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高效学习方法】的伊拉,如同得到了一把锋利的钥匙,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更多知识的大门。她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扫盲班的《农民扫盲识字课本》上。
这本书的内容对她来说早已烂熟于心,但以前的学习更多是记忆和重复。现在,她开始尝试运用新的方法。
她不再满足于一个个认字,而是尝试进行“主题式归类学习”。比如,将所有与农业相关的词汇——“犁”、“耙”、“播种”、“收割”、“粮仓”、“肥料”等——集中在一起,联想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联系和场景,甚至尝试用这些词造一个完整的句子来描述秋收的过程。
她又尝试“对比辨析学习”,将那些字形相近、容易混淆的字,如“已”和“己”、“末”和“未”、“土”和“士”,放在一起,仔细分析其笔画差异和含义区别,编成顺口溜帮助记忆。
晚上扫盲班上课时,她的表现让张老师再次刮目相看。
以往伊拉虽然学得快,但更多的是安静地听讲和练习。而现在,她变得更加主动。张老师刚教完几个生字,她就能迅速举一反三,联想到相关的词语,甚至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
“张老师,‘机械’的‘械’字和‘告诫’的‘诫’字右边很像,但左边不同,它们意思差别很大对吧?能不能讲讲为什么?”
“张老师,我们学了‘电灯’、‘电话’,还有没有别的带‘电’字的东西?报纸上说的‘电动机’是不是也是一种机器?”
她的问题开始触及更抽象的关联和更广阔的知识面,常常让张老师需要思考一下才能回答,有时甚至会被问住,只好说“这个老师也不太清楚,以后查到了再告诉你”。
但张老师非但不觉得尴尬,反而更加欣喜。他意识到这个学生的求知欲和理解力已经超出了扫盲班的范畴。他开始有意无意地给她“开小灶”,讲一些超出课本内容的知识,比如简单的电流原理(虽然很粗浅),或者介绍一些常见的机器类型。
伊拉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并运用高效学习法快速消化这些零散的信息,在脑海里初步构建起关于“电”和“机械”的模糊概念。
【运用高效学习方法,成功整合拓展课堂知识,构建初步知识网络。奖励积分+20点。】
【宿主当前积分:853点。】
这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也延伸到了她对医药知识的学习上。
跟着李大夫辨认药材时,她不再仅仅是记住名称和功效,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比如,为什么清热燥湿的药材多是苦寒的?为什么活血化瘀的药材常带有辛散之性?她会将功效相似的药材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其药性强弱和适用情况的细微差别。
她甚至开始尝试运用刚刚从扫盲班学到的、极其有限的物理化学词汇来解释一些现象。
“李伯伯,药材晒干,是不是就是把里面的‘水’弄没了?(水分蒸发)”
“炒药的时候火不能太大,是不是因为太热了会把药‘烧坏’?(有效成分破坏或焦化)”
虽然她的解释依旧稚嫩甚至可笑,但那种试图从原理层面去理解的思维方向,让李大夫大为震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而是开始触摸医学的门槛了!
“对对对!就是这么个理儿!”李大夫往往激动地拍大腿,“拉拉,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一点就透,还能往外想!”
【深度理解医药知识内在逻辑,尝试进行原理性思考,医学认知水平提升。奖励积分+25点。】
【宿主当前积分:878点。】
然而,伊拉高效学习的“副作用”,很快在一次扫盲班的课堂上引发了小小的“意外”。
那天晚上,张老师照例教完几个生字后,让大家自行练习书写。教室里安静下来,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伊拉很快写完了规定的字词。她闲着无事,便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开始运用刚学的“思维导图”技巧(她理解为树枝分叉式的笔记),梳理最近学到的关于感冒的不同类型和应对方法。
她在本子中央写下“感冒”两个字,然后画出一条分支写“风寒”,后面延伸出症状、方子;另一条分支写“风热”,同样延伸开去;还想画第三条分支写“虚人感冒”……
她画得投入,完全没注意到张老师已经巡视到了她的身边。
张老师原本只是随意一看,以为她在画画。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本子上那清晰的结构、条理分明的分支和虽然稚嫩却准确的关键词上时,他彻底愣住了。
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笔记方式!如此清晰,如此有条理,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了起来!这绝不是一个六岁孩子,甚至不是普通成年人能想到的方法!
“伊拉同学,”张老师忍不住出声,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你……你这画的是什么?”
伊拉被吓了一跳,抬起头,看到张老师惊讶的目光,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超纲”了。她心里一紧,连忙解释:“张老师,我……我就是瞎画的……想把感冒的不同样子和办法分开记,不然容易搞混……”
“瞎画的?”张老师拿起那个本子,仔细看着,越看越觉得精妙,“这怎么能是瞎画的呢?这方法太好了!太清楚了!”
他的声音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大家都好奇地伸过头来看。
张老师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激动地对全班说:“同学们!大家看看伊拉同学的这个学习方法!用树枝一样的图,把相关的知识连起来记!这样是不是又清楚又好记?”
大伙儿看着伊拉本子上那“鬼画符”般的图,大多一脸茫然,觉得稀奇,但没太明白好处在哪。
伊拉脸颊发烫,她没想到自己无意的举动会引起这么大关注。她急中生智,连忙把这个方法往“土办法”上引:“就是……就是像咱队里记工分,谁家干了啥活,得了多少分,列个单子一样……我就是把病的名字和药方列了个单子,用线连起来……”
她这么一比喻,倒是有些常年记工分的社员似乎有点明白了。
“哦!有点像那么回事!”
“这娃娃脑子是真活络!”
张老师却知道绝没那么简单。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归纳整理思维。他压下心中的激动,对伊拉和颜悦色地说:“伊拉同学这个方法很好,很值得大家学习。以后老师教完课,你也可以帮大家画画这样的图,好不好?”
伊拉只好硬着头皮点头:“……好。”
【自创学习方法(思维导图雏形)意外获得教师认可并尝试推广,间接提升集体学习效率。奖励积分+30点。】
【宿主当前积分:908点。】
积分又涨了,但伊拉心里却有点哭笑不得。看来,以后运用系统学习方法时,得更小心地“包装”一下才行了。
这次小小的课堂“意外”,让伊拉意识到,高效学习法带来的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可能让她在不经意间显得过于“突出”。
如何在保持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环境,不引来过多的惊疑,成了她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或许,下次画图的时候,画得再“丑”一点,解释得再“土”一点?
她看着本子上那略显清晰的“树枝图”,无奈地笑了笑。
成长的路上,总是伴随着甜蜜的烦恼啊。