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岚加入项目组的第二天,就提出要去龙门山区灵泉现场复测——她带来的“异常磁场区域”数据虽详细,但大多是卫星遥感和地面浅层勘察结果,缺乏灵泉周边的深度地质数据,而这些数据,正是判断灵气节点规模、寻找灵气源深度的关键。
“灵泉的泉水里含有高浓度灵气,很可能与地下深层的‘灵气脉’相连。”林岚在出发前的准备会上,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地质剖面图解释,“我带了便携式地脉探测仪,能检测地下500米内的地质结构,说不定能找到灵气脉的走向;另外还有水质分析仪,能检测泉水里的矿物质成分,看看灵气与矿物质是否存在关联——这些数据,对后续寻找其他灵气节点至关重要。”
张杰对此格外支持。灵泉虽然是目前唯一已确认的灵气节点,但他们对其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灵气浓度随时间波动的规律、灵气脉的延伸方向、泉水里是否含有激活机甲核心的关键物质,这些都需要更精准的数据支撑。马宏则协调了勘探队,安排两名队员随行负责安全保障,同时让采集站的李哲提前准备好复测所需的场地和设备。
8月23日清晨,张杰、林岚、马宏带着勘探队队员,驾驶两辆越野车驶向龙门山区。林岚坐在副驾驶,手里始终握着平板电脑,反复查看灵泉周边的地质资料,偶尔会和张杰讨论几句:“张顾问,你说灵气脉会不会沿着地下暗河分布?上次山洪后暗河改道,灵气浓度才出现波动,这似乎能解释通。”
“很有可能。”张杰点头,回想起2285年学到的灵气地质知识,“2285年的研究显示,灵气脉通常与地下水体伴生,暗河、地下水脉都是灵气流动的‘天然通道’。灵泉的泉水很可能就是灵气脉与地下水交汇后,涌出地面形成的,暗河改道相当于‘打通’了部分通道,所以灵气浓度才会上升。”
马宏握着方向盘,听着两人的讨论,心里对“灵气”的认知又深了一层——以前他总觉得“灵气”是抽象的“能量”,现在才知道,它竟然能和地质结构、地下水体这些具象的事物关联起来,甚至能用科学仪器检测、分析,这让他对后续的研发更有信心了。
上午十点,车队抵达龙门山区采集站。李哲早已在采集站门口等候,看到他们下车,立刻迎上来递过一份数据报告:“张哥,林姐,马队,这是最近三天的灵气浓度记录,每天凌晨三点左右都会出现一次小峰值,最高达到1.9灵能单位,比上次你们来的时候又高了一点。而且发电机运行很稳定,转化效率能稳定在68%左右,没有出现过载情况。”
林岚接过报告,快速扫了几眼,目光停在“峰值时间”上:“每天凌晨三点?这个时间很特殊,通常是地下水体流动速度最慢、压力最稳定的时候,会不会是灵气脉在这个时间段的‘释放量’最大?我们今天可以重点监测凌晨三点的灵气浓度和地脉数据,看看有没有关联。”
众人走进采集站——钢结构小屋内分为两个区域,一侧放着灵气发电机和灵能储存罐(尚未完工,只搭好了框架),另一侧是监测控制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灵气浓度、发电机电压、电流等数据。林岚放下随身的设备包,立刻开始调试地脉探测仪:她将探测仪的探头固定在灵泉旁的地面上,连接好数据线,打开电源,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地下岩层的三维图像,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岩层类型,红色区域则代表“高导电、高磁场异常区”。
“你们看,灵泉下方120米处,有一条红色的条带区域,宽度约5米,沿着西北方向延伸。”林岚指着屏幕上的图像,语气兴奋,“这条区域的导电率和磁场强度都明显高于周围岩层,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灵气脉!而且它的走向与地下暗河的流向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灵气脉与地下水体伴生’的猜测。”
张杰凑过去看屏幕,红色条带区域的走向正好指向龙门山区深处,与他记忆中2285年记载的“龙门灵气脉主干”位置基本吻合:“没错,这就是灵气脉。2285年的资料显示,龙门灵气脉是昆仑山灵气脉的分支,虽然浓度不高,但长度超过100公里,一直延伸到江城郊区。我们只要沿着这条灵气脉的走向勘察,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的灵泉或灵气节点。”
马宏看着屏幕上的红色条带,心里算了算距离:“如果灵气脉延伸到江城郊区,那岂不是离市区很近?会不会对市区的地质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引发小范围的地震或地面沉降?”
“暂时不会。”林岚摇了摇头,调出更多地质数据,“这条灵气脉的能量很稳定,释放的‘灵气’对岩层有‘滋养’作用,反而能增强岩层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上次山洪后,鹰嘴崖附近的山体位移量明显减少,很可能就是灵气脉的‘稳定作用’。”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众人分工合作:李哲负责监测发电机运行数据,记录灵气浓度变化;林岚和勘探队队员负责采集泉水样本,用水质分析仪检测矿物质成分;张杰和马宏则沿着灵气脉的走向,在采集站周边5公里范围内布置了6个临时监测点,安装小型灵气浓度检测仪,记录不同位置的灵气浓度差异。
中午时分,泉水样本的检测结果出来了——林岚拿着检测报告,脸上满是惊讶:“泉水里含有一种未知的微量元素,我们暂时命名为‘灵元素’,含量约为0.003mg\/L。这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很特殊,有4个未成对电子,能与氧气、氢气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且具有‘高能量储存’特性——这很可能就是灵气的‘载体’,灵气通过与灵元素结合,才能在水体中稳定存在,不被稀释或分解。”
“灵元素?”张杰眼睛一亮,这个发现超出了他的预期,“2285年的资料里只提到灵气能与某些金属结合(比如星陨钢),没想到还能与水中的微量元素结合。如果我们能大量提取灵元素,是不是就能人工制造‘灵水’,用来激活机甲核心或培养灵气感知者?”
“理论上可以,但目前提取难度很大。”林岚无奈地笑了笑,“灵元素在泉水里的含量太低,而且与水分子结合得非常紧密,常规的蒸馏、过滤方法根本无法分离。我们需要研发专门的提取设备,可能还要用到星陨钢作为‘吸附材料’,因为星陨钢对灵气和灵元素都有很强的吸附性。”
李哲立刻接话:“星陨钢我们有!之前研发发电机剩下了一些边角料,我们可以先做个小型的吸附装置,试试能不能提取灵元素。如果成功了,不仅能制造灵水,还能提高发电机的灵气吸收效率——毕竟灵元素是灵气的‘载体’,吸附的灵元素越多,能吸收的灵气也就越多。”
众人一拍即合,决定当天下午就动手制作小型吸附装置。李哲从采集站的材料库里找出星陨钢边角料,切成细条,焊接成一个圆柱形的吸附柱;林岚则设计了吸附装置的流程:将灵泉水通过管道引入吸附柱,让水流缓慢穿过星陨钢细条,利用星陨钢的吸附性分离灵元素,最后再通过特殊的溶剂(酒精与蒸馏水的混合液)将吸附在星陨钢上的灵元素洗脱下来,收集到容器中。
下午四点,吸附装置制作完成。李哲将灵泉水引入吸附柱,水流缓慢地从顶部流入,底部流出,滴落在一个透明的烧杯里。众人围在旁边,屏住呼吸观察——起初,流出的水与普通泉水无异,泛着淡绿色的光泽;但随着时间推移,流出的水颜色渐渐变浅,而星陨钢吸附柱则慢慢泛出微弱的蓝光,与灵气发电机外壳的蓝光相似。
“有效果!”林岚激动地喊道,她用水质分析仪检测流出的水,发现灵元素的含量从0.003mg\/L降到了0.0005mg\/L,“星陨钢真的能吸附灵元素!吸附效率达到了83%,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张杰看着泛着蓝光的吸附柱,伸手碰了碰——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比灵泉水更浓郁的灵气波动,掌心的机甲核心也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灵元素的存在。他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用吸附了灵元素的星陨钢接触机甲核心,会不会能激活核心的部分功能?比如让它恢复基础的灵气检测能力,而不需要等到储存罐完工。”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马宏立刻说:“可以试试,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机甲核心的能量未知,万一出现异常,我们要立刻停止测试。”
张杰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从吸附柱上取下一根星陨钢细条——细条泛着淡淡的蓝光,入手温热,灵气波动比灵泉水强了至少三倍。他走到采集站的空地上,深吸一口气,将星陨钢细条贴在掌心的机甲核心上。
就在星陨钢细条接触核心的瞬间,核心突然发出“嗡”的一声轻响,边缘的螺旋纹路瞬间亮起,发出淡蓝色的光芒,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明亮。紧接着,核心表面浮现出一串细小的文字,虽然模糊不清,但能看出是某种“数据显示”——这是机甲核心休眠后,第一次出现明显的激活迹象!
“成功了!”李哲激动地跳了起来,“核心激活了!虽然只是部分功能,但这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
林岚拿出灵气检测仪,对准机甲核心,屏幕上显示的灵气浓度瞬间飙升到3.5灵能单位:“核心在吸收星陨钢上的灵元素!而且吸收速度很快,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它就能恢复基础的灵气检测和数据显示功能!”
马宏看着亮起的机甲核心,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机甲核心是张杰来自未来的“铁证”,也是后续研发灵气技术、对抗仙族的关键设备,它的部分激活,意味着他们的研发方向完全正确,离“解开灵气封印、阻止2028年灾难”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当天晚上,众人留在采集站值守,轮流监测机甲核心的激活状态和灵气浓度变化。凌晨三点,灵气浓度准时达到峰值,2.1灵能单位,而机甲核心的光芒也随之变得更亮,表面的文字清晰了一些,能隐约看出“灵气浓度:2.1灵能单位”“核心激活度:15%”等字样。
林岚看着屏幕上的地脉数据和核心激活度,若有所思:“灵气浓度峰值与核心激活度提升同步,说明灵气脉的释放量直接影响核心的激活速度。如果我们能找到高浓度灵气节点,比如昆仑山或三星堆,核心的激活速度会更快,说不定能提前恢复全部功能。”
张杰点头,眼神坚定:“等灵能储存罐完工,我们就向上级申请去昆仑山勘察。不管那里有多少考古或军事禁区,我们都必须进去——昆仑山灵气脉是地球灵气核心的主干,只有找到它,我们才能真正解开灵气封印,为2028年的战争做好准备。”
夜色渐深,采集站的灯光在龙门山区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机甲核心的淡蓝色光芒映在众人脸上,也映在他们眼中——那光芒里,有兴奋,有期待,更有对未来的坚定信心。他们知道,灵泉复测的收获远不止数据那么简单:找到了灵气脉的走向、发现了灵元素、激活了机甲核心部分功能,这些突破,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们接下来的救世之路。
第二天清晨,众人收拾好设备,准备返回江城。离开前,林岚在灵泉旁安装了一台长期地脉监测仪,能实时传输灵气脉的动态数据;李哲则调整了发电机的参数,让它能更高效地吸收灵气,为后续灵能储存罐的测试做准备。张杰最后看了一眼灵泉——淡绿色的泉水泛着微光,机甲核心的光芒虽已减弱,但仍能感觉到它内部“沉睡的能量”正在慢慢苏醒。
越野车驶离采集站,朝着山下驶去。车窗外的龙门山区渐渐远去,但众人心里都清楚,他们与这片山区的联系,才刚刚开始。而这场关于灵气、未来与救世的故事,也将在更多“未知”的探索中,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