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了那些令人不安的“黑科技”,林晓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解决现实困境上。日军的反潜压力与日俱增,“海狼号”的机械部件,尤其是那些在高压、高湿、高盐环境下高速运转的轴承、阀门和传动机构,其磨损和故障率开始显着上升。一次,因为一个关键阀门的密封圈在深潜时失效导致轻微渗水,险些酿成大祸。传统的润滑油脂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性能已接近极限。
“我们需要一种更好的润滑材料,一种更耐磨损、更稳定、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万能’润滑剂。”林晓在兵工厂的会议上,对吴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关系到潜艇的生存能力和持续作战时间。”
吴工面露难色:“将军,我们现有的材料已经是能找到的最好品种了。要满足您说的这些特性,恐怕……”
林晓知道,这又到了需要借助系统的时候。但这一次,他小心地避开了那些敏感领域,将搜索范围限定在“新材料”、“特殊聚合物”、“润滑与密封”等相对“安全”的范畴内。很快,一个名为“聚四氟乙烯”(ptFE)的合成材料信息流涌入他的脑海。这种材料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宽广的耐温范围以及出色的抗老化性能,几乎是完美的润滑和密封材料!在原本的历史中,它正是在这个时期被偶然发现,并在战后以“特氟龙”的商品名闻名于世。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合成一种全新的聚合物。”林晓再次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四氟乙烯的单体结构式,并描述了其聚合的基本原理和所需的大致条件。他依旧没有提供完整的生产工艺,而是指出了关键的反应路径和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比如剧毒原料的处理、高压反应釜的需求以及聚合过程的控制等。
吴工和化学工程师们看着黑板上那陌生的化学式和听者天书般的合成路线,再次陷入了震撼与茫然。这完全是一个未知的领域!
“我知道这很难,甚至听起来有些荒谬。”林晓看着他们,“但想想‘破甲龙’!我们当初不也认为不可能吗?这种材料一旦成功,不仅仅能解决潜艇的润滑问题,它的用途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从枪械防锈到炮弹的防粘连涂层,甚至……可能用在炊具上,做到真正的不粘锅。”
最后一句带着些许玩笑意味的话,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苛刻的合成条件上。
尽管前路艰难,但基于林晓之前带来的多次“神启”,兵工厂还是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一个秘密的“特殊材料课题组”。他们在一个远离主厂区、戒备森严的独立实验室内,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探索。过程充满了危险与未知,多次实验失败,甚至发生过小规模的泄漏事故,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就在课题组进展缓慢,几乎要放弃的时候,转机以一种意外的方式出现。一名华裔工程师在尝试用一种替代性稍强的含氟化合物进行实验时,由于温度控制失误,意外得到了一种白色、蜡状、质地奇特的固体残留物。它不溶于任何常见溶剂,摸上去异常滑腻。
课题组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对这种意外产物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震惊!它的摩擦系数低得惊人,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反应,耐高温和低温性能也极其出色!虽然其分子结构与林晓描述的“聚四氟乙烯”不尽相同,性能也略有差异,但毫无疑问,他们阴差阳错地合成出了一种极其类似的、拥有超凡性能的全新氟聚合物!
“我们……我们好像成功了?”负责测试的工程师拿着报告,手都在颤抖。
消息传到林晓那里,他亲自赶到实验室,看着那一小块白色的、貌不惊人的材料,用手指感受着那惊人的滑腻感,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期待的笑容。
“给它起个名字吧。”吴工激动地说。
林晓想了想,根据其特性,将其命名为“龙鳞脂”,寓意其如同神龙鳞片般光滑且坚韧。
“龙鳞脂”被第一时间秘密送往“海狼号”进行试用。效果立竿见影!使用了“龙鳞脂”作为润滑和密封材料的机械设备,运行噪音进一步降低,磨损率大幅下降,可靠性显着提升。雷诺报告说,感觉“海狼号”变得更“安静”、更“健康”了。
然而,林晓看到的,远不止于此。他敏锐地意识到,“龙鳞脂”(或者说,类特氟龙材料)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事用途。它那无与伦比的化学稳定性和不粘性,在化工、医药、乃至日常消费品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这或许是一条比劫掠日本商船更稳定、更长久的财源!
他立刻下令,对“龙鳞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严格保密,列为最高机密之一,同时注册了相关的国际专利(通过盟军渠道)。他指示吴工,在满足自身军事需求的前提下,开始小规模试生产,并研究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一份关于“龙鳞脂”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隐去合成方法)和非军事应用前景的评估报告,被林晓“不经意”地透露给了那位曾与他讨论过近炸引信的比尔特博士。报告很快引起了美国几家大型化工企业的浓厚兴趣。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材料是如何被合成出来的,但其展现出的惊人特性,让他们看到了无限的商机。
不久后,试探性的合作意向和询价单,便开始通过秘密渠道,雪片般飞向“东方旅”的指挥部。
林晓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中那份来自杜邦公司的、措辞谨慎却难掩急切的合作询问函,嘴角微微上扬。一次为了解决潜艇润滑问题的技术攻关,竟然意外地打开了一扇通往巨大财富和未来产业话语权的大门。
“特氟龙”的意外收获,如同在战争的硝烟之外,悄然埋下了一颗商业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未来能长成怎样的参天大树,能为“东方旅”和背后的祖国带来怎样的利益,此刻还未可知。但林晓清楚,他手中又多了一张足以影响战局、甚至影响战后格局的重要底牌。科技的力量,有时并不总是体现在毁灭上,也能在创造与价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