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小面包车满载着渔具、疲惫却兴奋的家人,以及那份沉甸甸的收获,驶回了熟悉的县城街道。没有直接回家,王刚指挥着将车开到了“老地方家常菜”门口。
“老板,把这条最大的花鲢给我们加工一下,做个剁椒鱼头,鱼身红烧!”王刚提着那条最肥硕的鲢鳙对熟识的老板喊道,随后又将其他几条活蹦乱跳的鲢鳙和自己的那些小白条小心地放回店里的鱼缸养着——这些可是未来几天店里吸引顾客的活招牌。
等他们一行人回到餐馆的包间时,几个爽口的凉菜和那盘标志性的红烧肘子已经上了桌,冰镇的啤酒也冒着诱人的冷气。
几杯酒下肚,驱散了傍晚的微凉和水边的湿气,气氛很快热络起来。李鹏和王晶的心思还完全沉浸在下午那场颠覆性的垂钓体验中。
“刚哥,你快再仔细说说,这抽鲢鳙到底还有哪些门道?”李鹏嘴里塞着肘子皮,含糊不清地追问,“那饵料怎么就能雾化得那么好?漂像怎么就那么一点点?”
王刚笑了笑,耐心地再次梳理起来。他讲得比在水边时更为系统,从鲢鳙的滤食习性,到饵料的味道(酸、臭、草莓)与状态(极致雾化)的关键,再到双钩钓法(上钩挂饵诱鱼,下钩空钩吸入)的原理,以及如何寻找鱼层、保持抛竿频率布窝……他条理清晰,甚至用桌上的碗筷比划着水层和钓组状态。
李鹏和王晶听得目不转睛,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刚哥,你这……都是从哪儿学来的?”李鹏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巨大疑惑,“我跟晶也算老钓手了,在这片水边混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这种钓法!你这也太神了!”
王刚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神态自若地拿起手机,解锁屏幕,点开了那个蓝色的音符图标App。
“喏,就是在这上面看的。”他将手机推到桌子中央,屏幕上正是“抖音”的界面,“现在网络多发达,外面高手多的是,各种新奇的玩法层出不穷。我也是偶然刷到的,跟着学了点皮毛。”
他顺势点开一个他早就留意过的、粉丝量还不多但内容很扎实的钓鱼博主视频,递给李鹏和王晶看。“你们看,就像这样,人家把钓鱼的过程、技巧拍成小视频,发上来分享。”
李鹏接过手机,和王晶头碰头地看了起来。视频里,博主正在演示如何开制鲢鳙饵料。看了不到一分钟,李鹏的职业病就犯了,他皱着眉头,咂咂嘴:
“啧……这内容倒是挺实在,说的在点子上。可这拍的……什么玩意儿!画面晃得跟地震似的,光线也不补,构图更是谈不上!这手机镜头擦干净没有啊?白瞎这好内容了!”他一脸痛心疾首,开始吹嘘,“这要是让我来拍,保证画面清晰稳定,特写到位,中鱼那一下的冲击力,非得用升格慢镜头给你整得明明白白!这才叫视频嘛!”
王刚看着李鹏那副“专业人士”的傲娇模样,心里暗笑,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顺着李鹏的话,用一种轻松闲聊的语气说道:
“是啊,好东西也得有好包装。鹏子,你说咱们要是以后钓鱼,也顺手拍点这种东西,你觉得怎么样?就记录一下过程,分享一下技巧,挺好玩的。发到网上,说不定还能结识天南地北一堆喜欢钓鱼的网友,互相交流交流。”
他刻意淡化了对“成功”和“收益”的强调,只突出了“好玩”和“交友”,这对于目前阶段的李鹏和王晶来说,接受度更高。
果然,李鹏眼睛一亮,他本就爱玩爱显摆,觉得这事既满足了他的钓鱼爱好,又能发挥他的摄影特长,还能“显摆”给更多人看,简直是一举多得!
“这个可以啊!”李鹏兴奋地一拍桌子,“刚哥,你这想法不错!以后钓鱼,摄影的活儿我包了!保证拍得比这些强一百倍!”他已经开始脑补自己掌镜的酷炫画面了。
王晶性格内向些,对于“出名”没什么概念,但听到能结识更多钓友,交流技术,也颇感兴趣地点了点头:“嗯,要是能跟别人多学学,挺好。”
王刚将两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满意。种子已经播下,但他深知不能拔苗助长。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幸福果蔬”这个基本盘,建立起稳定可靠的经济基础。只有让家人看到实体店的生意蒸蒸日上,生活无忧,未来当他提出要投入更多精力到看似“不务正业”的短视频上时,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至少不会引来强烈的反对。
于是,他适时地将话题拉了回来,举起酒杯:“行,那以后咱们钓鱼就多留个心眼,鹏子你多费心。来,不说这个了,喝酒喝酒!今天这剁椒鱼头可是咱们自己的战利品,必须多吃点!”
小颖在一旁听着,见王刚没有继续深聊那个“拍视频”的事,反而更关心眼前的饭菜和聚会,心里那一点点因为新鲜事物而产生的莫名担忧也消散了。她笑着给王刚夹了一筷子鱼脸肉——那是鱼头上最嫩滑的部位。
“你们啊,就知道玩。”她语气带着嗔怪,眼神却是温柔的。
王刚接过鱼肉,对她笑了笑。窗外夜色渐浓,餐馆内灯火可亲,鱼香、酒香、家人的笑语声交织在一起。他清楚地知道脚下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先经营好眼前这实实在在的烟火人间,才有资格去触碰那些更遥远的、闪烁着数字光芒的梦想。而今天,仅仅是让那梦想的微光,在兄弟们的眼中,轻轻闪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