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琪从机床集团写字楼出来时,解放碑的钟刚敲过十二下。初秋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步行街的青石板上,映得路边火锅店的红灯笼格外鲜亮,可她心里却还悬着半块石头 —— 刘敏虽认可联盟的品质,但 “价格” 仍是横在合作前的一道坎。手机里刚收到商盟老周的消息,说渝州特产供应链正拿着 “低价方案” 跟机床集团采购部周旋,字里行间都透着紧迫。
回到公司,吴梦琪径直走到工位前,把帆布包里的原料样品和检测报告一一摊开。实习生小陈凑过来,看着桌上那袋特一级面粉小声问:“吴经理,刘总监那边松口了吗?”“还没完全定,他们对价格还是有顾虑。” 吴梦琪指尖划过桌上的采购合同,突然想起杨老昨天说的 “重庆人做买卖,得让对方看见你的诚意”,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 光靠检测报告不够,得把成本拆解开,让机床集团清清楚楚看到每一分钱花在了哪里。
她打开电脑新建表格,标题栏郑重写下 “老街味道联盟成本透明化清单”。从原料采购价开始填起:周叔的特一级面粉每斤 3.8 元,比普通面粉高 1.2 元;陈婆婆的黔江古法红糖每斤 15 元,是袋装红糖的 3 倍;潼南柠檬基地的新鲜柠檬每个 2.5 元,酸度达标率 100%;赵婶的石磨汤圆粉每斤 8 元,光石磨损耗费每月就多支出 500 元。每填一项,她都附上对应的采购合同编号和付款凭证截图,连周叔上个月买面粉时商家给的折扣小票,都扫描后贴在了表格备注栏里。
“包装费也得算细点。” 吴梦琪对着计算器嘀咕。联盟用的礼盒是定制款,外面印着洪崖洞吊脚楼图案,里面垫着防潮棉,还附了一张手写的 “老味道制作说明卡”。她翻出跟印刷厂的合作协议,把设计费、印刷费、材料费一笔笔列清楚,甚至标注了 “每 100 个礼盒节省 20 元运费” 的优化细节 —— 这是她上个月跟冷链公司谈的合作,凑够一定数量就能享受运输折扣。
最费功夫的是物流成本核算。吴梦琪调出近三个月的物流账单,按 “城区配送”“远郊配送”“景区自提点” 分类统计,还特意标注了 “为保证新鲜,夏季柠檬膏运输额外加冰袋,每单增加 1.5 元成本”。表格越填越厚,最后竟成了一份二十多页的文档,从原料产地、采购价,到包装工艺、物流路线,每一项都有凭证支撑,像一本摊开的账本,没半点藏着掖着的地方。
“吴经理,这都快下班了,您还没吃饭呢。” 小陈端着一碗酸辣粉进来,热气裹着红油香飘满办公室,“我从楼下买的,您快趁热吃。” 吴梦琪接过粉,却没动筷子,指着表格里的 “人工成本” 一栏问:“你说,要是把周叔捶粉的人工算进去,会不会更有说服力?” 小陈咬着筷子点头:“肯定啊!上次我去磁器口,看到周叔捶粉捶得满头大汗,说一天顶多捶八十斤,这人工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这话点醒了吴梦琪。她立刻给周叔打视频电话,镜头里周叔正围着围裙揉面团,手上的老茧在灯光下格外明显。“周叔,您捶一斤粉要多久?一天下来人工费大概多少?” 周叔擦了擦汗,拿起身边的木槌演示:“你看,这粉得捶 180 下才够筋道,一斤粉要捶十分钟,我跟我儿子两个人,一天干八个小时,顶多捶八十斤,人工费怎么也得合到每斤 2 元。” 吴梦琪把这段对话录下来,剪辑后插进成本清单的 “人工成本” 章节,还加了一行字幕:“老手艺的价值,藏在每一次捶打里。”
忙完这些,已是深夜十点。吴梦琪把成本清单发给刘敏,附言:“刘总监,清单里详细列明了联盟的各项成本,所有凭证都可查验。要是您方便,我想邀请您去商户那里实地考察,亲眼看看原料采购和制作过程,也让您感受下老手艺的门道。” 发送成功后,她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霓虹灯,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 —— 她没什么底牌,只能把最真实的一面摊开,用诚意换信任。
第二天一早,刘敏的回复来了:“明天上午九点,我跟采购部的小张一起去考察,先去磁器口,再去潼南柠檬基地。” 吴梦琪赶紧通知周叔和王老板,周叔在电话里激动得直嗓门:“放心吧小吴!我明天一早就准备好,让刘总监看看咱的真本事!”
考察当天,天刚蒙蒙亮,吴梦琪就赶到了磁器口。周叔的酸辣粉摊前已经支起了大锅,锅里的骨汤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飘出老远。“小吴,你看我准备的面粉。” 周叔指着桌上两袋面粉,一袋印着 “特一级”,另一袋没标等级,“等会儿我现场捶粉,让刘总监尝尝差别。”
九点整,刘敏和小张准时到了。刚走到摊位前,就看到周叔拿起木槌捶粉,“砰砰” 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刘总监,您看,这粉得捶 180 下。” 周叔一边数一边捶,木槌落下的力度均匀,粉团在石臼里渐渐变得细腻,“少一下都不行,不然粉煮出来会散。” 刘敏凑近看,只见粉团在捶打下慢慢渗出光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麦香。“以前只知道酸辣粉好吃,没想到做起来这么讲究。” 她拿起桌上的特一级面粉袋,翻到配料表仔细看,“这面粉确实比普通面粉好,蛋白质含量高,难怪口感这么筋道。”
周叔趁机端上两碗刚煮好的酸辣粉,一碗用自己捶的粉,一碗用普通机器粉。刘敏尝了一口特一级粉做的,眼睛一亮:“这粉嚼着有韧劲,汤也鲜!” 再尝机器粉做的,明显觉得口感松散,味道也差了点意思。“您看,这就是成本的差别。” 吴梦琪递上成本清单,“特一级面粉比普通面粉贵 30%,但口感和品质差远了,我们不能为了降成本,丢了老味道。”
离开磁器口,一行人驱车前往潼南柠檬基地。王老板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拿着检测仪器。“刘总监,您看这柠檬。” 王老板摘下一个柠檬,用仪器检测酸度,屏幕上显示 “6.8%”,“我们的柠檬酸度都在 6.5% 以上,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而市面上便宜的柠檬,酸度大多只有 4% 左右,熬出来的柠檬膏味道会发甜腻。” 他带着众人走进果园,只见柠檬树上挂着蓝色的防虫板,树下铺着反光膜。“我们不用农药,全靠物理防虫,反光膜能增加光照,让柠檬更甜。” 刘敏蹲下身,摸了摸反光膜,又拿起一个柠檬闻了闻,清新的果香扑面而来。“你们在种植上确实下了功夫,这柠檬一看就新鲜。”
考察结束返程时,刘敏看着手里的成本清单,突然跟吴梦琪说:“之前渝州特产供应链给我们的报价比你们低 20%,现在我总算明白为什么了 —— 他们用的是普通原料,还省了人工成本,可这样的产品,怎么能让员工吃得放心?” 吴梦琪笑了笑:“刘总监,我们联盟的商户都是重庆本地人,做买卖讲究的是‘耿直’,宁愿少赚点,也不能砸了老招牌。就像周叔说的,每一碗酸辣粉,都得对得起顾客的信任。”
回到市区,刘敏主动提出去陈婆婆的凉糕摊看看。陈婆婆的摊位在十八梯,是个不起眼的小门面,门口摆着一口大铁锅,锅里熬着红糖浆。“陈婆婆,您这红糖浆熬了多久了?” 刘敏好奇地问。陈婆婆手里的勺子不停搅拌着,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从凌晨四点就开始熬了,得熬六个小时,直到糖浆能拉出丝来,差一秒火候都不行。” 她舀起一勺糖浆,拉丝的红糖在阳光下像琥珀一样透亮。“您尝尝。” 陈婆婆递过一小碗凉糕,上面浇着刚熬好的红糖浆,入口甜而不腻,凉糕软糯 q 弹。刘敏吃完,忍不住点头:“这味道,是机器做不出来的。”
临走时,刘敏拍了拍吴梦琪的肩膀:“小吴,你们的成本清单我看过了,实地考察也感受很深。说实话,我现在心里已经有底了,回去后会尽快跟领导汇报,争取早日敲定合作。” 吴梦琪心里一暖,连忙道谢:“谢谢您刘总监,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看着刘敏的车渐渐远去,陈婆婆拉着吴梦琪的手,笑着说:“小吴啊,我就知道你能行!咱们的老味道,就该让更多人尝到。” 吴梦琪望着十八梯的青石板路,想起这一路的奔波 —— 从应对水军谣言,到整理成本清单,再到实地考察,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幸好,她没放弃,商户们也没放弃。
回到公司,吴梦琪把考察的情况告诉了杨老。杨老在电话里欣慰地说:“好啊小吴,你这招‘透明化’用得好!重庆人做买卖,靠的就是诚信,你把诚意摆出来,别人自然会认可你。” 挂了电话,吴梦琪打开电脑,看着成本清单上的每一项数据,突然觉得那些枯燥的数字都变得生动起来 —— 它们不仅是成本,更是老手艺人们的坚守,是重庆老味道的底气。
她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解放碑,心里默默期待着好消息。她知道,只要守住品质和诚信,就一定能让 “老街味道联盟” 走得更远,让更多人尝到重庆的真诚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