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这是个大家伙!”
王刚的惊呼声未落,水下那巨物已然发起了第一轮狂暴的冲击。手竿台钓讲究的是柔中带刚,以竿身的腰力化解鱼的冲劲,但面对这绝对的力量差距,王刚瞬间判断出硬扛的风险极大。
“晶子,失手绳!”王刚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却异常沉稳,没有丝毫慌乱。
王晶早已准备在手,闻声一个箭步上前,麻利地将那根粗壮的、带缓冲弹簧的失手绳前端挂环套在了王刚的竿柄之上,另一端则牢牢系在岸边的固定桩上。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水下的青鱼如同被点燃的火箭,猛地一个摆尾,调转方向,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向着水库中央深水区发起了亡命冲刺!竿尖被死死拖向水面,眼看就要形成致命的“拔河”状态——一旦竿线被拉成一条直线,失去了竿身的缓冲,再粗的线也极易瞬间崩断!
千钧一发之际,王刚做出了最正确也是最无奈的选择——他果断松开了紧握鱼竿的双手!
“嗖——”的一声,鱼竿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拽走,瞬间没入水中,只剩下那根黄色的失手绳在水面上剧烈地抖动、延伸,绷得笔直。
“靠!放失手绳了!”
“这得多大啊!”
围观钓友和直播间弹幕同时炸开了锅。这种场面,在台钓中可谓惊心动魄,远比硬拉硬拽更具观赏性。
王刚紧紧盯着失手绳的动静,双手虚握,随时准备接手。他利用失手绳的弹性和长度,给了青鱼足够的缓冲和冲刺空间,也避免了线组瞬间承受极限拉力。水下的青鱼拖着鱼竿狂奔了二三十米,速度终于慢了下来。王刚看准时机,开始小心翼翼地、一寸一寸地往回收揽失手绳。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技巧的过程。收得太快,容易再次惊鱼发力;收得太慢,则可能让鱼钻入障碍区。王刚如同一个老练的舵手,与水中巨物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角力。青鱼数次发起短促的冲击,都被失手绳的弹性化解。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足足经过了近二十分钟的漫长博弈,那根熟悉的竿柄才终于再次回到了王刚手中。
重新握竿的感觉让他心中大定。此时青鱼的体力已被消耗大半,虽然仍有挣扎,但已是强弩之末。王刚稳稳地控着竿,利用竿身的弧度,慢慢将鱼向岸边牵引。
终于,一个巨大的、青黑色的影子在水下浮现,宽阔的尾鳍缓慢摆动,带着不甘。当王晶用最大号的抄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这尾巨青成功抄上岸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青鱼体长近乎一米,鳞片如铜钱般大小,在阳光下泛着幽光,粗壮的身躯充满了力量感。
“我的天,这得有二十五斤往上了吧!”一位钓友惊叹道。
王刚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了畅快而满足的笑容。他示意李鹏给特写,然后费力地抱起这条沉甸甸的战利品,向直播间的观众们展示。
“兄弟们,看看,这就是碧波水库的底蕴!原塘颗粒请上来的大青鱼!”他喘着气,声音却充满兴奋,“咱们今天算是帮赵老板验明正身了,这水库,真有巨物!”
展示完毕,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王刚和王晶一起,小心地将这尾力竭的青鱼缓缓送回了它赖以生存的水中。看着它摆动尾鳍,慢慢消失在深水区,王刚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作为一名钓手的圆满。
此时,日头已近中天,阳光变得火辣。连续的搏斗和长时间的专注,也让王刚感到了疲惫。今天的目的已经超额完成——不仅验证了鱼情,找到了问题,还成功挑战了巨物,直播效果拉满。
“好了,兄弟们,快到中午了,太阳也毒,我这边就先告一段落。”王刚对着镜头说道,“不过,晶子和鹏子还没过足瘾,装备就留这儿,让他们接着玩。”
他走到主机位前,坐了下来,准备做今天作钓的总结。李鹏适时地将镜头完全对准他。
“今天这趟碧波水库之行,可以说收获满满。”王刚开始梳理,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我们最开始用玉米加原塘颗粒打大窝,钓行程,快速地把中上层的草鱼诱进来,实现了连杆,这证明了窝料思路的正确性,也说明这里的鱼密度是没问题的。”
他话锋一转,切入了最核心的分析。
“但是,很多钓友来这里钓不好,为什么?我们后来钓底,鱼口明显变慢、变稀,直到我们**换上了原塘颗粒开的搓饵**,情况立刻发生了逆转,第二杆就请上了这尾二十多斤的青鱼。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原塘颗粒’这四个字**。”
王刚的表情变得非常认真,这是他要分享重要干货时的神态。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尤其是以后去这种按斤收费的、或者你知道老板会喂食的水库、鱼塘作钓。**到了地方,别急着下竿,先去找老板聊聊天,一定要问一句:‘老板,你这塘子喂不喂饲料?喂的什么饲料?’**”
他伸出食指,强调道:
“**只要这个塘子是定期投喂的,那么,老板用的那种颗粒饲料,就是这个塘子里当之无愧的‘神饵’!**”
他详细地解释道:
“第一,**味道的绝对权威性。** 鱼类的嗅觉非常灵敏,它们日复一日地吃这种饲料,已经对这种复杂的、由鱼粉、豆粕、各种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工业气味,形成了最牢固的进食记忆和安全感。你用的任何天然饵料或者商品饵,在它们看来都是‘陌生食物’,需要警惕。而原塘颗粒,对它们来说就是‘家里开饭’的信号,是它们最熟悉、最放心‘食堂饭菜’的味道,警惕性会降到最低。”
“第二,**形态的精准匹配。** 不仅仅是味道,包括饲料颗粒的大小、硬度、入水后的溶散状态,这里的鱼都已经习惯了。你用搓饵去模仿它的大小和形态,在鱼看来,这就是一颗‘漏网之鱼’的饲料,吃起来毫无心理负担。”
“第三,**形成条件反射。** 定时投喂会让鱼群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虽然我们钓鱼不一定在投喂点,但你用了同款饲料,就等于模拟了投喂,能够快速将分散的鱼诱集到你的窝点里来。”
“回过头看我们今天,”王刚总结道,“前期用玉米加颗粒打窝,是利用颗粒的味道快速诱鱼,玉米则是留鱼和作为钓饵。后期直接用颗粒开搓饵,则是精准打击,专门针对那些被诱进窝,却因为谨慎只敢吃‘食堂饭菜’的老滑鱼、巨物。所以,不是这里的鱼难钓,是很多钓友的饵料,根本没对上路子!”
这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如同拨云见日,不仅让直播间的观众大呼“学到了”,连旁边那几位围观钓友都听得连连点头,茅塞顿开。
“好了,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兄弟们的观看和支持!希望今天关于‘原塘颗粒’的这点心得,能对大家以后的垂钓有所帮助。”王刚笑着挥手作别,“我和晶子、鹏子收拾一下,也准备打道回府了。咱们下次再见!”
直播结束,王刚长舒一口气。阳光照在身上,虽然炎热,心里却是一片通透。他不仅帮老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更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分析,将一条宝贵的垂钓经验,传递给了无数热爱这项运动的钓友。这,或许比他钓上那条大青鱼,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