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元年十月,长安太极殿
李孝逸班师回朝,武则天亲自在太极殿接见。
臣李孝逸,幸不辱命,叛贼已除!他献上徐敬业和骆宾王的首级。
李卿辛苦了。武则天面无表情,平叛有功,朕封你为齐国公,食邑三千户。
谢圣上隆恩!
魏元忠何在?
魏元忠战战兢兢地走出来。他虽然立了功,但毕竟曾经背叛,心中忐忑。
你诈降敌营,挑拨离间,功劳不小。武则天打量着他,朕说话算话,封你为鲁国公。
臣...臣谢圣上!魏元忠激动得热泪盈眶。
但就在这时,武则天话锋一转:
不过,能背叛一次的人,就能背叛第二次。来人,赐魏元忠鸩酒一杯!
什么?!魏元忠脸色大变,圣上,臣对您忠心耿耿啊!
忠心?武则天冷笑,你对徐敬业也曾忠心耿耿吧?
侍卫端上毒酒。
魏元忠跪地求饶:圣上饶命!臣再也不敢了!
不敢?武则天站起身,朕最讨厌的就是叛徒。你可以为朕背叛别人,也可以为别人背叛朕。这种人,留着何用?
魏元忠绝望了。他想起徐敬业临死前的话——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我好。
果然应验了。
臣...臣死前想问一句,魏元忠抬起头,圣上从一开始就打算杀臣?
聪明。武则天冷漠地说,利用完了,自然要除掉。
魏元忠惨笑,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片刻后,七窍流血而亡。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武则天环视众人:诸位看到了,背叛者的下场就是如此。但忠诚者,朕必不亏待。
她看向李孝逸:李卿,你虽然战败过,但最终平定叛乱,功大于过。朕任命你为兵部尚书,执掌天下兵马。
李孝逸心中一寒。
他明白,这既是赏赐,也是试探。武则天在看他会不会骄傲自大。
臣惶恐,臣只是尽忠职守。
很好。武则天满意地点头。
民间,某茶楼
听说了吗?徐将军和骆先生都死了。
唉,英雄末路啊。
不过他们虽死,精神不灭。我家私藏了骆先生的诗文,每天都要读一遍。
嘘,小心隔墙有耳。
虽然叛乱平定了,但民心并未平静。
骆宾王的檄文依然在暗中流传,徐敬业的事迹被编成了故事。
更重要的是,这次叛乱暴露了武则天统治的脆弱。
洛阳,李旦密室
相王李旦正在看密报,高力士站在一旁。
王爷,徐敬业失败了。
意料之中。李旦放下密报,他太急躁,又中了离间计。
那我们...
继续等。李旦平静地说,徐敬业的失败,反而给了我们机会。
此话怎讲?
你看,李旦指着地图,这次叛乱,响应者遍布十几个州。虽然失败了,但种子已经种下。
而且,他眼中闪过精光,母后为了平叛,重用酷吏,残杀功臣。人心已失,只是暂时被压制。
王爷的意思是?
水滴石穿。李旦站起身,望着窗外,总有一天,这些积怨会爆发。而那时,就是我们的机会。
房州,李显居所
被废的中宗李显也得到了消息。
徐敬业死了?他喃喃道。
韦氏在一旁说:死了也好,免得连累我们。
连累?李显苦笑,我们还能更惨吗?
夫君,韦氏走到他身边,其实这是好事。
好事?
您想想,徐敬业打着匡复李唐的旗号,虽然失败了,但天下人都知道了,还有人记得李唐,还有人愿意为李唐而战。
李显眼睛一亮:你说得对!
所以,我们要活下去。韦氏握住他的手,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
长安,狄仁杰府
狄仁杰正在书房沉思,管家进来禀报:
大人,外面有人求见,说是骆先生的旧友。
进来的是个中年文士,眼眶红肿,显然刚哭过。
大人,我是骆宾王的同窗。他拿出一个包裹,这是骆兄生前写的诗文手稿,他说若有不测,就交给您。
狄仁杰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诗文,还有一封信:
狄兄亲启:若您看到此信,说明我已不在人世。但请不要悲伤,我死得其所。我的身体可以被毁灭,但我的精神会永存。请您保存这些诗文,让后世知道,曾有人为正义而战。另外,武则天的统治不会长久,但需要有人从内部瓦解。您身在朝中,当忍辱负重,伺机而动。切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骆宾王绝笔。
狄仁杰看完信,眼眶湿润。
骆兄,你放心,你的精神不会被遗忘。
他小心地收起诗文,心中暗下决心。
坤宁宫,深夜
武则天独自坐在御座上,面前摆着酒杯。
徐敬业,骆宾王,你们都死了。她自言自语,可为什么,朕心中没有胜利的喜悦?
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或许,你们说得对,朕的江山确实来路不正。但那又如何?朕已经坐在这个位置上了,就要坐到底!
来人!她突然喊道。
来俊臣进来:圣上有何吩咐?
传朕旨意,但凡私藏骆宾王诗文者,杀无赦!
但她不知道的是,越是禁止,越是有人偷偷传抄。
骆宾王的诗文,像野火一样,在民间燃烧。
而徐敬业的故事,也被编成各种版本,流传开来。
叛乱虽然平定了,但反抗的火种,已经深深埋下。
总有一天,会重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