乖缴械投降。
此战,不费一枪一弹(除了那发警示弹),便解决了两百伪军,缴获枪支百余条。消息传开,周边日伪势力更是闻风丧胆,将这片区域视作了不可轻易涉足的禁地。连小股的日军巡逻队,也刻意绕开了“东方旅”的势力范围,生怕遭到那神出鬼没的打击。
根据地的扩张,不仅仅是军事和政治上的,更是人心上的。越来越多的难民、溃兵和渴望反抗的仁人志士,穿越日军的封锁线,慕名前来投奔。根据地的入口处,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面孔出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兵员,还有各种技能和信息。查理主持的“抗日国际军校”也因此生源大增,不得不扩建校舍,增加班次。
林晓站在新扩建的指挥部门前,望着山谷中日益繁荣、炊烟袅袅的景象,望着远处山脊上新增的、飘扬着自制旗帜的哨所,心中充满了感慨。从最初穿越时的孤身一人,到北非的挣扎求生,再到如今在这缅北丛林深处建立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让敌人忌惮的根据地,这条路走得异常艰难,但每一步都无比坚实。
“旅座,这是我们刚刚绘制的最新势力范围图。”查理将一张新地图铺在桌上,上面的红色区域比一个月前扩大了一倍有余,“另外,根据内线情报,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部对我们极为重视,已经下令从其他战线抽调部队,似乎准备组建一个专门针对我们的特混支队,由一位叫竹内宽的特战专家负责。”
林晓的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望向远方层峦叠嶂的群山,眼神锐利如初。“竹内宽…特战专家…”他轻声重复着这个名字,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看来,鬼子是打算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他转过身,对查理和张三等人说道:“通知下去,全军保持警惕,训练强度不能减。尤其是反渗透、反特战和丛林生存科目,要作为重点。我们要让这位竹内专家明白,在这里,我们才是真正的丛林之王。”
根据地的根基在胜利中得以巩固,在血火中向外扩张。但林晓和所有“东方旅”的将士都清楚,这短暂的平静,不过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间隙。日军的报复必将更加酷烈,新的对手已然就位。他们脚下这片用胜利换来的土地,即将迎来更加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