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院里就响起了铁锹碰土的声音。林建华蹲在墙角画了个圈,拿尺子比了比,又用脚踩了踩地:“这儿土硬,挖下去不容易塌。”
赵大妈披着棉袄出来,看见他一个人忙活,喊了一嗓子:“这是要干啥?”
“秀芬说,今年白菜买得多,各家储菜都费劲,不如合挖个菜窖,省得重复挖坑。”林建华直起腰,“位置选好了,就等大伙儿一块动手。”
话音没落,孙桂香已经抱着小强出来了,手里还提着两个小竹筐:“我们也能搬土。”
王霞打着哈欠从屋里钻出来,头发乱蓬蓬的:“昨儿夜班,我差点睡过头。这活儿算我一个,正好醒神。”
钱婶没吭声,转身回屋,再出来时手里多了张纸,上面画着方方正正的格子:“我估了下深度和通风口的位置,这样不积水,也透气。”她把纸递给林建华,“你看看行不行。”
林建华接过一看,点点头:“有谱。”
几个人正说着,吴婶在窗后站了半天,终于推开门走出来。她手里拎着一把旧铁锹,刀口磨得发亮:“我这块头大,挖深坑正合适。”说完低头进了院子,走到划定的区域就开始刨土。
谁都没提她之前闹的事,也没人问她怎么突然愿意出力。可她一锹一锹挖得认真,肩膀耸动,额头上很快冒了汗。
郑老爷子拄着拐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慢慢走过来,指着东边一角:“那儿土松,底下可能有空层,得先探探。”他从兜里掏出一根细铁条,弯了弯头,递过去。
林建华接过来插进土里,往下捅了三尺,果然听到“咚”的一声空响。他抬头看老爷子:“您眼力还是准。”
老人没说话,只轻轻点了下头,扶着拐站到了边上。阳光照在他脸上,皱纹里泛着光。
土越挖越深,坑口堆起一圈新翻的黑泥。男人们轮流下坑,女人们在上面传土。赵大妈把自家的旧麻袋拆了,编成绳网兜土;钱婶找来几块木板搭在坑边防滑;王霞抱着妞妞,一边哄孩子一边递水壶。
中午时候,菜窖已经见了形——两米见方,四壁整齐,底下铺了碎石防潮。林建华在角落留了通风道,又按钱婶画的图码好砖。
“成了。”他抹了把脸上的灰,“再晒半天,明儿就能往里放菜。”
赵大妈拍着手:“晚上炖锅白菜粉条,庆贺庆贺!”
没人反对。孙桂香回家拿了点腊肉,钱婶翻出半瓶酱油,连吴婶都端来一小碟自家腌的萝卜条:“添个味儿。”
傍晚收工时,秀芬提着保温桶出来,里面是热腾腾的小米粥,还掺了点红薯丁:“喝一口暖暖身子。”
大家围站着,捧着碗喝。小强踮脚给林建华递毛巾,妞妞伸手想去抓郑老爷子的拐杖,被王霞轻轻拦住。
老爷子却弯下腰,把拐杖横在地上:“想玩,就拿去敲两下。”
孩子咯咯笑着,用小手拍了拍木杆。
夜里下了点小雨,风从窗缝钻进来,煤炉火苗晃了晃,灭了。秀芬在床上翻了个身,忽然皱眉,额头渗出汗珠。她伸手摸了摸肚子,低声道:“建华……好像要生了。”
林建华猛地坐起来,摸黑穿上衣服:“我去叫接生婆。”
可外头雨大,路滑,接生婆住得远。他刚出门,王霞听见动静冲了出来:“我去找!你们家热水准备着!”
赵大妈披衣起床,提着油灯过来:“烧点开水,棉布都拿出来。”
孙桂香翻箱倒柜,找出压箱底的一卷旧棉絮:“这个软,能垫着。”
钱婶摸出手电筒,电池却没电了。她急中生智,把家里唯一一对蜡烛点上,放在床头两个搪瓷缸里反射光。
吴婶听见嚷嚷,犹豫了几秒,转身就往外跑。她一路滑倒在泥水里,膝盖磕了青,也没停,直奔卫生所请大夫。
郑老爷子守在门口,把攒了一冬的艾草点燃,搁在屋檐下:“驱寒气,别让产妇受风。”
一个多小时后,大夫赶到,孩子顺利落地。第一声啼哭响起时,窗外雨停了,云缝里透出一点月光。
林建华抱着孩子出来,声音发颤:“是个小子。”
赵大妈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好啊,好啊!咱们院里添丁了!”
孙桂香赶紧回去熬红糖水,王霞把妞妞安顿好,回来帮忙洗尿布。钱婶默默记下出生时辰,说是要给孩子起个小名。
吴婶坐在门槛上喘气,裤腿还湿着,听见哭声,嘴角动了动,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药包递给了林建华:“大夫开的补药,快给孩子妈服上。”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亮,李家门口就排起了队。
赵大妈端着一碗热粥:“小米煮烂了,加了红枣。”
钱婶拿来自己蒸的白面小馒头:“没舍得吃,留着今天用。”
孙桂香捧着一碗鸡蛋羹:“蒸得嫩,秀芬能吃。”
王霞把妞妞抱在怀里:“我们排队领饭!”
林建华在厨房里热奶,灶上锅咕嘟咕嘟冒着泡。他揭开辣白菜坛子,舀了一大盘:“配粥最香。”
郑老爷子破例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块木牌,放在桌上:“刻了个‘安’字,挂在床头。”
吴婶没说话,从屋里端出一碟酱萝卜:“我家新腌的,带点甜口。”
小强踮脚问:“秀芬姨能看见我们吗?”
“能。”林建华掀开帘子,里屋床上,秀芬靠坐着,怀里抱着孩子,眼睛亮亮的。
太阳升起来,照进院子。各家烟囱陆续冒烟,饭菜香味混在一起。
赵大妈招呼大家:“都坐下吃,站着干啥!”
钱婶从兜里掏出本子,翻开一页,写下:**新生儿饮食调理初记**。
孙桂香给孩子缝的小帽子,挂在窗边随风轻轻晃。
林建华把最后一碗粥递给王霞,回头看了眼屋里。秀芬正低头看着孩子,嘴唇动了动,像是说了句什么。
他走过去,在床边坐下,握住她的手。
锅里的粥还在微沸,气泡一个个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