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省城“外事宾馆”项目的喜悦还没散去,严峻的考验就接踵而至。
设计院的正式合同下来了,厚厚一沓,条款极其严格。交货期卡得很死,质量要求近乎苛刻:木材含水率必须低于12%,榫卯配合公差不能超过0.2毫米,漆面硬度、耐磨度、环保指标都有具体数据要求。最要命的是,合同里还规定了高额的延期和质量违约罚则。
“这……这比咱们平时干活精细多了!”石根看着合同附件里的技术规范,直挠头。
“含水率12%?咱那干燥窑,还得再调!”郑怀古皱紧了眉头。
李杏枝则担心罚款条款:“山河哥,这要是晚一天,或者出点岔子,罚金可吓人啊!”
陈山河压力巨大,但他知道,这是“北匠”必须跨过去的坎。他召开动员会,语气凝重:
“同志们,这是政治任务,更是信誉仗!干好了,‘北匠’一步登天;干砸了,前功尽弃!没有退路,必须拿下!”
工坊进入“战时状态”。
第一关:技术升级。
郑怀古带着石根,泡在干燥窑里,反复调试温湿度曲线,记录各种木材在不同条件下的收缩率,直到每一批出窑的木料含水率都稳定达标。他还改进了几种关键榫卯的加工工艺,制作了更精密的卡板和胎具,确保批量生产时尺寸一致。
第二关:标准化生产。
陈山河引入了“生产指令单”制度。每件家具,从下料、刨光、开榫、组装到打磨、上漆,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责任人,完成后签字确认,可追溯。石根负责全程巡检,郑怀古负责最终检验,不合格坚决返工。
第三关:环保攻坚。
宾馆要求使用环保清漆,这种漆干燥慢,硬度要求高,工坊以前用得少。郑怀古带着徒弟反复试验配比和施工工艺,专门搭了防尘漆房,控制温湿度,确保漆面平整光滑,硬度达标。
生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一批花梨木餐桌腿,在最后打磨时,发现有两条存在极细微的暗裂,可能是干燥时应力未释放彻底。石根请示陈山河:“山河哥,这点裂纹,不仔细看看不出来,要不……将就一下?重新下料耽误三天工期!”
“不行!”陈山河斩钉截铁,“外事宾馆,代表的是国家脸面!0.1%的瑕疵也不行!全部拆了重做!工期我想办法赶!”
郑怀古难得地赞同:“山河说得对!活儿干到这份上,拼的就是一口气!不能自己砸招牌!”
工人们连夜加班,拆解返工。陈山河和李杏枝把家里的鸡蛋、红糖都拿到工坊,给大家补充体力。虽然辛苦,但没人抱怨,都知道这活计的分量。
第一批试生产的客房床头柜和写字台完工后,设计院和宾馆筹备组派来了一个验收小组,带着仪器,极其严格。
尺子量,放大镜看,水平仪测,甚至用硬物划漆面试硬度。一件件家具,像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
验收持续了一整天。工坊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最后,验收组长摘下白手套,对陈山河点了点头:“陈厂长,你们的产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在某些细节处理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特别是榫卯工艺和漆面处理,很见功力!恭喜你们,通过验收!”
掌声瞬间爆发!不少老师傅偷偷抹了眼角。
首批产品顺利交付,为后续生产打开了局面。宾馆方对“北匠”的质量非常满意,甚至主动向其他项目做了推荐。
这场硬仗打下来,“北匠工坊”仿佛脱胎换骨。不仅按时保质完成了订单,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流程,工人的质量意识和执行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郑怀古看着井然有序的车间和精益求精的徒弟们,感慨道:“经过这一遭,咱这工坊,才算真正像个现代化厂子了!”
陈山河深知,外事宾馆的订单,是一次极其严苛的淬炼。它逼着“北匠”在技术、管理、质量上完成了关键一跃。逆袭的路上,每一次高标准的挑战,都是迈向卓越的阶梯。经此一役,“北匠”的翅膀更硬了,足以飞向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